Dear ALL:
我忽然有一個想法,就是有關“勞退新制-自行提繳“的部份,這部份最高是6﹪,假設把這6﹪當成是投資的一環,用在“股債平衡“分配理論中,“債“的部份,不知各位感覺如何?
或是另外一個選擇,還是把這6﹪的錢,真的拿去買債券型基金呢?
(但這又有一個問題,6﹪的錢不多, 可以定期定額買債券型基金嗎?)
pan6282 wrote:
除非你是理財達人,真...(恕刪)
aaha wrote:
我想應該只是專業...(恕刪)
二位的建議都不錯,但完全是相反的路,哈..
放政府,怕以後拿不回來...
6﹪買台塑,可能只能買零股吧...
abalone wrote:
二位的建議都不錯,但...(恕刪)
盤後交易,買零股,
大錢也是由小錢累集起來的,
債券型基金波動率不高,
定期看不出效果,
1. 證券交易稅:"賣"股票時即須扣繳。依證券交易稅條例規定,證券交易稅係向出賣有價證券人按每次交易成交價格,如為一般公司發行之股票及表明股票權利之證書或憑證部分,課徵千分之三,如為一般公司債及其他經政府核準有價證券部分,課徵千分之一。
2. 券商手續費:每次買或賣股票均要給券商(0.001425X股價X股票股數)。
3. 綜合所得稅:非必要稅額,但如參與配股或配息,則隔年申報所得稅時要將該項收入併入所得總額,不過,若加總計算後仍未超過應扣繳稅額,是不必繳稅的啦~~
以上為知識+查的
算算投資同金額手續費跟債券型基金至不會差太多
但優質股,配股配息不比債券型基金差,
怕危險挑政府護盤的吧..
像中鋼股價都在1X~2X跳,除了520那時衝到5X..
歷年來配股息都蠻高的,
連今年景氣差成這樣,都有1.73配股...股價在2X左右
請自行算換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