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風爆,導致Sony出現鉅額虧損,SONY社長中(金本)將於4月1日起引咎下台,由史特林格兼任.
索尼2008會計年度(3月止)的營業損益預估將出現2600億日圓(約新台幣931 億元)的虧損。
索尼已宣佈全球裁員逾1 萬6000人,並且決定進行縮編、合併或廢除某些生產據點。
看來Sony 大廠危機重重,難於救治:
1.Sony 有太多生產線
2.許多產品線落後競爭對手
全球排名第二LCD 4年來虧損營運,預計明年可能繼續賠錢(佔23%營收-電器部門)
全球排名第二遊戲業,同樣虧損營運.(佔13%營收--Sony總銷售)
3.約50%產品在日本生產,成本過高.
下一個上來的CEO如果可以從成本考量,必定是台灣廠翻多的時刻。
DSC還在日本In house做,LCD TV還在日本in house做,甚至SONY都認為台廠的PBCA品質比不上日本,連PCBA都要日本原廠做,成本偏高是很難打天下。
產品線過多跟太多非關鍵性產品日本自家生產,就是SONY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方。個人覺得SONY應該拉高產品OEM/ODM的比重,才有辦法翻身,重新搶下電視世界第一的地位。
反過來看,只要SONY製造的策略一改變,台灣的系統廠大概要搶翻訂單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過去那種外國人的透明天花板神話
慢慢的破裂了(以前是美國)
我個人看法是人事成本過高
產品沒有規模經濟
這次砍人應該只是砍派遣的吧
正職人員應該沒砍多少
日本企業不著重規模經濟
喜歡少量多樣(台灣企業也有點類似)
這問題
"高恩"10年前就說過了
不過
規模經濟與少量多樣
各有各的優勢
無關絕對的對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