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新聞只覺得很難過
兩岸接軌 共同市場 真正帶來的恐怕是低價傾銷 消滅傳產
沒關稅 沒投資 沒訂單 沒工廠 沒工作
這還只是汽車業一項
有哪一項一開放整個產業不會垮的
我想各位從來沒看過的事都要一一發生了...
真的要到官逼民反才會清醒嗎
如果以商業觀點來看並沒錯阿
更何況是在台組裝可以增加台灣工作機會阿
零件上台灣又沒辦法全部供應當然就找大陸拿零件
(如果用大陸零件還反應這麼大~~那這世界上應該已經沒有你能用的電子商品了)
改天還可以反攻大陸市場
這樣對裕隆更有利
而且以未來M型趨勢
NB 和 自行車 已經出現了
既然高價車市打不贏國際大車廠
那改往低價車市也是不錯的方向
而且已經是低價車了
山寨版的低價車出現機率也會低很多
wanker wrote:
放心,台灣人自尊心很...(恕刪)
金錢能使鬼推磨!
回到主題, 30萬以下的車裕隆以前不是沒做過; 老速利303都是30萬以下的車!
現在國產車有新車價30萬以下的嗎??
大陸這裡的QQ就是平民車傳奇了, 一台3萬~4萬RMB, 原型車韓國大宇 Matiz (台灣由台塑代理),

Matiz

大家考慮以下兩個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一、大陸製德國車來台
1. 上海大眾 Volkswagen 及 Audi 車系,
2. 北京奔馳 Benz E 和 C系列
3. 華晨寶馬 BMW 3系列
上述德國車直接從大陸工廠運到台灣來賣!
進口德國車 vs 大陸製德國車
你選那一台?
(別忘了, 進口德國車也不一定是在"德國"工廠組裝!)
二、大陸製日本車來台
台灣大宗的日系車種 Honda, Nissan, Suzuki, Toyota, 無論在台灣or大陸都有"國產"的工廠
台製日本車 vs 陸製日本車。
你又會選那一台??
開放陸車來臺,短期內影響的應該是汽車製造商;至於銷售、保養維修汽車的人員,由於提供更多選擇給消費者(本來買不起車的人也有可以買的車了),可能會銷售出更多的汽車,也有更多的汽車需要保養維修,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這樣是不是更好呢?長期而言,不具競爭力的車款或製造商就會被淘汰(不一定是臺灣的,也許是陸車,如果它的品質或服務不佳的話。);如果不幸是臺灣製造商被淘汰(表示它的競爭力不足),那些投入車廠的資源(人力、廠房、資金),就會投入其他臺灣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這對臺灣也不見得不好。
每個人在社會中,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我覺得現在大家太專注於某一件事對特定群體(如特定產業)的短期影響,而沒考慮到對全體民眾(如消費者)的長期影響。其實有時也可以換個角度去看事情,也許你的想法就會不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