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10號公報暫緩?衝擊?

10號公報對於存貨評價:
【成本】與【淨變現價值】熟低法
而按公報決定【淨變現價值】方式:估計售價-(至完工尚須投入成本+推銷費用)
損失時,增加【銷貨成本】並沖減【存貨】.
因此不同於過去按照美國公報之【成本】與【公平價值】熟低法

個人認為10號公報給予企業在決定【淨變現價值】時更多的操作空間...
應該不會有立委所謂的衝擊
2009-01-09 13: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10號公報 10
快告訴老馬&老劉 不要擔心
快公佈吧
就是要當縮頭烏龜嗎?還是駝鳥
散戶的信心在他們來看的確也不是什麼影響大局的東西
當然也稱不上衝擊
企業大戶 是要救的,散戶是可殺的

可變有可玩

馬大哥是對的.
milesone wrote:
10號公報對於存貨評..個人認為10號公報給予企業在決定【淨變現價值】時更多的操作空間...
應該不會有立委所謂的衝擊.(恕刪)


應該是如此,,除非企業以前舊式作帳的存貨,成本有做手腳......

可以參考10號公報不暫緩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good webside
以下都是玩笑話!跟伊部長說股市會上兩萬點是相同道理的~

說句難聽點~

這是企業版"陽光法案"!

嘿嘿嘿~很多公司會不支倒地吧!

佛地魔~現出你的原型吧!!



所謂的舊公報是採美國FASB觀點強調損益衡量
評價方式:「總額法」「個別項目」「分類項目」
10號公報偏重國際會計準則強調資產評價
評價方式:「個別項目」「分類項目」

「總額法」的確會使存貨價值高於「個別項目」「分類項目」
但是存貨跌價損失
加上對企業主最有彈性【淨變現價值】
不至於達到衝擊吧

有人知道立委出來喊的要死的衝擊在哪
最主要是在逐項比較這一條吧
假設A成本50、市價60
B成本60、市價50
依照原本的算法A+B成本=110
市價也等於110,可以不用提列損失
但是新的方式A沒有損失、B卻產生10元的損失
如果數量和金額龐大,衝擊應該是非常大
但是....陳沖會說引響不大
應該是..這號公報已經宣導很久了
公司應該都有因應之道




brian660128 wrote:
假設A成本50、市價60
B成本60、市價50
依照原本的算法A+B成本=110
市價也等於110,可以不用提列損失
但是新的方式A沒有損失、B卻產生10元的損失

嗯 說的真好

還看不懂的往下看
比如買股票還沒賣出前
友達買20....現在是28(賺8元)
華碩買38....現在是32(賠6元)

以前算法是8-6=賺2元(財報顯示賺2元)
8號公報算法是賺的不算 只算賠的部份(財報顯示賠6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