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工銀證可能蒸發27億

台灣工銀 (2897-TW)旗下台灣工銀證券近日爆發兩
筆RS交易(附賣回交易)違約交易,遭交易客戶捲走27億
元違約案,據了解,金管會主委陳樹;目前已下令證期局
徹查,如發現涉及刑事責任,不排除將移送法辦。

台灣工銀證於2005年協辦承銷94工銀債 (CBO)時,
銷售該債券給世宇投資、見一投資兩家公司,台灣工銀
證表示,當時基於該債券信用評等為twAAA,twAA,twA
,信用品質良好,與該兩家投資公司承作RS交易,兩家
投資公司以台灣工銀發行的 CBO抵押,向工銀證借走27
億餘元。

工銀證表示,受今年 9月雷曼兄弟倒閉後一連串的
影響所波及,該債券從今年8月1日的twAA-,twA+,twA
,於11月 6日被調降到「非投資等級」,台灣工銀證決
定於附賣回交易到期時,不再續作,並於12月19日要求
兩公司償債時,才發現兩家公司已消失無蹤。

據證期局內部初步調查,世宇投資、見一投資兩家公司股本僅有 200萬元
,遠低於27億元的償債能力,且該兩家公司負責人均為周美智,證期局正在調查此項交
易是否涉及不法。

---------------------------------------------------------------------------

有沒有強者分析一下?
2008-12-22 10:4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工銀證 27億
白手套出現了................
你是否會質疑金管會存在的價值...
該單位球員兼裁判...主委自己來撈...也不是什麼新聞了...
這一切是不是又是一場合法的騙局...

難道公家單位都是要等到事後才來檢討...而非事先預防...
該單位每個都是名教授或財經界背景有來頭的...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問題早晚會爆出來的

幾年前,不懂或沒搭到這場衍生性商品的...似乎被視為落伍...
如今什麼都不懂的...每天都安安穩穩的呼呼大睡哩
水清無魚,亂世妖魔當道!!

看一下這一串,更是誇張!!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864713&r=2&last=9490476
basicnet wrote:
台灣工銀證於2005年協辦承銷94工銀債 (CBO)...(恕刪)


簡單的說:
台灣工銀證 賣出 94工銀債 給客戶,但是該債券被調降投資評等。
於是客戶將該批債券抵押給 台灣工銀證,借錢出來跑掉了。

換成另一種說法:
店家賣了一杯有蟑螂的奶茶給顧客,顧客發現其中有蟑螂,又無法退還。
於是客戶藉口要先付計程車費,先把奶茶抵押給店家,把原來買奶茶的錢拿回來說等會拿錢來換,之後不知去向。

如果買雷曼連動債的人都這麼聰明就好了。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ppt18360 wrote:
引言 2008-12-22 11:16 by ppt18360


簡單的說:
台灣工銀證 賣出 94工銀債 給客戶,但是該債券被調降投資評等。
於是客戶將該批債券抵押給 台灣工銀證,借錢出來跑掉了。

換成另一種說法:
店家賣了一杯有蟑螂的奶茶給顧客,顧客發現其中有蟑螂,又無法退還。
於是客戶藉口要先付計程車費,先把奶茶抵押給店家,把原來買奶茶的錢拿回來說等會拿錢來換,之後不知去向。

如果買雷曼連動債的人都這麼聰明就好了。


買雷曼連動債的是自然人,脫產的代價太高囉。
別怕
政府挺銀行,
銀行挺財團
財團挺政府..
ppt18360 wrote:
簡單的說:台灣工銀證...(恕刪)


小喵比較好奇其他家會不會有相同的狀況呢??
還是只有工銀是例外???
虎班喵喵 wrote:
小喵比較好奇其他家會...(恕刪)


其他家銀行會不會有一樣的問題? 很難講。
保險業就有類似的問題,保險公司賣保單給客戶,客戶怕這些保單未來無法兌現保險金,於是將保單拿去質押借出現金。

換另外一種說法:
顧客聽說剛買的珍珠奶茶中可能有蟑螂,於是把手中的珍珠奶茶拿去寄放在店家,然後借出一部分的購買金額。如果証實珍珠奶茶根本沒有蟑螂,那再多花點利息錢把珍珠奶茶贖回來就好。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我是強者,我來分析一下好了。

先說一下背景:當初投信為了解決反浮債券的問題,想了一大堆方法,於是拿美國利率高的CDO(LEHMAN最強的)與反浮債券混和,拉高利率包裝成CBO貨ABCP出售給投資人,以減少投信的虧損。前陣子兆豐投信的債券基金虧損10餘億,也是那時包成ABCP所造成。

無論包成CBO或ABCP,賣相都不好,要出售這些東西都必須有"關係",農業金庫吃了一堆CBO,當然是有"關係",兆豐投信的ABCP賣不出去,只好由基金吃回來,所以10月份才會大虧。

工銀證這筆交易有好幾種可能:

一、CBO的利率比做RS高,可能這兩家投資公司天真的以為,他們收CBO的利率,支付RS的利率給工銀證,這樣不用拿錢出來便可以套利。工銀證出售CBO給這兩家公司,又跟這兩家公司做RS,出售債券一毛錢都沒收進口袋還要支付利息差額,這是問題之所在。一般RS很少做到100%,更何況是在LEHMAN倒了之後,CBO幾乎腰斬才能賣得掉,工銀證為何要繼續跟這兩家資本額"200萬"的公司續做RS?我不懂,原因自己猜。若是如此,工銀證的授信是大大有問題。

二、交易金額這麼大的RS絕不是前台交易員可以決定的,所以工銀證高層一定知道這筆交易存在,為何LEHMAN倒了還要續做?坦白說CBO語ABCP的資產池裡可能有數十檔債券與CDO,一檔CDO理又有數十檔債券或MBS....,很複雜的,風險更是難以評估。個人懷疑可能當初有"不當銷售"之可能,所以工銀證硬著頭皮負起道義責任,想讓整個事件以"違約"結束。

三、當兩種情況都不是,那又有很多可能。
A、這兩家公司跟負責人指是人頭,大尾的藏鏡人還沒出現,肯定的是藏鏡人一定很夠力。
B、員工舞弊,從交易員、債券主管、稽核、風控....都與這兩家公司勾結舞弊。個人認為這麼大規模的舞弊幾乎不可能。
..........................

Y、掏空??個人認為不至於。
Z、雖沒掏空,但也有圖利、違反善良代理人.......之責。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