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新聞報導,美國公司 Nature’s Miracle Holding Inc. (NMHI) 宣稱將以 2,000 萬美元收購自願碳信用(VCC),並計畫在 XRP Ledger 上進行代幣化。這些說法表面上看似「碳金融創新」,實際上卻隱含高度風險與爭議。之所以提醒,這裡面有中資及台灣人在內.......合謀在台灣吸金!?
1. 財務現況極度不穩
根據公司 2025 年 6 月 30 日提交的 10-Q 報告:
帳上現金僅 9,511 美元。
累積虧損超過 2,850 萬美元。
股東權益為負(資不抵債)。
公司已在報告中承認,存在「重大持續經營疑慮」。
該公司財報出處: htthttps://www.sec.gov/ix?doc=/Archives/edgar/data/1947861/000121390025076814/ea0251793-10q_natures.htmps://www.sec.gov/ix?doc=/Archives/edgar/data/1947861/000121390025076814/ea0251793-10q_natures.htm
2. 所謂「2,000 萬美元」並非現金
這筆金額來自 ELOC(Equity Line of Credit)股權融資額度,意思是公司可透過發行新股給融資方(GHS Investment)換現金。
這代表並沒有真正的 2,000 萬美元現金在手,而是 未來可能的股票換現金操作。
一旦動用,將造成嚴重 股權稀釋,對小股東極為不利。
3. 自願碳信用(VCC)≠ 合規碳信用(CCC)
CBAM(歐盟碳邊境稅)、ETS(排放交易)、CORSIA(航空抵換) 等合規機制,僅承認 政府登記、具 LoA 與國家帳本調整的合規碳信用(CCC)。
將 VCC 上鏈(Tokenization)並不會改變其VCC本質。
若公司暗示這些代幣化 VCC 可用於 CBAM 或合規抵繳,屬於 嚴重誤導性不實陳述。
4. 投資與公眾風險
該公司已從 Nasdaq 下市,目前僅在 OTC 市場交易,透明度與監管程度遠低於主要交易所。
依賴持續發股、題材炒作續命,對投資人與潛在合作方存在高度風險。
投資者、媒體與政策單位應審慎查核,避免被「區塊鏈+碳權」的包裝誤導。
結語
提醒所有公眾與投資人:
在國際碳市場裡,唯一能避免重複計算、可用於合規抵繳的碳信用,是政府簽發並記錄於國家帳本的 CCC。任何聲稱「區塊鏈+VCC 可應對 CBAM」的說法,若未出示國家級登記與 LoA,極可能只是題材炒作。
請保持警覺,勿因華麗的技術詞彙(區塊鏈、Web3、XRP Ledger)或大額數字(2,000 萬美元)就輕信投資或購買承諾。
https://carbo https://carboncredits.com/natures-miracle-bets-20m-on-blockchain-carbon-credits-to-capture-1m-tons-of-co%e2%82%82/ncredits.com/natures-miracle-bets-20m-on-blockchain-carbon-credits-to-capture-1m-tons-of-co%e2%82%8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