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看著高股息ETF的配息,心裡有點失落。像00929年化殖利率大概5.2%、00939只剩4.7%、00940也差不多4.7%,和我想像的差距很大。
後來發現,非投資等級債ETF的表現竟然更好。00945B凱基美國非投等債年化殖利率接近8%,連續配息幾乎都維持在0.1元上下,就算因匯率波動一度掉到0.079,馬上又回升到0.081,穩定度還不錯。
有人會說非投等債風險高,但00945B排除了CCC級垃圾債,專注在Ba~B級公司債,而且存續期短、單一發行人持債不超過2%,算是有控管。
我現在的做法就是:高股息ETF繼續拿一點,現金流主力交給00945B。因為比起殖利率下滑的高股息,穩定月配又逼近8%的報酬,對小白的我更有吸引力。
台灣2020年前就成立的高股息ETF,2020年至今的年化及總報酬,並與0050做比較:

以每年均價計算殖利率,統計至今六年的殖利率的統計量分布:

需要flow還是重視stock的投資者,可比較和債劵的差異,自由選擇。
但多數人只看殖利率、總報酬等數據,卻忽略了風險,所以看看報酬波動度數據:

同時考慮風險和報酬,看看sharpe ratio:

00713反而贏過大盤(IR0001)及0050,很多事情不要存有偏見及群體意識,挖掘實際數據可協助了解真相。
多數其它高息ETF都是疫情後成立,避開成立時間太短及網路聲量高的ETF,建立自己的分析方法。
目前Shiller PE是39.04,歷史平均是17左右,是2000年後的最高點,短期投資風險已經是非常高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