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美債,美元雙殺...台灣匯率爆了...深度分析好文

眼下,一場潛伏已久的金融風暴或許正悄然而至:天量規模的貨幣錯配就像定時炸彈,正隨著美元貶值而引爆。台灣壽險業的“噩夢”:結構性錯配的“千億美元”炸彈長期以來,壽險公司一直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結構性錯配。

從2000年初開始,台灣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美元外匯,占其GDP的5%至7%,如何處理這些美元成為當務之急。而與此同時,壽險公司又面臨本地債券資產短缺的困境,規模難以繼續擴張,因此兩者“一拍即合”,台灣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成為了全球固定收益市場中一個被低估的重要力量。

截至今年1月,台灣外匯儲備高達1.7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債券),這相當於其GDP的200%以上,是台灣債券市場規模的5倍以上,壽險公司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具體來看,約有1萬億美元掌握在私人手中,其中7000億美元具體持有在保險投資組合中。在巔峰時期,壽險公司每年購買超過500億美元的美元資產。他們用新台幣發行保單,再拿這些錢投資海外美元資產,利潤十分可觀。



美元疲軟+高利率:台灣金融系統的雙重挑戰由於台灣大量投資美元資產,因此其金融穩定面臨的最大風險實際上是美元疲軟,尤其是美元疲軟與美國高利率的疊加效應。台灣壽險公司持有的多數債券是期限極長、結構覆雜的美元計價債券,這使得美國利率變動與台灣金融系統高度聯動。


美國利率上升,就會導致壽險公司遭遇巨額賬面虧損。目前,多數長期高評級美元企業債的市場價格已經比面值低了10%到15%。套用到台灣壽險業持有的7000億美元美債上,未實現虧損的規模可能等於甚至超過整個壽險行業的資本金總額。長期以來,台灣的“中央銀行”是通過提供掉期交易幫助壽險公司對沖風險,維持了表面上的穩定。

然而在當前形勢下,貿易摩擦不僅推高了美債收益率,台灣的“中央銀行”在幹預匯市時面臨更多外部壓力和制約。這也導致其央行難以像過去那樣大手筆幹預匯市,這也是上周五新台幣暴漲的關鍵原因之一。

不徹底的對沖策略台灣的壽險公司雖然有對沖貨幣風險,但並不徹底。目前仍有約2000億美元的美元資產沒有保障,相當於台灣GDP的四分之一。因此若匯率波動劇烈,可能迅速吞噬保險業資本金。這些對沖工具大多數通過外匯遠期合約完成——即在未來1到3個月將美元換回新台幣。

通過不斷滾動這些合約,試圖避免匯率變動造成損失。但這種操作是有代價的,遠期對沖的成本取決於雙方的短期利差,曾在美聯儲激進加息期間高達年化5%以上。部分對沖曾由台灣的“中央銀行”提供支持,如今規模縮小至約1000億美元。另外,還有約1000億美元對沖通過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完成,但這類工具用離岸美元結算,無法真正換回新台幣,遇到兌付壓力時幾乎無效。全球金融重構的前奏或已吹響展望後市,如果美元繼續疲軟,而台灣無法有效幹預,當地壽險業可能被迫進一步大規模對沖其美元敞口,從而引發新台幣進一步升值的螺旋效應。


這不僅會損害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更可能導致壽險業面臨嚴重的償付能力危機。而隨著美元進入可能的長期貶值通道,這場金融風暴也許只是全球金融重構的前奏。
2025-05-05 20:5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匯率
保險公司的資產已嚴重泡沫化,泡沫破裂的時候那些買保險的不但沒得到期望的保障,可能連付出的保險費都血本無歸,所以我一向不買保險(汽機車強制險除外),保險公司的理財投資也沒比較高明,沒有長遠眼光,看不出魔鬼細節,美國會不斷大量賣美債,就表示沒錢還債,只好借新還舊,將來必撐不下去,搞不好宣布破產,那買美債的錢幾乎都賠掉,早就覺得不對勁的人已改買日債、德債,但也不會買太多。
superwjj

你知道日債的利率比你的定存還低嗎?

2025-05-06 7:43
iamclark7788

你打臉好用力

2025-05-06 8:32
比如,韓國財政部長日前承認,將與美國財政部進行匯率問題的“工作層面磋商”;

而台灣“中央銀行”則罕見地在新台幣升值之後發布聲明稱“並未受到美國施壓”。這些模糊回應反而增加了市場的揣測空間。更為關鍵的是,市場普遍認為本輪匯率行情“非比尋常”。摩根大通指出,像新台幣這樣的暴漲,幾乎不可能在沒有政策默許的情況下發生。

而亞洲各國外匯市場長期由監管部門主導,因此“無風不起浪”的說法在此情境下並非空穴來風。
iamclark7788

確實一堆人都有美元美債

2025-05-06 8:33
JOB HO

感謝M兄的說明,哇!這次真是大清洗,這些有美元資產的雞飛狗跳了

2025-05-06 8:46
現在就是,有債務纏身,內外交迫的瘋子拿著大砍刀在世界上亂砍一通。
誰被砍到,死傷遍地!
跪下,也只能順理成章挨刀劈下。力度呢?看它高興。
因為
它可沒有什麼:仁義道德或到聯合國接受審判這件事!

輕到各國人民,重到國家民族:
做錯決定,就是死!
這個死,未必是真切的死亡。
是由個人運勢、家庭安定、國家發展,從而衍生出各種不良的結果產生。

現今世界大變動:從玩弄金融衍生的風暴、涉入他國內政慫恿它人成犠牲品的戰爭、世紀疫情、破壞貿易規則與秩序.....。
這不僅靠驗各國為政者們的能力與品德?
也深深地考驗世界各地的人民:是否清醒、覺醒?
這真是個不簡單的時代!
huayung wrote:這不僅會損害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更可能導致壽險業面臨嚴重的償付能力危機。而隨著美元進入可能的長期貶值通道,這場金融風暴也許只是全球金融重構的前奏。

其實看2024年財報就看的出來. 2022年美債來過一次. 那一次數字公開市場都有.

有大號的到今天已經減損掉1/4股東權益. 1/2股本了. 這家已經1546億元蒸發掉了.

也因為這次是長期趨勢. 也代表減損是永久性的. 就看怎麼認列了.今天大跌

另外一家大號減損650億. 都是重擊.

這些損失跟減損都是永久性的. 短期不會再回來.

對未來新台幣GDP的消費投資進出口都是重擊

其實說這些都是狗吠火車. 甚至可能被認為是惡意. 我堅信自己出發點是善

天要下雨. 下的是狂風暴雨. 我只是小道士. 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huayung wrote:
眼下,一場潛伏已久的...(恕刪)


台灣壽險業滿手房地產

影響不大

銀行比較慘
雙面浪人

金控有壽險業的會就是會吃掉一部分獲利,資金不夠的小型壽險業比較危險

2025-05-06 8:14
哪裡有"深度分析"??

沒看到啊!!

MBUSA

應該是相對的問題。[偷笑]

2025-05-06 8:49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難怪~~[偷笑]

2025-05-06 8:58
看用語應該是對岸的文章
只能說經濟面的東西,影響面向大,時間跨度太長,沒有人能站在上帝視角完全說對
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這麼會預測的人,之前還是引發世界金融危機的源頭

然後現在壽險聽說要注意的是明年適用的IRFS17

用ai整理了一下這篇的總結
參考參考

美元疲軟 ➔ 壽險被迫強化對沖 ➔ 推高新台幣匯率 ➔ 削弱出口競爭力 ➔ 加劇壽險業償付危機

此危機本質是「雙重錯配」——貨幣(美元負債/新台幣資產)與期限(長期美元債/短期新台幣保單)的疊加效應,在美元強週期逆轉時形成完美風暴觸發條件。
雙面浪人

要學的是思考邏輯~美元因為爆了大家會分析,沒有爆的例如雞蛋都放在房地產呢?畢竟之前幾十年形成的習慣經驗會影響到後面判斷

2025-05-06 8:56
anjeen2

我的雞蛋放在歐元跌11趴 ,更慘,放英鎊的有先跑了 ,不然依樣慘

2025-05-06 11:04
用ai找裡面數值的正確性....這篇真的是太不嚴謹了阿.....

1. 台灣外匯儲備規模
原文聲稱:1.7兆美元(GDP的200%以上)

實際數據:

台灣央行最新數據(2024年6月):外匯儲備約5,695億美元(非1.7兆美元)。

台灣2023年GDP約7,755億美元(行政院主計處),外匯儲備佔GDP比例約73%(非200%)。

結論:原文嚴重高估,數字錯誤。

2. 壽險業美元資產規模
原文聲稱:

台灣外匯儲備中「約1萬億美元掌握在私人手中,其中7,000億美元在保險投資組合」。

壽險業持有「7,000億美元美債」。

實際數據:

台灣壽險業總資產約35.9兆新台幣(2023年底,金管會),換算約1.1兆美元(以匯率32.5計)。

海外投資佔比約65%(以美元資產為主),即約7,150億美元,與「7,000億美元」接近。

但需注意:海外投資包含債券、股票等多元資產,非全數為「美債」。

結論:美元資產總額大致正確,但「美債」持有比例需修正。

3. 未對沖美元敞口
原文聲稱:未對沖部位約2,000億美元(GDP的25%)。

實際數據:

根據金管會2023年統計,壽險業外匯避險比例約75-80%,未避險部位約1,430-1,790億美元(以總海外投資7,150億美元計)。

以GDP 7,755億美元計算,未避險部位約佔18-23%,接近「25%」但略高估。

結論:數據方向合理,但數字稍高。

4. 央行外匯掉期規模
原文聲稱:央行過去提供外匯掉期規模「縮減至約1,000億美元」。

實際數據:

台灣央行2023年外匯掉期操作餘額約340億美元(央行報告),未達千億規模。

歷史上最高為2022年(約450億美元)。

結論:原文明顯高估。

5. 美債價格跌幅
原文聲稱:長期高評級美元企業債市場價格比面值低10-15%。

實際數據:

以彭博美國長期公司債指數(2023年)為例,受聯準會升息影響,價格跌幅約20-25%(如30年期A級債)。

短期債券(5-10年)跌幅約10-15%。

結論:原文數據適用於「中短期債券」,但壽險業多持有長期債,實際跌幅更高。

6. 壽險業資本金與潛在虧損
原文聲稱:未實現虧損可能「超過壽險業資本金總額」。

實際數據:

台灣壽險業2023年底淨值(資本)約1.3兆新台幣(約400億美元)。

若7,000億美元美元資產下跌15%,虧損約1,050億美元,遠超資本總額。

結論:風險描述正確,但需釐清「帳面虧損」與「實際資本缺口」差異(部分虧損可能已反映在淨值中)。

綜合結論
嚴重錯誤:外匯儲備規模(1.7兆美元)、央行掉期規模(1,000億美元)明顯偏離事實。

部分偏差:

未對沖美元敞口(2,000億)略高,但方向合理。

美債價格跌幅(10-15%)低估長期債券實際跌幅。

合理描述:壽險業美元資產規模(7,000億)與資本金脆弱性。

建議修正方向
外匯儲備改為「5,695億美元(2024年6月)」,避免與壽險業海外投資混淆。

央行掉期規模應下修至「340億美元」。

長期美債價格跌幅調整為「20-25%」。

補充說明「帳面虧損」與「實際資本缺口」的差異(如會計分類對淨值的影響)。

若需進一步查證特定數據來源,可提供官方報告或金融資料庫截圖。

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开启新对话
多比較 wrote:
它可沒有什麼:仁義道德或到聯合國接受審判這件事!
可以請聯合國五常當中的四常~~英法中俄
把川普押到聯合國受審
人民幣

米國也有一票否決權阿

2025-05-06 9:36
stoak

4:1~~還是要押川普到聯合國受審[冷笑][冷笑][冷笑]

2025-05-06 17:08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