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其實漲價也不會說一下子漲超多,不是一下子漲34趴。我打個比方:關稅前中國臉盆:5塊美金。美國臉盆:10塊美金。---關稅後中國臉盆:6.7塊美金。美國臉盆:10.99塊美金。但是,前提是美國要有生產臉盆就是了美國想要製造業回流,也要有生產設備、供應鏈與人力阿。還要忍受污染與勞工議題,怎麼想川普都沒有笨到這樣吧。很顯然其關稅目的並非製造業回流。明明有東方人力資源可以壓榨,碳排汙染工業廢棄物都可以丟在遙遠的東方,美國人只要在家享受與購物就好了,電力拿來打電動看電視,想不通怎麼會想要把產線搬回,難道要重新開始採摘棉花??
會漲價,但不會是想像中的那麼恐怖,說一支iPhone會漲到3,000美金,是誰會拿建議零售價去報關稅的? 當然是用進口成本去報關稅,美國零售商的利潤都抓很高,舉個例子,很多商品在中國 9.99 RMB包運費的,在美國可以賣到 9.99 ~ 19.99美金或更高,運費自付,那些進口成本(報關金額)離售價都遠遠的,貨品到消費者的毛利潤都極高,成本高的商品像電子產品、汽車,會漲到看得出來,單價低的商品並不會漲倒掉下巴的程度。
還有貨表示舊庫存都有,何必調價?應該要關注庫存被清空,新上架的貨品價格如何變動,現在據説所有訂單和貨運都停了,買賣方都在計算新成本,在喬定新價格後才會下單~myth0102 wrote:tzechi...(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