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要崩盤了
時間:1948年、1950年-1953年
原因:
1948年:濟州四三事件和麗水順天事件等左翼起義活動導致戒嚴的首次實施。
1950年-1953年:韓戰爆發,北韓軍隊入侵南韓,全國進入戰時戒嚴狀態。
影響:
戒嚴期間,軍方全面控制國家,限制公民自由,強化國內安保。
2. 1961年:五一六軍事政變
時間:1961年5月16日
原因:
樸正熙率領的軍事集團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民主政府,宣佈實施戒嚴,聲稱以「穩定國家」為名。
影響:
軍方掌握國家政權,樸正熙建立軍事獨裁體制,進一步打壓異議勢力。
3. 1972年:十月維新
時間:1972年10月17日
原因:
樸正熙宣布《維新憲法》,為了鎮壓反對勢力並強化個人權力,實施全面戒嚴。
影響:
民主體制被大幅削弱,樸正熙成為終身統治者,異議人士受到強烈打壓。
4. 1979年:樸正熙遇刺與雙十二軍事政變
時間:1979年10月26日(樸正熙遇刺後戒嚴)、12月12日(全斗煥掌控軍權)
原因:
樸正熙被暗殺後,國內政局不穩,軍方接管政權以維持秩序。
全斗煥在雙十二軍事政變中掌握實權,並進一步延長戒嚴。
影響:
國家進一步走向軍事統治,民主運動受到壓制。
5. 1980年:光州事件與全斗煥政權
時間:1980年5月17日
原因:
光州民主化運動爆發,學生和市民要求民主改革。全斗煥政府以「維持國家安全」為名擴大戒嚴範圍,全面禁止政治活動並鎮壓光州抗議。
影響:
光州事件中,數百人喪生,國際社會譴責南韓的人權狀況。
戒嚴後,全斗煥進一步鞏固權力,建立了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
6. 1987年:六月民主抗爭結束戒嚴體制
雖然1987年未正式實施戒嚴,但南韓的民主運動最終導致全斗煥政府同意實行民主改革,結束了南韓戒嚴頻繁的歷史。
這些戒嚴大多與軍事干政和民主化運動有關。最終,隨著南韓1987年憲法的修改,民主體制逐漸穩固,戒嚴不再成為政治工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