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stand wrote:
pigstand 2017-01-03 16:45
3樓
舉例來說,2015/1/5至今的大盤報酬率低標是8.26%,2016/1/4至今的報酬率低標是19.03%;若是從2003/1/2開始算,報酬率低標是237.87%。
跟你講一個殘酷的事實,從2003年開始計算妳的實質投報率是負的,名目上賺230%
因為政府數據低估了通貨膨脹,CPI看起來每年漲2%
但實際上妳逛超市物價和大粽原物料黃豆小麥玉米銅等金屬和都漲了3-4倍
2003年開始 黃金從400美元變成2700
國際上一噸銅2300美元 現在9300美元 妳看大約4倍
房租至少也漲了3-4倍
4倍是22年的的長期物價上漲估計 每年平均通脹6.5%
但政府通過有缺陷的CPI數據每年只通膨2%來顯示經濟很好
但實質所得是下降的 只要投報率沒超過名目6.5%都是虧錢的
所以什麼高殖利率股只要低於6.5%都是虧錢的
即使帳面上賺了也是購買力被稀釋
永遠不要相信政府統計的CPI只有2%

20年前在信義區永春捷運站租房1萬5可以租到的20坪舊公寓現在要4萬台幣
20多坪電梯大樓要6萬
2020年新冠疫情後超市物價 全聯和家樂福漲了30%至少這4年就有30%以上
我20年前國中時買過很多便當台幣50有找肉還超大塊 現在北市要120以上
你看貨幣M2供給額其實都遠超6% 有時甚至超過10%
以上都是證據
你可以拿4年前疫情期的超市dm來看 現在都漲了30%
怎麼可能每年只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