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陽光行動/富者愈富 中產階級消失中

來理財版的大老們應該都屬於第五等分.

陽光行動/富者愈富 中產階級消失中 聯合報

主計總處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民國八十年的調查,一一○年我國前百分之廿富有家庭資產淨值是後百分之廿的六十六點九倍,比卅年前的十六點八倍顯著提高,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其中更令人關注的是,位於中間水準的第三等分、第四等分財富占比合計百分之卅左右,較卅年前的百分之卅八,少了八個百分點,反觀第五等分財富占比從百分之四十九點七一增加到百分之六十二點六八,增加了十二點九七個百分點。一減一增,社會財富集中在最有錢的第五等分。


從資產內容比較,最富有家庭與其他等分家庭,差異最大的是股票、基金、存款等金融性資產,以及房地產淨額。最富有的股票、基金淨額達近三千萬元,最窮家庭只有七十五萬元,差了快四十倍。中產階級第三等分位只有二二一萬元、第四等分位五○三萬元,差距達十四倍、六倍之多,都與最富有家庭望塵莫及;房地產部分,最富有家庭淨額一四八○萬元,第三等分位三三二萬、第四等分位五四一萬元,顯示中產階級的房地產價值也落後甚多。

陽光行動/富者愈富 中產階級消失中
2024-10-29 1:2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陽光行動
扣除自住房與負債,個人淨資產達到新台幣3000萬元的人,就是台灣前2.5%的富人。

全球富國台灣排第五!多少錢算有錢人? 民調數字曝:比2年前多149萬 三立

瑞銀(UBS)發表去年(2023)全球財富統計,台灣人淨資產總額達3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的「準富裕」階層約 960萬人,占了近半成人口,但「體感貧窮」卻是小老百姓共同心聲,到底有多少財產才算有錢?民調顯示,34.6%上班族認為至少要有1,000萬元以上,不過也有2.9%受訪者認為只要有50萬元就算有錢。

平均而言,上班族認為,擁有623萬的流動資金才算晉升有錢階級,比起兩年前調查的結果474萬,足足多出3成,明顯感受到物價飛漲,讓上班族可以安心度日的門檻也日益提高。


2022年中國信託銀行與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台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則指出,扣除自住房與負債,個人淨資產達到新台幣3000萬元的人,就是台灣前2.5%的富人。
a70569929

台灣近年富者愈富...但中產階級也增加...貧窮有減少....是財富不均拉大..中產階級還是最多....

2024-10-29 13:50
飽暖思淫欲 ~ 你算有錢人嗎?
別再曬房產單了,也別曬股票資產了,
那真是low到爆,
先看你有沒有收藏藝術品,
例如 : 大谷翔平50轟球 .

瑞銀調查: 9成富豪是「靠爸族」擁有藝術收藏 亞太地區財富16年來增幅177%鉅亨網

全球規模最大的《2024 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收藏調查報告》顯示,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高淨值人士對藝術與古董方面的消費依舊持續,尤其中國大陸在疫情後保持強勁回升,是其他受訪市場 2024 年上半年中位支出的 2 倍多。91% 的高淨值收藏家擁有透過遺囑或其他遺贈方式繼承或受贈的收藏品;亞太地區自 2008 年以來財富增幅近 177%,未來 5 年內,包括印尼、日本、南韓與台灣等亞洲關鍵地區的百萬富翁數量預計將增長最快。

這份環球藝術收藏調查報告的主要調查結果包括:

支出穩定:2024 年上半年受訪高淨值收藏家在藝術與古董方面的中位支出為 25,555 美元,若全年維持相同水平,則顯示支出相對穩定。

中國大陸支出於疫情後保持強勁回升:受訪的 300 位中國大陸高淨值人士於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在藝術及古董方面的中位支出最高,達 97,000 美元,是其他受訪市場 2024 年上半年中位支出的兩倍多。 其次是法國(38,000 美元)、意大利(32,000 美元)、英國(31,000 美元)和香港(28,000 美元)。

全球財富傳承證據:91% 的高淨值收藏家擁有透過遺囑或其他遺贈方式繼承或受贈的收藏品,72% 保留了其中部分作品。

X 世代收藏家的平均支出最高:X 世代受訪收藏家在 2023 年的平均支出最高 --- 為 578,000 美元;並在 2024 年上半年持續領先,其支出水準比千禧世代的支出高出 1/3,是 Z 世代和前幾代收藏家支出的兩倍。

衝動購買減少,女性藝術家作品收藏增加:受訪的高淨值人士更傾向在收藏前進行背景研究,衝動購買的比例從 2023 年的 10% 降至 1%。受訪收藏家的藏品中,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收藏比例創 7 年來的新高, 佔 44%。
房地產這部分不只是如何評價計算?
最富有(第五等份)淨額1480萬??好在不是1450萬!

第四等分位541萬??不是應該有817萬?
sunflower2251 wrote:
房地產部分,最富有家庭淨額一四八○萬元,第三等分位三三二萬、第四等分位五四一萬元,顯示中產階級的房地產價值也落後甚多。
“扣除自住房與負債”…意思是,自住房不算是資產。必須是第二套、第三套至第N套非自住房方得算在淨資產?!這個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某A擁有
-建地1000萬
-房屋一自住,價值4000萬
-房貸2500萬
-股票基金加上現金2500萬
如此,淨資產算是1000萬?

某B擁有
-房屋一自住無貸款,價值2500萬
-房屋二閒置無貸款,價值1500萬
-房屋三閒置無貸款,價值1300萬
-股票基金與現金合計總值5000萬
如此,淨資產7800萬?

某C擁有
-房屋一自住無貸款,價值6500萬
-房屋二閒置無貸款,價值1500萬
-房屋三閒置無貸款,價值1300萬
-股票基金與現金合計總值5000萬
如此,淨資產7800萬?

是這樣的意思?

“扣除自住房”這定義就會造成計算結果不同。
a. 某A就算馬上還清貸款,實際上有建地1000萬與無貸款的自住房4000萬,其淨資產只有1000萬?
b.某B與某C若都住在房屋一,則兩者淨資產相同?
c. 若兩者同時改自住於房屋二,其淨資產差距就顯現?

這所謂“扣除自住房”的道理未免太奇怪了。
sunflower2251 wrote:
扣除自住房與負債,個人淨資產達到新台幣3000萬元的人,就是台灣前2.5%的富人。
MBUSA wrote:
“扣除自住房與負債”...(恕刪)


沒什麼好奇怪的

你沒聽過
窮到只剩一間房?

窮人往往連一間自住房都搞不定
不是沒有房,就是還在付房貸,

這個數值對富人也沒有意義,
因為它是跟窮人的平均值,
所以富人的財富早就遠超這個數字。
MBUSA

其實,不就是你無法答覆問題,因此顧左右而言他?

2024-10-29 14:22
富者愈富沒什麼好奇怪的..除非是投資失利,不然在儲蓄遠大於支出下,錢只會愈存愈多,反觀中產階級,為了買房、生活、下一代,都在為了錢傷腦筋,沒有存款,在相同出發點下,10年、20年後,差距就會出來了...個人估計現在年薪沒有100萬的家庭(就是夫妻5+5),除非現在已有前人留下的房子,不然應該不出3代就會消失..
當房地產或藝術品被炒作得一棒接一棒漲到天邊,台灣當然有錢不用懷疑,只是這種遊戲我們看不透來不及上車,現在進場就怕變最後一隻白老鼠
沒辦法啊,不管是啥投資,只要標的正常剩下的就是「本多終勝」的概念而已
對一般人來說自住房沒貸款可能就要一段時間的付出了,再保持600多萬的流動資產
真的偏難吧,不過也不用灰心啦,做一天算一天吧
藝術品 跟不動產 都是洗錢的好工具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