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最近25年房市平均年化報酬來看是4.5%
台股大盤指數含股息年化報酬大約10%
別以為股市就輾壓了,因為4.5%還沒計算房租,抓個保守一點2%房租好了
大約6.5%,但房子一般沒有人全額付款的,都是貸款,畢竟房貸太便宜又很容易貸了
抓個3.3成自備款好了,等於上了3倍槓桿
扣掉利息抓個2%好了,近25年來年化報酬為6.5%*3-2%*2=15.5%
而全世界最強的股神年化報酬率也才20%,買房跟股神只有4.5%差距
另買房好處波動率低,不用整天傷腦經,買了就可以當做忘記
只是要確定能持續繳出房貸是比較大的重點
還好是比較最近25年,要是比較更早的25年,那就不同的結果了,連定存的報酬率都會跑在前面。

- 加權指數可以趨近於實際報酬(0050推估);房地產指數...你是說哪一個指數?這並不等同於報酬率…
- 國泰指數是預售屋價格沒計算折舊;信義和清安指數可能由於屋齡20年內交易占大多數,可能可透過大量新成屋來推高指數。但不代表20、30年後房屋的殘值。而如果想短線買賣需課更多的稅。
- 另外建物...你打開實價登陸,40年以上房產轉移(除台北),鮮少有人交易,大多親友繼承等或加蓋,幾乎有價無市。參考樂居網:大樓

屋齡20年以上台北約目前成交價的8折(約5年房6折);高雄約6折(約5年房5.6折)(30-40年大多是繼承和建物變更,鮮少交易但有價格)所以以指數來說至少打8折。
如果都自住,接著給子女繼承免去租屋費用,算是好投資(或有店面);但如果純粹買賣,可能需要點運氣或期望都更、收購。但也可能我孤陋寡聞,有人在10-20年就轉手大賺錢,房價增值趕過折舊率(要稍微算一下),或透過出租等手段...不過看起來非台北地區的買家30年以上房子沒市價的一半,不會買;就算有也不會考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