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台灣大選後若貼近中國 恐讓半導體受美審查
台灣經濟很大一部份仰賴半導體,這是整體供應鏈的選擇。選擇親中 代表另外一條路線。
首先會收到衝擊的是半導體產業,接下來是外資 連內資也會跑。股市會持續下跌⋯⋯
速度上 會呈現長期趨勢往下,四年後 最好的情況 是回到馬英九時期,百工百業蕭條⋯
彭博社不是小媒體
不要天真以為 疑美論 ,老外都不知道
事實上 工業革命 電力革命 資訊革命 都是他們發動
補充 即將發生的AI 革命也是
《彭博社》:中國侵台成本之高,遠超俄烏戰爭:估計約損失10兆美元,等於全球GDP的1/10。若中國封鎖台灣,一年全球GDP將減少5%,其中中國GDP減少8.9%,美國GDP減少3.3%。
=============================================================================
投資人熱切關注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並尋找兩岸關係前進道路的線索。
彭博報導,預計投票結果將對全球晶片供應鏈,以及流入台灣這個科技密集型市場的外資產生影響;而選後若與中國發展更密切的關係,也可能會讓台灣的關鍵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的審查。
報導指出,如果民進黨獲勝,情況可能會維持現狀,若對中國較為友好的國民黨出人意料地獲勝,可能會增強與北京的合作。
在人工智慧繁榮和晶片週期好轉的背景下,台灣股市接近歷史高點,但對台灣來說,風險仍很高。兩岸關係的改善雖然有可能提高台灣投資人氣,但另一方面,與中國更密切的關係也可能會讓台灣的關鍵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的審查。
基金經理Xiadong Bao表示,市場已預估民進黨獲勝,但無論哪一方獲勝,台灣科技公司都需要「為了各自的市場和技術,在美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謹慎而靈活地航行」。
專家:綠執政確保晶片製造獨立 藍勝恐讓供應鏈遠離台灣
研究機構SemiAnalysis創辦人帕特爾(Dylan Patel)表示,全球約90%的最先進晶片均由台灣生產,民進黨政府將繼續確保台灣作為「製造晶片和組裝人工智慧伺服器的獨立地點」的地位,而國民黨的勝利可能導致企業試圖將供應鏈多元化而遠離台灣。
此外,台灣的能源政策也是總統候選人關注的重點之一,執政黨已承諾在2025年逐步淘汰核電。反對派則主張延後停用核電廠,放緩再生能源的使用。
Masterlink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分析師Newda Chen表示,如果民進黨贏得連任,很可能會堅持當前的能源政策,其目標是到2025年台灣15%以上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受益於此類政策的風電公司,將能夠維持其有利的條件和積極的前景。
另一方面,國民黨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核電佔台灣能源結構的12%,這可能會導致風電公司的發展和成長動力放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