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今周刊-最壞情況已過去,2024台灣經濟能「保3」】 討論台股經濟是否會再成長?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5/post/202311270008/

看專家預測2024台灣經濟成長有望來到3%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美國市場是暫緩,未來美股還會升回來
仍是美國市場說得算

我目前股票主要都投台股
兩三年前就開始國泰定期定額0050 00878
也有買台達電 玉山金 中華電信一些個股
近期剛好有一筆定存到期,差不多有7位數可以運用
在考慮是要因應本土經濟成長加碼台股,還是一部分投入美股ETF
現在是入場美股的好時機嗎?大家會怎麼建議
2023-12-07 14:15 發佈
你查一下今周刊老闆是誰?就知道這個雜誌是靠賺一些政府機關大內宣標案生存,根本沒什麼人看。這個老闆也是有名的股市反指標,都是馬後炮沒什麼參加價值。
piece6086

老董找小秘書發文自嗨是日常. 有事那啥啥沒事啥那啥顆顆.

2023-12-09 19:41
上個月有低點就應該進場了,不過現在也不遲,可以開始分批買進
我也是用國泰,定期定額的話手續費也才0.1美元,蠻便宜的,而且會一直持續到明年底
可以分批投入,也不一定要全部都美股,
你手上的標的都還不錯,也可以挪部分分批投入
我只有定期定額台股
也在觀望美金,好像蠻有機會的
美股太難了,台股穩定的隨便買~
七位數在年均線以下從富邦金、玉山金、第一金、合庫金、元大金與中信金之間挑喜歡的買進放著等領利息就好。
可入場,你本來用國泰就再加開他複委託功能就好
買賣美股ETF手續費也是均一價3美元
10月碰到美股回檔真的撿到不少便宜
整體來說還是建議入場,長期來看美股的投報還是比台股好
大樹門檻不高,10美元就可以買,你可以從小額開始嘗試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資深投資專家Patrick Dimick
自2022年美國聯準會(Fed)啟動升息以來,政策緊縮的幅度之大前所未見,經濟和金融市場展現了出乎意料的韌性。
支撐經濟的韌性主要來自於三大面向,分別是家庭與企業的支出、產業的供需,以及市場資金的取得。
未來高利環境將延續更長的時間,而經濟成長將趨緩,且通膨數據仍將維持在一定數值之上。
全球貿易更加區域化且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企業開始接受較高的營運成本以換取更為穩健的全球供應鏈,成本也會轉嫁給顧客。
全球勞動市場相當緊俏,勞動參與率在疫情後大幅下降,很多人提早退休。此結構性因素及綠能轉型帶來成本上升,同時對通膨造成影響。
投資策略提供三個方向:第一是環境多元,第二是地區分散,第三策略彈性,即多空雙向的彈性。

國泰世華銀行 首席經濟學家 林啟超
美聯準會(Fed)考慮降息的先決條件,包含通膨需進一步回落在3%以下,及就業市場疲軟致失業率走高;最快恐到2024下半年才有可能降息。
明年經濟復甦取決於兩大因素:首先,須留意美國貨幣政策動向,高利環境(higher for longer)將維持多久?第二,慎防中國去槓桿下的緩成長,恐讓全球景氣回溫速度跟著放緩。
隨著消費性電子買氣逐漸回溫,AI應用加速訂單動能雙重加持下,半導體產業重啟循環,對2024年全球企業盈餘成長正面看待。
股市方面,預期高利環境將維持更長的時間,在缺乏政策紅利推動的資金行情下,長期來看股市將呈現震盪中緩步走揚的態勢。
債市方面,在停止升息,甚至降息預期的環境下,殖利率可望下滑,債券投資價值浮現。
匯市方面,短期因市場預期美國升息循環結束,美元走勢自高位回落,長期而言,仍須觀察美歐貨幣政策緊縮程度而定。至於新臺幣走勢,則將在美國利率及臺股行情間拉扯。

綜觀上述看法,國泰世華認為面對高利率、低成長的金融市場,應審慎分散投資、強化資產配置彈性。同步提供資產因應策略:
【股市】高利率限制本益比擴增,資金行情動能趨緩,但庫存回補及企業獲利成長,推動股市震盪走揚。投資人應思考企業轉嫁成本與獲利能力,重視選股邏輯。
【債市】近5%的債券殖利率提供極具吸引力的現金流,然而考慮通膨放緩可能比預期慢,明年降息幅度有限短期對資本利得不宜過度期待。
【匯市】美國降息預期擾動,美元高位受挑戰,歐元、日圓有升值機會。 台灣半導體出口成長,擴大外資回流力道,有利明年台幣表現。
https://ace0156.pixnet.net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