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大參與討論
首先這個世界M型化越來越嚴重,有錢人越會投資越有錢,買房也算投資之一
但是沒錢的人更無法投資,眼看房價物價高漲,薪水卻沒漲
大家都希望房價能夠回落,但事與願違,房價節節攀高
有錢投資房產的大大會說,難道你希望你的房子賤賣嗎?
這問題我也思考了很久,如果有房產的是我也不願意賣低
但原因是,如果我賣低將買不回同等值(被炒高)的房產
我們的房價在國民黨縣市合併後節節攀高,一去不回頭
各種大眾運輸似乎都是為了幫外資抬轎,房價迅速高漲
但是這幾年在金字塔中低端的人們薪資上漲幅度卻遠遠落後於房價
大家會不會思考到要背上40年房貸,是由後代子孫完成?
又或者當30歲買房,60歲失業,還有10年房貸沒還完?
重點來了,為什麼美國在拜登各種刺激政策下造成的通貨膨脹
還可以由FED對於國家通膨嚴重而祭出升息這各措施
先不管整體的經濟如何,但對於高漲的房價絕對有回檔的空間
但是我們的政府卻沒有任何作為
不知道各位大大有沒有任何想法,不管支持跌或漲
或是有什麼其他國家治理方式,都可以討論一下
感謝大家
salonghair wrote:
台灣的薪資所得有像國外這樣跟得上房價嗎?...(恕刪)
討論房價這個議題你不能先有主觀立場,不然我下面説的你都會聽不進去……..
到最後也是沒用,
只是跟大家一起抱怨而已。
房子是什麼?
是商品、是實物,
他必須需要土地跟非常多人的勞動成果。
影響房價有兩大因素
1.土地
2.眾人勞動報酬
第一、土地
如果你要買高度發展的區域,
如:紐約、東京、台北、香港。
那土地價格當然貴啦⋯⋯
但是你如果選一些偏僻的地方,
如:北海道、底特律、南投信義鄉,
自然有很多很便宜的房產。
但人都是聰明的,誰要去住落後地方?
所以發達地方就變成價高者得啦!
或者是先搶先贏啦!
第二、眾人勞動報酬
房子建成需要水泥、鋼筋、玻璃、陶瓷、銅線、鋁窗、磁磚、電梯,而這些材料需要上千人力花費數千小時的工時才能取得,另外建造房屋需要數十名工人花費數千小時,這些工資成本合計是X。
在工資只漲不跌的情形下,以及這些人要吃飯,飯錢只漲不跌的情形下,X值只會越來越大,所以理論上而言,房屋建造成本是一個斜率向上的曲線,如下,也就是為何有人會說房價只漲不跌。

為什麼房價漲幅大於你的薪資漲幅?
剛剛說了,房子的原材料是由數千人花費數千小時製成,那些人的薪資也在成長啊,而且那群人都是高技術性、高壓高工時工作環境,所以房子材料成本一定漲的比你的薪資快……..
總結上述兩點
當你的薪資漲幅追不上房子的材料成本漲幅,那你可以犧牲的就是買偏僻的地區,但是現代人都很聰明,誰要去住偏鄉?
那議題又繞回來啦,為什麼追不上房價?
不是,你是追不上發達地區的新房,偏鄉地區的老房你一定買的起……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美國QT及升息是因為CPI太高,也就是通膨因素,通膨太高是因為美國之前的QE,看看美國FED的資產負債表,你就知道美國發鈔的速度有多快。
回到台灣:
第一,台灣央行沒有印鈔,通膨本就是貨幣現象,因此台灣通膨還算溫和。
第二,房價會漲並非貨幣現象,至少從印鈔角度無從解釋,這三年的漲幅,我比較傾向是炒作。
第三,為了抑制房價從而暴力升息,結果是台灣經濟會重創,因為緊縮貨幣會使台灣經濟結構中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先遭遇困難,後果不堪設想,失業率會暴增,房價當然會跌,但沒買房的或買不起房的也會遭殃。
第四,房價太高應從政策面長遠規劃,如遏制炒房,更高的持有成本,更低的投資報酬率等等,而非利用央行的重武器,轟死一推人,但我也樂見利率隨通膨溫和成長,而通膨不是只有看房價,也該看工資及生活物價。
美國解決它多年印鈔所造成的通膨後遺症,台灣本就不該隨之起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