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按照時間順序相繼發佈了英國零售業資料、歐洲通脹率以及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指數。經濟資料好壞參半,外匯市場隨之起舞。英國零售銷售環比大跌,遠低於預期,創下今年來新低。英鎊大幅貶值,帶動美元小幅反彈。但隨後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略低於預期,令美元回落其他貨幣回暖,連帶股市同時觸底反彈。
從大方向上來看,美國的經濟近期的表現優於歐洲與英國,而通脹均處在螺旋上升初期階段,美元相比英鎊更具有升值的動力。不過就加息預期而言,相比美國市場還有人期待通脹見頂,歐洲則是絕大多數人認可大力緊縮。歐洲央行管委近兩個月不斷釋放鷹派信號,令歐元獲得支撐,在對抗美元升值時,比其他貨幣更為抗壓。有意思的是,每當歐洲發佈較差的經濟資料時,歐元小幅回檔帶動美元升值,反而令澳元與加元等商品貨幣大幅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