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寫的是可能,不是一定
因為這要看你如何使用
其實根據過往的交易經驗
在用技術分析時,多半又加上了基本分析
才能有較中性的觀點去看待市場波動
只有當你能夠持著中立心態去評估
就會有較大的概率不會犯大錯
先來科普一下幾個概念:
一、技術分析:就是運用過去的市場交易資訊,來預測價格的趨勢與走向,藉由圖表來輔助自己的決策。
二、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大概是說如果在一個交易市場中,價格可以完全反映所有可能獲得的消息,大概就可以稱為效率市場。
三、強式效率市場(Strong Form Efficiency):就是目前的價格已經充份反應了所有已公開及未公開的消息,意即未公開的消息,投資人仍可利用管道得知,所以,不管是已公開或是未公開,其實都已經反應在目前的價格上。說的更直白點,就算你有內線消息、或是第一手連公司高層都不知道的情報,你也無法從此獲得高額報酬。
按學理上來講,技術分析要有效,必須建立在以下三個基礎之上
1.市場是強式效率市場,也就是說,根本不用考慮其它總個經因素,甚至於貨幣市場、匯市等等外在變動因子,因為這些都已經反映在目前的價格上。
2.歷史會重現:過去的所有價格成交的軌跡會重現,包含人性也是。
3.價格的變動不是隨機漫步:技術分析的標的,價格與數量,從此衍生出不下數十種分析圖表,價格與數量若沒有形成一定規律的波動,反覆的出現,則技術分析將無所適從。
但在實務上
1.沒有絕對的強式效率市場,多半都是半強式(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或是弱式(Weak Form Efficiency)呈現在大家面前,股市的價格還是常受財務報表、經濟情勢等等左右,最明顯的就是一旦季報或是利率升降,股價往往應聲波動,這不是靠對過去股價的統計可以預測出來的。
2.歷史會重現沒錯,但由於科技的進步、股市規模的擴大、交易時間的延長、避險工具與投機工具的盛行,過去的歷史並不會百分之百的重現,過去有可能因為單一因素造成指數連續十多天的跌停板,現在並不會發生,甚至可能影響只有半天就結束了,連發生金融風暴,市場的反應與過往大不相同,如何能用過去的樣板來比照未來的發展?技術分析生成的年代是什麼時候?那時候的交易情況有和目前相近嗎?就像你要拿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能夠完全適用嗎?
3.由於現在的股市法人比重大增,持股占比龐大,造成價格波動侷限於某種僵固性。價格的波動性大小,加權指數往往比個股來得明顯且反應迅速,技術分析的戰場已經從個別股票的預測轉移到其它標的。
所以,若是真的純粹使用技術分析而言,是根本不該看總經因素的,也不用去參考產業因素,因為技術分析派自認所有未來的價格都可以用圖表預測出來,連轉折處都是。但是我們偏偏看到的是,分析師往往先提市場資金、利率水準、產業情勢、籌碼流動後,再用圖表告訴群眾,未來股價會如何又如何.....。所以,這是真的純粹技術分析嗎?
技術分析沒有不好,只是沒那麼神奇,可以像命相大師般利用過去的成交軌跡去預測未來,至少,我們去觀察技術分析圖表上的轉折處就可以得知,所謂的黃金分割率並不是建立在現在的社會,而是公元前的時代,對應現在有任何的關係嗎?在外匯市場方面可能有些接近,但能說明為何會轉折的科學上邏輯關係嗎?個人觀點是,技術分析的結果反映了一定的人性,過高點會出脫股票,殺低了會有買盤介入.....
那我在做決策時難道不會對未來的股價做預測嗎?
會啊,但是預測的準確度如何不是重點
我不會因為準確度80%就賺大錢
也不會因為準確度30%就賠大錢
此話怎講?
通常我們在預測,大都會有個前提或是假設
在考慮時間序列後,價格不同波動的模型
該賺或是該賠多少心中有底
所以,要計較的是我們是否有照交易計畫執行
只要有照章辦事
在期望值是正數時進場
大概在賺賺賠賠後,我們還是賺的
除非是整個決策意外發生太多
就會重新檢討當初所做的假設或是模型是否有誤
只有在徹底執行完整的交易計畫
才會降低你必須要當神算的風險
那如何降低預測失準的風險
我會建議就是還要再加上基本分析
把企業所面臨的外在因素考慮進去
如果是交易指數的人
就得好好瞭解一下總經與政治環境的影響
當然我也知道有人會說
就算基本分析做到位了
還是對獲利的助益不大
該賠的還是會賠,例如今年的戰爭與通膨
沒錯,這些系統性風險
這是無法避免,但是技術分析可以預見戰爭嗎?
技術分析可以預見通膨嗎?
同樣不能
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皆為兩個投資決策的輔助工具
只要你的錢還在市場中
不論是股市、匯市、債市,通通避免不了系統性風險
技術分析可能可以幫你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基本分析也是可以
但通通不能避免系統性風險
除非你不在市場中
其實就算你把錢都存在銀行
或是擺在家裏
你還是要承受通貨膨脹與銀行經營風險
或是失竊的風險啊....
投資本來就是有風險
要進場前請慎思自己的財務風險承受度
另外,還要慎思明辨
有如第四台老師般的誇張表演
或是自吹自擂的言論狂熱者
有礙投資健康
請自行注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