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大盤指數投資或是主動投資,你該選擇那一個?

週末玩咖剛從台東旅遊回來,早上懶在家裡,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如同標題,這個話題一直都是各說個話。大盤投資者似乎只能一直在到處踢館問人說,你打敗大盤了嗎?? 嚴格來說,這一點說服力都沒有,所以不信者恆不信。主動投資者(包括我),對這樣的被動投資論述是沒有根據的。

玩咖今天就站在對立面,用邏輯的說法來解釋你為什麼應該要投資大盤而非個股。

在說明這個之前應該要釐清一個問題, 全體投資者的績效分佈是常態分佈或是冪次分佈呢?常態分佈大家都很清楚就是鐘形曲線,而冪次分佈這是左高右低的一個曲線分佈如同下圖,
大盤指數投資或是主動投資,你該選擇那一個?
用實際的例子來舉例說明這兩個分佈的不同,常態分佈就像玩咖之前公司的工程師,有四五千人的工程師,把所有的人的薪資作為一個分佈應該是接近於常態分佈的,有經驗的工程師佔絕大多數,而非常資深和資淺的工程師就分佈在兩旁。
而冪次分佈就像歌手們的所得,台灣可能有幾萬名的職業歌手,但周杰倫只有一個。大部分的歌手的所得甚至在水平線以下。
所以很清楚,如果全體投資者的績效是鐘型分佈,那麼主動投資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而如果全體投資者的績效分佈是所謂的冪次分佈,如果你剛好又不是股神的料,那也許投資大盤是一個優勢選擇,平分周杰倫的獲利。

但是到底是哪一種分佈,除非做大規模的調查統計要不然不會有答案。但玩咖猜測全體投資者的績效分布,應該是冪次分佈的可能性比較大。
底下這張圖,是玩咖剛剛把三百多家的電子上市公司股價做一個分佈,如果把每家公司看成是1個人的績效表現,它幾乎就是冪次分佈,20元以下的有7,80家,依序陡降,到兩千元以上只有一家。
我想把它們的EPS做分佈,應該也是如此。

結論: 投資為了好玩和賺大錢,那麼歡迎加入主動投資。相反的投資為了生活,認清自己不是千裏挑一的奇才,大盤投資不算太差的選擇。

大盤指數投資或是主動投資,你該選擇那一個?

玩咖
2022-07-30 10: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大盤指數
刪..刪...刪...刪...刪...刪...刪
灰狼01 wrote:
跟被動投資者一樣,若(恕刪)


玩咖偶爾會站在自己對立面思考事情,不是壞事。避免武斷。

青菜蘿蔔,都是蔬菜。
投資不需要立場,但玩咖也有立場,例如我不做空,是立場可能也是缺點。偶爾檢視批判自己的立場,是我的選擇。
生活玩咖 wrote:
所以很清楚,如果全體投資者的績效是鐘型分佈,那麼主動投資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而如果全體投資者的績效分佈是所謂的冪次分佈,如果你剛好又不是股神的料,那也許投資大盤是一個優勢選擇,平分周杰倫的獲利。


冪次分佈原來在網路蠻熱門
原來就是長得跟Cobb-Douglas Function 很類似

全體投資者的績效是鐘型分佈還是常態分布
其實端看座標兩軸如何定義

把橫坐標定成年(或五年或十年)平均報酬率(有正有負)
縱座標定成人數
那還是"對稱軸在負區常態分配

常態分配年平均報酬率為正者的區域
仍是相對小一塊相對少數
"November Rain"
刪..刪...刪...刪...刪...刪...刪
hmchang0904

找到自己舒服且會賺錢的投資方式就好了,何必在乎主動或是被動。。。

2022-07-30 14:46


不用爭不用爭,要主動的就主動,要被動的就被動。
自己的資產自己顧,在網路上嘴贏別人也不會有錢拿不是?(不過好像有些人為了飯碗不嘴不行就是)

網友版友自稱贏市場的,都尊稱一聲贏家。
阿就看後天的條件跟能力阿
沒時間研究市場,就只能看看過去的統計,未來能不能也一樣創造報酬
PS.方法很多不一定要ETF

有時間找獲利公式,或遇到好老師,願意自負風險,做主動投資未嘗不可?
我是遇到好老師啦~35歲獲利到一億,當年教的現在還適用
生活玩咖 wrote: 但玩咖猜測全體投資者的績效分布,應該是冪次分佈的可能性比較大。

前一陣子有一篇po 文,當中有美國的調查,就數據來看,比較接近常態分佈,而且當年在交易費用一筆20-30美元的情況下,主動投資的散戶並沒有落後大盤太多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6612384&p=24#85247813




Mavs41Forever

蠻驚人的 最低的也有>10% 其實我也沒念完這篇 改天再看看

2022-08-02 13:10
不論哪種投資,
正報酬較重要,即使報酬不多。
再利用複利去利滾利,資產早期成長很慢,
後期才會感覺變多。

要追求爆炸性成長,運氣成份很重。
主動投資, 自己選股.
被動投資, 別人幫你選股.

被動投資, 啊不就是共同基金, 存在已久了呀. 現在翻紅, 是因為重新包裝成"指數"投資, 更大的改變是變成ETF, 變成"可交易"的標的. 指數基金, 弱化了基金經理人的角色, 也不用處理申購贖回等行政事務, 所以降低了管理費用.

說真的, ETF的行銷很成功了, 不過也有點在做配息競賽的傾向, 畢竟餅就這麼大, 大家都是指數, 績效一樣, 那要搶生意只能另闢蹊徑. 你年配, 那我就半年配, 什麼? 那我改季配, 那我出大招, 改月配...有點指數ETF高收益基金化的傾向.

之前看到討論區有個網友發了個文, 大意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準備開始長期存股, 配置是0050, 006208, 中華電跟台積電, 比重分別是30%, 30%, 20%, 20%. 我猜他的想法是有2個大盤(他知道這2個大盤是同一個嗎?), 夠穩了吧, 有中華電來穩定配息, 再配上護國神山. 老實說, 我覺得當基金變成一個代號時, 生命形態就昇華了, 感覺說到投資0050, 跟說到投資2330一樣, 都是一家公司, 一個標的.

我相信很多指數投資者的認知是很清楚的, 但也會有像上面這個網友一樣的, 對指數投資的錯誤理解. 以為是做了分散, 但事實上卻是更重壓了某些個股.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2022-07-31 11:06
sgxm3

第二段開始就全錯了。被動投資(指數化投資)法,不是etf投資法。etf大賣也跟指數化投資法沒有關係。

2022-07-31 14:36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