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東西,不得不說我也是去年才開始存股,只存了一年牛市就進入大熊市存股
存股,當你在慢牛的時候真的存的心安理得,去年我在牛市的時候真的也是存得很安心
過去十年來股市都是呈現慢牛的狀態,所以大部分的存股很幸運的都沒有面臨到熊市,所以自然可以安心穩穩地存下去
現在熊市,說真的就是考驗人性的時候,長期的數據會告訴你總有一天會反轉回來,但是人性告訴你這是看不見的未來,更別說當有人問起你股市賺多少錢的時候,該如何回答就是內心的煎熬,只有真正存在熊市的人才可以體會到看不見的未來,損益秒綠到發光的心境是甚麼,往往在這種心境之下幾乎是存不下股,那些告訴你去看看以前存的下來收益多高多高,他們從未經歷熊市存股,所以完全無法體會到熊市存股的心境。
先來說說我個人認為的存股,因為每個人定義可能不太相同,存股
1.至少10年用不到這筆錢,但是你的存款不代表用不到,比如你有1000萬的存款,我會建議700萬投資、300萬是你的生活預備金,以避免要用錢的時候忍痛割肉,而不是將1000萬都存進去。
2.購買優質長期基本面良好的股票,例如ETF也是可以,但是務必要選擇體質夠好的股票,因為體質優良護城河高的公司,股價才有機會回來,體質差的公司可能存一輩子都回不來,當然不能作為存股的標。
3.通過定期定額或者分批進場,而不是一次歐印,來達到均價,這點每個人狀態不一樣,有人是有錢就投,也有人跟我一樣有一筆存款但是從來沒做過投資,才需要分批進場。
正統大多數存股的是通過分批購買來取得均價,通過時間的累積來獲得回報,不過就如同前面說的,當你在牛市的時候慢慢存是沒有甚麼問題,熊市的時候存股心境真的沒存過的人很難體會,隨時都會被情緒左右而割肉真的不奇怪,往往能存下來的幾乎很少。相信已經很多存股解除定期定額購買甚至把APP砍了再也不看甚至忍痛清倉。
那麼該怎麼辦才能在熊市存下去?
我個人是建議通過操作短線反彈進行存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說存股就是沒能力看盤才需要存股,這樣講是沒錯,不過仔細聽下去你就會知道存股依然在這時候可以進行短線操作。
先以股價100元來說好了,正常存股你可能每跌2%買一次
所以你會在100 98 96 94 92 90 88....等購買 每個人設定的2%可能會不相同,依照自己情況調整。
當股價跌到60塊的時候,你的均價可能在70~80左右,損益虧損15~25%,如果再往下跌會更難看
這時候如果你換一個方法存股,那情況就不相同了,以剛剛的利子來說
當股價100元的時候買進,而在股價105元的時候賣出,之後怎麼漲都不去操作,畢竟現在是熊市
你應該其實以前也已經存了不少,所以不用擔心萬一真反彈追不到收益怎麼辦,現有倉位都不要去動
然後105元賣出只賣100元買進來的數量,現有的艙位保持不動,只賣剛剛買的
當跌到98~99元的時候再買進,等到104元的時候賣出,我個人是抓漲5%售出
之後跌破前面買點的1%~2%再買進
勝率大概有70~80%,約有20%會輸掉
這時候你可能會講說勝率這麼高我還存個屁,原因在於短線幾乎都是小贏大虧,長期下來是不會賺錢的,這也是當初存股的初衷。
你每次贏大概能賺4~5%,但是輸一次可能虧損10~20%,所以有7成勝率長期下來還是會輸
竟然會輸那我講這個方法做甚麼?
就是當你輸的時候,就可以轉成長期建倉,反正你原本就是要做均價進場的,所以沒有差別
那麼甚麼時候要轉成長期建倉,我個人是比前面那次買的還要下跌3~5%,就會把上一筆當做短線輸掉,轉成長期建倉
然後同時再買進新的一筆,新的這筆就會做5%漲幅反彈賣掉、跌5%建倉,一直反覆操作。
這樣一來就可以把長期建倉成本下降,長期下來你的建倉成本可以少虧很多甚至打平損益來建倉
這樣你的心境可以平緩很多,甚至可能還有小小機會損益能存到正的。最後說說這個方法不會讓你在短線賺到錢,而是可以大幅度下降你的建倉成本,基本上還是要回歸到長期投資上面,慢慢等待牛市回歸。
給剛剛在熊市中存股的人參考參考,希望對股市萌新有幫助。
保持資金的彈性跟靈活這樣沒有不好
但你不能每次套了就跟自己說
我是長線保護短線
套了沒關係放著當存股
你如果連續看錯多次
那你很快就滿手股票也沒資金可以再買了
你如果對你股票股性很瞭解
認為你這樣可以賺錢
當然很棒
但你這操作我覺得新手使用不太好
畢竟每隻股票股性不一樣
身為一個經歷過2000年跟2008年熊市,到今天還僥倖沒睡公園的人,
我可以想到新手熊市存股的實際狀況。
對於一個股市小白或是新人,許多的方法理智上都很豐滿,操作的人性上卻都很骨感。
正常熊市來說,他會像是溫水煮青蛙,也就是說現在美股,台股可能回檔20%,
新手會猛然驚醒現在好像是空頭,於是乎一種像是8K大開始蓋牌,另一種就是不斷地買進。
期待不斷的攤平,把持股成本不斷地降低,然後等到經濟觸底開始反轉的時候,享受微笑曲線的快感。
BUT,就正常選股能力弱的,又期待價差快感的,
會出現的一個狀況就是,一直認為不斷地買進便宜價,然後就不斷的往下買,繼續買,毫無節制地往下加碼。
而熊市坑人的地方,就是你以為你已經買到便宜價了,想不到還有更便宜價,但是你卻沒錢了。
因為它像是個流沙,不斷緩跌的時候,你任何的動作都把你往洞裡拉進。
你知道2000年那波下殺,韭菜死最多的其實不是10000點掉到8000點的那段,
真正死最多的是7000多點反彈上來,然後再慢慢往下跌的第二波熊市,
每天8:00你可以看到後台拿著一疊融資追繳令向營業員微笑地走來。
當然不要說什麼融資或是100%現股是不一樣的東西,
我只想撇開融資跟現股,單純的表達,這種跌法在心理上的震撼感覺是很類似的。
這個時候,你開始覺得恐慌,你開始面對不斷拉大的虧損,卻無錢買進,
從-10%,到-15%,到-20%,然後腦袋看到的是價差操作的股價價格,而不是存股操作的公司價值。
從這刻起,心態上就不是真正的存股了,心態歪了,接下來就可怕了。
接著腦袋只想著要翻身就好,因為已經被教育成這就是一個熊市的概念。
看到熊,有機會,就一定要逃。
然後你會發現有些人在2004年跟2010年左右,就高歌出場。後面那段牛市已經跟他沒關係。
而更多人則是在黎明來之前就選擇出場,發誓終身不碰股市,直到2020年或是2021年再重回股市。
嗯,好熟悉的畫面。
至於樓主的方式,我大概知道您想表達什麼觀念,理論上是對的,
但在末跌段轉初升段,在主升段以前會出現有趣的事情,如果其他人知道,心裡知道就好。
再次感謝樓主的分享。
.
我想樓主的存股跟有些人定義的存股是不太一樣的,而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看不懂樓主想表達的東西。
存股跟傳統的買股票究竟有何不同?常常我看到說存股,然後還有錢加碼,我就不能理解,“錢”不是已經存成“股票”了嗎,哪來的錢可以加碼呢?
總資金的3成在股票,而7成在銀行,這樣是存錢還是存股?
要存股,就是因為存股票的長期報酬比存銀行要好,既然這樣不全壓怎能把報酬最大化?假如不能堅信這點,那存股如何存得心安理得呢?
投資之所以要弄出投資策略就是為了要把報酬最大化,假如高出低進的方式報酬比長期存股好,那應該全數資金都拿來操作,反之就應該全部長期存股,一半一半的話那就有點像是避險,而避險的成本就是最大報酬要除2。
不過沒人一開始就能長期存股而不動搖的,這需要經過一個嘗試期,嘗試不同的策略,看看效果如何,不過檢驗期通常要幾年,我存股大約15年了,仍是在持續調整中。
不過策略是對於有足夠資金要存股的人才有意義,而沒資金要靠薪水存股的就不用想太多了,報酬多個10%,20%也只是小錢,存股族的發家都不是靠這種小錢,靠的是長期持有,好運撞到的倍數資本利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