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這幾天與幾位佛教高僧交流之後,我似乎有了一個認知,還請佛教徒進來再聊一會...

我發現佛教徒的門檻對我來說有一點高,佛經百千捲,要了解起碼也得要相當的智慧,我發現我的智慧略嫌低了一截,今日以後坦然面對自我,承認無知放下我執,今後就讓上帝的聖靈來主導我了...(但是我會吃素)//

但小弟依然有一疑惑不解,可否有高僧來聊一聊?
第一個問題:所謂的修行,本質上是要讓自己改變,應該是越修越快樂,可有高僧願意分享自己修佛之後的種種改變(對人事物的態度以及對自己的態度),或者在佛法灌頂之後的種種喜樂安詳??
2022-04-02 22:17 發佈

股票買就跌.賣就漲停損就噴漲 股市在走賺錢沒有 虧錢緊跟著我 買股票不要想賺多少錢 要想會虧掉多少錢
修行過後會看到實相 誰說修行後一定會變得快樂?

如果修行只是要變得快樂 會越走越遠吧
期魂小桑
期魂小桑 樓主

如果修行越修越苦,那麼又何必修行?

2022-04-02 23:41
心靈上的滿足啦。
sunny.tainan

佛法讓人了知因果,菩薩畏因、衆生畏果,不知佛法因果盲目追求,才會導致痛苦!

2022-04-03 2:59
siva01

因果啊。那麼執著。就當下你想通了。也就沒啥因果了啦。

2022-04-03 18:40
期魂小桑 wrote:
我發現佛教徒的門檻對(恕刪)

佛教的修行通常可分為「解脫道」和「菩薩道」兩種,一般而言,解脫道比較側重自度,強調自己應該努力捨棄貪瞋無明,以達到無憂無惱的涅槃;菩薩道比起解脫道則稍微寬廣一些,不但主張自己應該力求煩惱止息,並且也強調努力幫助和自己同處在娑婆世界的眾生獲得清涼解脫。

目前有很多人誤解,以為解脫道是小乘,菩薩道是大乘,事實不然。初期大乘佛教很重視空的體驗;慈悲是從空的體驗發出的。如《金剛經》說:「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們都很重視空,空即無我。後來的人則離空的體驗來談菩薩道、談慈悲,這樣談慈悲而不掉入愛見悲、法見悲的很少。其實菩薩道與解脫道是可以合起來說的;真正的菩薩道即是解脫道。有些佛教徒會將慈悲離開空來談,才會將菩薩道、解脫道分成大小乘二類差別。佛教不只強調慈悲、救度眾生,更強調這種救度眾生的行為是從哪種體驗發出的,這應是佛教的重點,離開空、無我,即非佛教。
zero8899

大大對佛教的看法很精準!菩薩道是建立在解脫道之上的!!!

2022-04-03 10:11
其實以前都崇尚修要入更高層次的
但是六道輪迴各有各的功用存在
修羅道也沒什麼不好 喜歡打鬥的應該都很適合去
讓這些人去天堂什麼的也不適合他們
所以各教的信仰 你要說什麼呢?
期魂小桑 wrote:
我發現佛教徒的門檻對...(恕刪)


修行的真諦是洗功德
修行的奧義是自我感覺良好
如如不動才是真
需要修行的都是魔
發願成佛比較快
期魂小桑 wrote:
佛經百千捲,
要了解起碼也得要相當的智慧

大帝 一千多年前
達摩祖師說:說道者多,悟道人少
在下無道可說。 吟 悟禪詩一首

佛法千重 禪心一識

清風經偈眾僧思,情至還真明月時,
佛法千重蓮若寺,禪心一識意神馳。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列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