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國巨玩弄財技吃定小股東 陳泰銘玩不膩的金錢遊戲

國巨純熟地併購、庫藏股、增資、減資,高超財技讓人目眩神迷;然而,散戶投資人最終到底能得到什麼?

對於國巨的股東而言,2千元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從過去四年來看,可以用四字總結:價值混淆。

3月17日,國巨董事會通過辦理現金減資20%,每股退還股東2元;也就是說,原本持有一張國巨的股票,將因為減資拿回2千元,但是股票從1千股變成八百股。這是2022年的價格,公司花2千元,就可以從股東手中收回2百股股票。

時間往回推到2021年5月,國巨股價一路由550元急殺到4百元以下,公司立刻端出庫藏股,以均價469元從市場買進4千張;2021年時的價格,是公司一樣花了2千元,卻只能從市場上買回4.26股。

整併有玄機 股東價值混淆
2021年還有一段小插曲,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執行了2014年的「員工認股計畫」,以每股38.9元(不到市價的一成)認購1719張股票,這是外人都沒有、慰勞他的特別價格;也就是說,這時2千元可以讓陳泰銘個人買進51.41股。

再回溯到2020年,國巨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相當於海外現金增資,當時以較市價折價8.8%訂價,每股308元,因為這是GDR,國內散戶買不到,可稱為2020年的「外賓增資價格」,這次2千元可以買到6.49股。結果到了2021年1月,國巨股價就站上6百元,認購的外國貴賓可說是翻倍賺。

時光機器再往回轉兩年,2018年國巨股價因被動元件報價數倍上漲,在7月2日飆到天價1310元;很快的,7月10日陳泰銘的前妻申報轉讓1萬2千張,落袋百億元。市場罵聲不斷,國巨為宣示對公司有信心,以「轉讓員工」為名義祭出庫藏股,花了24億元買進2965張,平均每股成本高達816元,也就是說在2018年時,2千元只能買到2.45股。

想也知道,每股成本高達816元,國巨的股價在2018年底跌到3百元,至今也只有4百多元,員工怎麼會做冤大頭來認股呢?於是這筆壯烈犧牲的庫藏股,在2021年8月靜悄悄地被拿來註銷股本,股本減少了2965萬元,全體股東則減損了23.9億元的保留盈餘。也就是說,2018年國巨拿公司的錢護盤,結果是股東埋單,拿保留盈餘賠了23.9億元,相當於每股淨值減損了4.8元。

國巨護盤 庫藏股變冤大頭
然而,國巨一連串的併購、庫藏股、增資發行GDR、增資發行ECB(海外可轉債)、註銷庫藏股、減資,讓股本忽而膨脹、忽而收縮,令人眼花撩亂,股東價值混淆,可歸納為四大爭議:

爭議一:從成長的角度,國巨2018年併購普思、君耀,2020年併基美,2021年併奇力新等等,這些都是營業擴張行為,公司的營收能夠維持成長,為什麼今年要減資2元?

爭議二:從籌資的角度,國巨在2020年初以「充實營運資金」為名,以發行GDR、ECB向海外增資,GDR發行價308元,投資人要問:為何才剛剛大手筆增資,今年卻又要減資?

爭議三:從庫藏股的執行,國巨在2018年、2021年執行庫藏股,花了43億元。花大錢護盤、註銷股份又讓股東損失,後面再增資發行ECB、GDR稀釋股權,股東是雙輸。

爭議四:國巨的資本安排,經常對特定股東有利,例如發行ECB、GDR,只有外資法人可認,還可以套利;但現在減資二成,卻是所有普通股參與。

小股東權益 看得到吃不到
從過去國巨資本膨脹、收縮的動作,很多都是金融操作,不一定和經營業務直接相關,股本增減沒有一致性。簡言之,國巨的股東結構,一直存在著「特權股東」和「一般股東」。

首先,外資等「特權股東」可以參與低價的增資,甚至可以趁著公司護盤之際丟出籌碼套利,散戶就沒這機會。其次,「特權股東」高價賣股,公司端出庫藏股護盤,全體股東的保留盈餘減損。第三,即使2021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高達46.46元,創歷年次高,但股利配發率僅21%,創下十年新低,一般股東拿得很少。最後,減資2成、股票變少,即使國巨今年獲利不成長,因股數減少,EPS也會增加25%,本益比顯得更低了。

國巨的資本遊戲每一次出手,都是高超的財技,媒體也十分配合唱多。然而,把過去的點點滴滴串連起來,這些資本的膨脹、收縮,對小股東都沒好處,減資還要貢獻出自己的股票,以彌補過去2年資本的膨脹,讓國巨的股本回到50億元的「苗條水準」。經營者擁有極大的決定權,卻看不到維護股東權益的誠意。特權股東、一般股東還有差別待遇,一般股東在不知不覺中付出代價,股東權益受到傷害。

投資人如果一直只看到國巨的營收成長、高EPS、低本益比、炫目的併購案,好比只看到蛋糕上的奶油,卻忘了看得到吃不到,忽略了公司資本的魔術,掉入價值陷阱的假象,終將付出代價。

轉貼:2022/03/30 17:00文|郭庭昱 (搜尋主題會有更多圖示)

長榮、國巨、金像電、好樂迪⋯台股吹「減資風」,為何市場不看好?(複製搜尋可看到相關報導)



我個人感想:
減資現在被大老闆們拿來套利工具,我只是奈米戶又沒有內線
碰到減資公司能閃則閃,或是直接買ETF好了 。
2022-03-31 19:09 發佈
dkny0705 wrote:
國巨純熟地併購、庫藏...(恕刪)
跟上壞老千就是人財皆輸
刪..刪...刪...刪...刪...刪...刪
dkny0705 wrote:
國巨純熟地併購、庫藏...(恕刪)

有時候看這種文章,我都會想,這個記者是為了什麼原因,可以寫出這麽詳細的文章?
板上有多少人投資前,有能力像這樣搞清楚自己投資的公司嗎?
我自認自己只有幾隻股票做得到。
大部分都是隨便投資的比較多。
dkny0705 wrote:
國巨純熟地併購、庫藏...(恕刪)


寫得真好,完全坑殺散戶的股。
這種股是給高手玩的,一般人還是離遠點。
dkny0705 wrote:
國巨純熟地併購、庫藏(恕刪)


國巨的手法還有人不知道嗎
爛公司垃圾經營者
反而好樂迪比較奇怪
明明營收已經回到三級之前的水準了
今年獲利應該可以回穩了
結果錢櫃跟好樂迪的配息兩樣情
陳泰銘身價50億美元,台灣排行第9大富豪。十年前國巨股價只有8元,陳董可以把它炒到1300元,真是個人間奇葩。
日子要過的好:
千萬不要跟老千賭大小。
千萬不要跟騙子博感情。
千萬不要信政客和詐騙集團,畫虎爛。

被動原件毛利40%,你見到鬼了啦。[

巴菲特教過我們,如果他真的要做假財報,你是看不出來的。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其實不只國巨很多公司都玩過這種把戲,只是國巨玩的最駕輕就熟.

像鴻海2018年減資2成2018.10.26減資後開盤參考價為82.6元之後最低還低於70元你問問看減資前買的人還笑得出來嗎?現在你每張硬生生就是少減資後買的人200股.

有人說買進股票後就是他的公司永遠不賣,夢想很美好但真相卻是很現實你買入股票的公司不會是你的,你無法對公司決策做任何決定怎麼會是你的公司呢.

投資股票就是做生意都會有大.小不等的風險,玩這種減資然後再增資遊戲的公司我看未來會越來越多.
+1

看看同欣電,董事長 陳泰銘
同欣電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減資10%

灰狼01 wrote:
有能力卻沒誠信的人,跟他做生意只會被啃得精光,早就把這個集團、這個人納入黑名單,所有相關公司股票都拒絕投資...當然它們也不缺我這小散戶,因為買他股票的都是法人,而它們玩的都是別人的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