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一股 基本面都OK
符合中長期投資
只是
目前股價50元
淨值20元
那透過一些公式 去計算未來股利 推算出它的價值大約落在30元
那問題來了 假設錢多當然50買進 一路平攤一路領息 長期終究獲勝
1.但短期而言
買進50 超過它的價值30 不就算是危險 ?
2.以巴佬的觀念 他應該不買,等到危機入市 股價由50跌到10元時 《 淨值20元
才瘋狂搶進對吧?問題是 是要等到民國幾年? 無法預測未來阿
就算等個10年低點到了 但整個環境跟條件 可能又不一樣了
3.承上 到底怎麼去評估 要等到天荒地老 你家出事我才出手
還是先搶進 至少可長期獲得配股配息的魔力 ?
01白虎哥 wrote:
那透過一些公式 去計算未來股利 推算出它的價值大約落在30元
那問題來了 假設錢多當然50買進 一路平攤一路領息 長期終究獲勝
如果你的理論成立........那50跌到30元.......30元你一定不敢買啦!!!!
1,因為你用照後鏡在開車.......跌到30元你的公式會有跌到30元的理由!!!
2,如果你的公式.有用......那你怎麼會懷疑呢????????你不把身家押上去你不就傻了???
不信????請你用你的公式計算一下台積電股價?????
再不信...可以用你的公式.回到10年前去計算一下台積電股價....合理性!!!
再不信,你可以等看看中華電,你這輩子能不能等他.100元跌到剩50元,乖乖躺著給你買!!!!!
再不信,你可以用你的公式,計算一下台灣房價.會不會跌到乖乖躺著給你買!!!!!
理論不能當飯吃啦!!!!

買的早!!不如買的巧!! 買的巧,不如買的多.......買的多,不如買了25年後才想起這件事!!!.......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以特定公式推導出該個股內在價值為30元,而市場給予的價格卻為50元時,先不論這特定公式為何(我好想知道),價值型投資人首先該思考的是,是自己對該個股的估值過低?或是市場對該個股的估值過高?若為前者,表示在估值時可能過於保守看待該個股未來的發展性而低估成長價值,這點會造成後續公司公告財報營收亮眼時,扼腕當初怎麼沒把握到超前部署的機會,而眼巴巴著錯失該賺而沒賺到的機會,這是隱形的損失。
若為後者,相信自己的估值正確,市場過於樂觀看待該個股未來發展性,而使股價偏離內在價值,那麼這檔個股回歸口袋觀望名單中,等到後續公司財報營收公告不如市場預期時,股價便會大幅修正,這時價值型投資人會重新評估內在價值與市價的差距,直到明顯的安全邊際出現再做買進的打算。
在文中版主也提到了「時間價值」的考量,若是市場始終沒有反應這檔股票的內在價值所對應的股價時,不就白白的損失了時間的價值成本,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市場發生變動,股價大幅震盪下跌而使價值浮現時,又有多少自詡為價值型投資人能面對市場恐慌,克服得了自己心理因素而嚴守紀律買進呢?
正是這樣的考量因素,我的做法是針對這些股價不致於大幅偏離內在價值的個股,在平時便建立基本的持股部位,而當市場發生變動,股價大幅震盪下跌而使價值浮現時則下重注買進,實際的操作經驗則是在2015年至2019年持續買進個股,合計5年間投入資金為336萬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股價下跌,該年度陸續投入資金241萬,再於隔年2021年陸續投入資金314萬元,這樣的策略可以同時滿足版主對於「價值投資」及「時間價值」的考量,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獲利頗豐。
再進一步,就是在選股時即挑選不容易受到市場過於樂觀看待其未來發展性的個股,這點可以參考波克夏公司旗下子公司的類型,如此一來或許版主就不需要再糾結於這些問題...以上。
灰狼01 wrote:
ydmphxiay830...(恕刪)
評估個股的內在價值本身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任務,因此我在前文回覆中提到若有可以推導出該個股內在價值的特定公式,我也好想知道。實務上在設定買進價位時,通常會是個區間的範圍,最常使用的估值法應該就屬「本益比」了。至於當初的估值正不正確,得由事後的表現來證實,以長期投資來看,就如同您所說寧可模糊的正確就可以,過去我也曾經太過糾結於自己設定的買進價,結果股價就一去不復返而錯失機會。
關於該賺而沒賺到的機會,這是隱形的損失,這比較屬於心理上的範疇,而且肯定會讓人耿耿於懷一段時間,包括您所提到的,規避掉的風險也可算成隱形的獲利,如同投資書籍會以某投資大師躲過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或是躲過網路泡沫來做為副標題賣點一樣,因此這部份對我而言是會考慮在內的,若說要把該賺而沒賺到的機會當做是選擇觀望而不買進的機會成本我也可以認同。
至於我所說的在平時就建立基本的部位,這所謂的「平時」指的是有別於版主糾結於內在價值與市價偏離的時刻,有一項指標叫做「巴菲特指標」能夠指出目前市場的估值可能過於高估或昂貴,市場上難以找到物美價廉的標的,或許可以解釋您所問為何波克夏公司的現金水位多到滿出來的狀況,這點對於公司績效來說肯定是不樂見的,因此造成這幾年來波克夏公司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像是日本、中國及印度等地,甚至還實施庫藏股買回自家股票。
我們不需要把握每一次的投資機會,只要好好把握幾次好機會,擊中甜蜜點,就能為資產的成長增添助益,我個人因為工作關係及資金有限,通常在除權息前優先選擇觀望名單中現金殖利率較高的個股來少量買進,讓複利稍稍發揮其效益並保留部份資金,若巧遇股市崩盤股價錯殺時,再下重注買進,這時下跌的幅度帶來的安全邊際,提供了未來上漲的獲利空間。
關於投資領域,與其說它是科學,不如說它是門結合了數字及心理的藝術,難以用一條法則、公式以貫之,不需要過於苛刻或拘泥,連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也是從菸屁股到價值投資,再到成長股投資。在面對投資經驗談,總是會有人將其套上「倖存者偏差」或「後見之明」的帽子,而使得願意分享的人越來越少,不仿對投資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瞭解及討論,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好心情。
不曉得灰狼大何時對我有印象的,因為我潛水了很久以致於忘了登入帳號及密碼,再加上德薄才疏必須藏拙,只好繼續在論壇中潛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