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如何總結這些投資工具的風險?

我自身有投資外幣(直接去台銀開外幣戶頭買賣外幣,美金為主,其他SDR採用的貨幣為輔)和實體貴金屬(黃金為主、白銀為輔)
而我所認識的人有投資房地產、股票、基金
我目前的認知是房地產、貴金屬、外幣是相對風險較低的投資工具
基金和股票則會比上述投資工具風險高

不過除此之外,我還常聽說有人投資期貨、權證、選擇權、債券、虛擬貨幣
但我對後面這幾項的了解更少,有人能說說這些投資工具的風險比起前段所描述的五項比起來如何?
又或者對於以下十類投資工具:
1.房地產、2.實體貴金屬、3.外幣、4.股票、5.基金、6.債券、7.期貨、8.權證、9.選擇權,10.虛擬貨幣
的總體風險進行排名的話,大概排序會是什麼樣子?

題外話.是不是上述4~9類的投資工具都可歸類為有價證券?
2022-02-15 21:5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風險 投資工具
hmzanny wrote:
我自身有投資外幣(直...(恕刪)

要看懂那一個,不然風險都很大,如果很懂那一個,那個就是風險最低的。

風險程度依照每個人專業程度來看,排列順序會不同
hmzanny wrote:
1.房地產、2.實體貴金屬、3.外幣、4.股票、5.基金、6.債券、7.期貨、8.權證、9.選擇權,10.虛擬貨幣


個人認為,上面這一串裡面,期貨和選擇權的風險最低,尤其是追著股市大盤的期貨和選擇權。所以工具的選擇上,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除了定存,我都做期貨和選擇權。
hmzanny wrote:
1.房地產、2.實體貴金屬、3.外幣、4.股票、5.基金、6.債券、7.期貨、8.權證、9.選擇權,10.虛擬貨幣


有價證券看法定定義
但與是不是投資工具沒有絕對關係
如古花瓶古畫新畫也可以當投資對象

至於風險,主要幾個
1) 價格本身的波動性
2) 有沒有用到槓桿
這兩個是主要決定因素

3) 次要的是小眾市場、或市場特性風險
價格有沒有公認基準、公開透明、
有足夠的市場參與者
能不能快速變現
交易成本高不高、持有與維持成本高不高
會不會耗損、會不會過期...
etc

為什麼說商品特性反而是次要?
因為如果價格不會波動的話,在投資上就沒有風險了。
例如,你買賣雙方簽的都是長約。這種主要只有違約風險。
照約走的話,進價賣價都是定好的。
i.e: 避險。
myballsonfire wrote:
期貨和選擇權的風險最低


這兩個是風險非常高的類型
myballsonfire

那是對它們的誤解。真正的風險來自於槓桿的使用,而非標地本身。

2022-02-15 23:02
chiyenms

絕對不是誤解。除非你對風險低的定義是:「最多」把買選擇權的權利金「全部賠掉」 (when long a call) 。

2022-02-15 23:03
myballsonfire wrote:
個人認為,上面這一串(恕刪)


你好好看一下內容再發話。

myballsonfire

我的確不認為追著大盤的期貨和選擇權的風險比股票、基金或債券來得高。真繞舌,剛還打錯邊。

2022-02-15 23:10
chiyenms wrote:
絕對不是誤解。除非你對風險低的定義是:「最多」把買選擇權的權利金「全部賠掉」 (when long a call) 。


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這麼說好了,因為畢竟這和不少人的認知不太一樣。不過,這只是我的看法,能不能認同,就看了自己決定,或是就當看了笑話一則。

股市期貨 VS 股票
股票通常指的就是個股,要買就是一支一支的買。如果 100% 的資金,買了當下極強的公司,對比 100% 的資金,買了這公司所存在的大盤,結果這最強的公司爆趺,大盤卻仍可能創高。這種比法,基本上就是買「一籃子公司」和「一間公司」的差別。(例: Nokia 與它上市的股市、Blackberry 與它上市的股市,大立光與它上市的股市,例子很多)。如果認為基金比股票安全的人,基本上就是間接認同了股市期貨比股票安全了。

股市期貨 VS 基金
用追大盤的期貨來和追同個大盤的基金相比,一般來說期貨的交易成本,持有成本,流動性和所得稅,都會比持有基金來得好,尤其是比在台灣上市的基金的話,那期貨根本完勝。

股市期貨 VS 債券
股市期貨其實就是就是股市,說股市期貨 VS 債券,意思等同在說股市 VS 債市。過去數十年的統計,長期下來,債市表現並不如股市。因此,就長期持有來說,過去的資料都指向長期持有股市較佳。而想要持有股市,方便性高、流動性高、稅務佳、成本低的工具就是股市期貨。

與股市期貨對應的選擇權,正好拿來和股市期貨搭著靈活運用。看是要當 Buy Side 進一步控制風險,或是要當 Covered Sell Side 用潛在利益換取回報,基本上都很好用。

要做同樣的組合和風險控制,只用股票,只用基金,只用債券,都不如靈活使用股市期貨和選擇權。因此,我的確是認為期貨和選擇權比其他樣都安全得多。

可是,不少人做期貨只懂得拿最低的保證金,或接近最低的保證金就要來拼,說穿了就是槓桿拉很大。市場稍稍波動一下,倉位就被掃地出門。而且絕大多數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為什麼要賣,說穿了就是沒什麼完整的策略,幾乎就是隨時看心情亂賭。這些才是主要風險。不過,老實說,這類人其實不管用什麼工具,最終結局應該都大同小異,只是用期貨和選擇權,看到結果的速度也許會快些罷了。

分享這類資訊時,其實不用把大多數人都當「永遠的新人」或「永遠的菜鳥」來看。多數敢拿著真金白銀進市場的人,都有一定的自信與學習能力。通常不易接觸到資訊的是邏輯的引導,這才是真正能幫人構建出適合自己的策略的資訊。可惜,這些人被人認定成「一般人」「新人」「菜鳥」而且「永遠不會長進」,所以只會不斷的接觸到很多人跟他們說最好不要用 XX 工具,因為 XX 工具只會吃人...斬釘截鐵,直接被引導向更危險的工具去了。這樣一來就有點可惜了。
1.房地產、2.實體貴金屬、3.外幣、4.股票、5.基金、6.債券、7.期貨、8.權證、9.選擇權,10.虛擬貨幣

(高到低)
房地產
虛擬貨幣
貴金屬
外幣
長債
基金
股票類 ETF
股指期貨
賣選擇權
個股
短債
買權証 (但不會賺錢)
買選擇權 (也不好賺錢)

每個人風險程度是不一樣的,看你的熟悉度,外在環境
期貨,選擇權風險比較低無誤,只是操作要專業
你真有興趣想了解
上金融知識網學習
或去書店購買書藉
請別在這裏問別人
避免你會被人誤導
論壇上並不是適合
學習金融知識地方
別連購買書藉費用 ~ 都省
不想花錢也沒關係
可去圖書館借書藉
hmzanny wrote:
我自身有投資外幣(直...(恕刪)
myballsonfire wrote:
與股市期貨對應的選擇權,正好拿來和股市期貨搭著靈活運用。看是要當 Buy Side 進一步控制風險,或是要當 Covered Sell Side 用潛在利益換取回報,基本上都很好用。


比較不同「工具」的時候,是要拿
同金額
同期間
類同商品

來作比較。

更不是在拿含有 A 工具成份的不同組合 portfolio P,portfolio P 整體互沖後的風險
與 B 工具單獨本身來比


myballsonfire wrote:
當看了笑話一則

你在用的比法是蘋果比香蕉

--

上面那些要比不同「工具」的風險的話,

是要例如 台泥股票 vs 台泥股票選擇權
或是 台股大盤基金 vs 台股大盤期貨
以「相同投入金額」來比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