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除息的話,必須完成填息才是真正有賺。而且,所謂「填息」不能只填息一分鐘,之後股價就一路下滑。因為這樣還是賠(如果填息時都沒賣出的話)。舉例來說,假設有一檔股票,小明在71元買了170張,總成本1207萬。除息前一天股價71元,配息7元,除息當天跌到63元,到了九月雖然有漲回71元,但是填息只維持一個月,十月股價開始一路下跌,小明在填息時都沒有賣出,目前又跌到62元,手上仍然有170張。小明領到現金股息7元,也就是領到119萬。今天股價62元,股票現值1054萬,則小明今天帳面上含息資產是1173萬元(119+1054)。也就是目前小明帳面上賠了34萬(1173-1207)。而119萬股息要繳所得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如果不計算領到的股息,只看價差,則小明目前帳面上賠153萬(1054-1207)這也是為什麼中華電信等電信類股,到了填息那一分鐘會突然湧現賣壓,股價被賣下去,因為太多有參加除息的人,在填息的時候趕緊賣出,才是真正有賺到。以後股價下跌了再回補,於是中華電信股價又被買上去。當然,如果是十年前就買中華電信的人,由於成本很低,就不用這麼忙了。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小弟的中華車是去年除息前開始買的,已經拿過一次股息啦小弟目前有170張,我估計今年現金股利應該可以拿7~10塊,目前股價62.1,實在是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