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要抑制通膨就得靠升息回收貨幣,但升息又會造成資產泡沫破裂,豈不是又要印鈔救市? 然後又是另一波資產泡沫、通膨、升息..... 無限循環??
oculata wrote:
印象中要抑制通膨就得(恕刪)
不是~~~
ARK基金 CEO 木頭姐最喜歡說的, 靠科技的力量可以改變

通膨有一部分來自生產成本的增加, 生產成本包含原物料, 製造與人力三大塊, 而用科技的創新, 可以改善製造成本與人力成本, 最終有機會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相同or 類似的東西, 這樣通膨就不會發生
舉例, Tesla的造車/經營毛利可以達到30%, 傳統車廠只有10%~15%左右, 如果Tesla解決製造瓶頸後大量生產, Tesla有能力可以車價降低15%來賣車
如果每個東西都類似這樣科技創新製造, 東西越來越便宜......通膨也不會發生了

jhlien wrote:
不是~~~ARK基金(恕刪)
木頭姊只故意講一半
科技會帶來通縮, 但這邊指的是新科技或未來新研發的科技本身
舉例來說, 20年前50吋電視動輒10萬元, 現在1萬就買的到了
20年前要聽100張專輯就得買100片CD, 要花三四萬元, 現在每月花100多元就可以聽幾百萬張專輯
但新科技還無法有效改善舊世代資產的成本, 加上土地也不是科技可以造出來的, 所以房價才會越墊越高
回收資金就能抑制房價上漲或通膨提升了不是嗎? 皆大歡喜? 錯
問題出在現代經濟跟古代經濟最大的不同點是信用規模
想像一下
在一個年通膨100%的世界
借100萬出來, 明年要還等值50萬的錢, 當然借啊(這只是舉例, 實際上還要考慮利率)
在一個年通縮50%的世界
借100萬出來, 明年要還等值200萬的錢, 傻了才借錢
信用的概念被用到經濟上, 加速了經濟成長, 要維持信用規模就必須維持(穩定的)通膨狀態
簡單的講, (穩定的)通膨是人為製造的
jhlien wrote:
Tesla的造車/經營毛利可以達到30%, 傳統車廠只有10%~15%左右,
不同意。
特斯拉一台車可以突然降三百萬超過50%來賣,都還有賺。
所以,毛利率不只30%。不然馬克斯怎麼遍世界首富。
至於燃油車,毛利率也不僅僅只有15%,遠超過40%。
成本價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當地售價而已。
成本+營銷+保固=售價。
---------------------------------------------------------------------------------------
回到主題,通膨....
沒道理房價漲了,不讓其他東西漲。
升息,是可以喝止部分房價。
不過,如果台灣科技產業持續強勢,只會繼續帶動需求。
房價漲了,房租跟著漲,結果就是造成退租,
房東不但賺不到錢,反而還得降租找租客。
這種例子一堆,但房東還是要漲租金賭一把。
再加上電商,只會讓實體店面更難經營。
meridian wrote:
回收資金就能抑制房價上漲或通膨提升了不是嗎? 皆大歡喜? 錯
問題出在現代經濟跟古代經濟最大的不同點是信用規模
想像一下
在一個年通膨100%的世界
借100萬出來, 明年要還等值50萬的錢, 當然借啊(這只是舉例, 實際上還要考慮利率)
在一個年通縮50%的世界
借100萬出來, 明年要還等值200萬的錢, 傻了才借錢
信用的概念被用到經濟上, 加速了經濟成長, 要維持信用規模就必須維持(穩定的)通膨狀態
簡單的講, (穩定的)通膨是人為製造的
通澎通縮本來就是實施資本主義會有的情況
吃大鍋飯發糧票就不用擔心通澎通縮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資本主義讓大家生活都變好了,以前一隻智慧型手機剛出來時要5萬
現在1萬以下也可以買得到,功能又不會差太多
Kang-Wei Tzou wrote:
回到主題,通膨....
沒道理房價漲了,不讓其他東西漲。
升息,是可以喝止部分房價。
不過,如果台灣科技產業持續強勢,只會繼續帶動需求。
房價漲了,房租跟著漲,結果就是造成退租,
房東不但賺不到錢,反而還得降租找租客。
這種例子一堆,但房東還是要漲租金賭一把。
再加上電商,只會讓實體店面更難經營。
房價漲會帶動整個物價上漲,小吃店房租變貴一定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樓上兩位都很認真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