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因為技術門檻不高,只要有資本就可以建廠,因此很容易淪為景氣循環股。現在連小摩也把晶圓代工當成景氣循環股,估計明年晶圓代工價格就會反轉。這說法怎麼跟力積電黃董的講法完全相反,投資人到底要相信誰?現況晶圓代工真的沒什麼技術嗎?
時勢造英雄 豬在風口也會飛以前喊的是有晶圓廠才是真男人然後到金融風暴需求大降 多少公司無薪假裁員風..還有公司賺錢也在跟風..那段黑暗期半導體大重傷..記憶體公司撐不住這時救世主現身..喊整合創新..但眾家發現原來是乞丐王來撿尾刀的資產廠房歸它 負債跟員工眾家自己處理黑暗期間茂德算完全趴了 力晶跪了infi** Elpida團滅後來又開始起風了..手機 平板 連家裡的燈泡裡都有IC..汽車也增倍需有IC新的口號...有晶圓者得天下..曾經的豬再次起飛....只是能飛多久2024年新增至少24座晶圓...也許小宇宙爆發遊戲主機跟風 其它額外需求又吃掉產能
還是那句...一個生產的工作機會能創造五個生活產業的經濟發展....一座晶圓廠創造幾個工作機會?3000個工作機會,平均一人五萬的月消費,一個月就是1.5億相當養活200間便利店1200個便利店員工而1200個便利店員工,一個月3萬花費,又創造出3600萬的經濟規模,可以養活360家小吃店,360家小吃店又給出了1800萬經濟.....總共大概5000個勞動人口,以台灣正常勞動比例算,大概是一個鎮或區的生活圈....也就是2-3萬人但如果是10個廠或者20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