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設計廠上半年財報出爐,有多達15家賺進超過1個股本,較去年同期6家多出1.5倍。聯發科 (2454) 上半年每股純益新台幣33.65元,居IC設計業每股獲利王。
受惠遠距教學、在家上班帶動的筆記型電腦和網通需求持續強勁,5G智慧手機出貨暢旺,加上晶片漲價效益進一步發酵,IC設計廠今年上半年營運普遍繳出亮麗成績單,有多家廠商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同期倍數成長,並超越去年整年度水準。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5家IC設計廠賺進超過1個股本,數量比去年同期的6家多出1.5倍。其中,聯發科在5G手機晶片出貨暢旺下,每股純益達33.65元,為上半年唯一每股純益超過30元的IC設計廠。
剛剛聽說IC設計的毛利隨便都五成起跳,做矽智財的更可以到九成以上,這麼好賺,為什麼像鴻海,還要做毛三到四?面版,DRAM還要面臨還要被韓國打的那麼惨?不如所有的電子公司全部轉做IC設計,不就大賺錢了嗎?
三橋和也 wrote:
一窩蜂轉去做IC設計...(恕刪)
是5成
沒錯
舉個例
一片12吋 多少美金
可以切出多少顆 良品
封裝測試成本
售價就是看多少競爭對手而定價了
die size相同 應用的不同的不同產業
售價就不同 但晶圓成本一樣
當然啦 可能光罩層數也不同就也有成本差異
幾層的Poly(多晶矽)和幾層的metal(金屬導線).一般0.15um 的邏輯產品為1P6M( 1層的Poly和6層的metal)。而光罩層數(mask layer)代表矽片的製造必需經過幾次的PHOTO(光刻)
等等都是不同成本 還有量大量小 晶圓價格就不同了
重點是 IC設計要冒的是 失敗的風險 成本無限
NG的蛋糕還能賣 ,NG的 IC沒人要
30公分 wrote:
剛剛聽說IC設計的毛利隨便都五成起跳,做矽智財的更可以到九成以上,這麼好賺,為什麼像鴻海,還要做毛三到四?面版,DRAM還要面臨還要被韓國打的那麼惨?不如所有的電子公司全部轉做IC設計,不就大賺錢了嗎?
等你有本事幹掉intel、三星、高通,就知道很好賺了!

聯電1980年
台積電1986年
聯電常被告, IC設計部門分出來的,由IC設計公司告來告去!
才會有聯發科 1996年
人家IC設計了幾年?
早期是IC設計+晶圓廠都同一家...像intel/聯電也一樣,被台積電專注代工打破遊戲規則!
聯發科是當初聯電 IC設計部門分出來的...
必須有晶圓代工廠,才能另有IC設計公司,
否則設計出來的IC也沒工廠幫你做,難不成手工做晶片?
也因為台灣有台積電/聯電,IC設計才得以發展。
在晶片製程、IC設計都各自取得一定地位。
聯發科靠手機"整合5G晶片"幹掉高通,才能大賺!
要比高通提前布局,聯發科才能佔住台積電產能的份額。
當初聯發科手機晶片是幫大陸做山寨手機起家的!
現在大陸的5G用戶領先全球,聯發科的5G晶片當然就發了!
連由山寨扶正的小米,也快全球第一了!
5G手機,優選天璣,
聯發科才有台積電7,6,5nm的整合5G晶片。
高通的整合5G晶片是三星製程較耗電。
高通採用台積電製的則外掛5G晶片,會較肥或電池容量縮水,
手機拿在手上就能墊出重量,充電後1-2天就知續航力。
高通只剩下跑分高在做宣傳,其他全都輸聯發科。
聯發科晶片的5G手機當然賣較多!
30公分 wrote:
剛剛聽說IC設計的毛利隨便都五成起跳,做矽智財的更可以到九成以上,這麼好賺,為什麼像鴻海,還要做毛三到四?面版,DRAM還要面臨還要被韓國打的那麼惨?不如所有的電子公司全部轉做IC設計,不就大賺錢了嗎?
創業的艱辛,我們一般人看不到。
談聯發科20年艱辛 蔡明介:當初有員工哭著過來
2017/05/26 蘋果新聞網
聯發科(2454)20歲了,公司特地拍攝紀念影片,由董事長蔡明介講述從聯電獨立出來創業20年的艱辛,他指出,聯發科剛開始很崎嶇,一開始出來就準備要打官司,有很多員工當初不願意過來,還聽過有員工是哭著過來的,過幾年後,該員工笑著跟同學說,還好當初是哭著過來的。
他也提到轉型的過程,2007年要購併ADI手機晶片部門,因為是美國公司當初也很糾結,但是遇到挑戰、該面對就要去面對。「看一下這20年,至少說,累積了相當的基礎,包括我們的人才、我們公司的資產,在地培養的畢業生不必到美國去,一樣可以在台灣的聯發科技,做有價值的工程開發工作。這的確對社會是一個貢獻,也達到當初我們創立的一個理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