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能不知道這些國外航運股的價格,之前瘋傳媒的林清發拿國外貨櫃股指責三雄股價投機漲太兇,但從匯率換算成新台幣今天的收盤價,丹麥馬士基股價81334台幣 ,德國赫伯羅特6386 韓國現代商船 1105日本川崎汽船952元,三雄的股價遠低於這些公司,到底哪裡漲太兇我真的不懂???
過去基期高的股票當然未來的漲幅就不可能太大,漲幅很大的都是過去基期低的股票,去年三雄業績很差甚至虧損,股價甚至都跌至票面以下,當然當獲利爆發性成長時股價漲幅就會很大,各位可以參考晶圓代工的台積電與聯電,同樣是晶圓代工廠,為何聯電這波漲幅遠大於台積電呢??因為台積電過去估值就非常高了,高基期的股票要怎樣跟低基期的股票比較呢???
為何會有這種股價太高了的錯覺??可以從心理學的"錨定效應"來說起.
錨定效應,心理學名詞,是認知偏差的一種。
定義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
認知偏差:是有特定模式的判斷偏差,主要是由於人們以根據主觀感受而非客觀資訊建立起主觀以為的社會現實所致。
認知偏誤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不精準、解釋不合邏輯,或各種統稱「不理性」的結果。
有些認知偏誤是廣為接受的,認知偏誤往往能節省思考時間,使行動更有效率,因此有時也稱作捷思;另一些認知偏誤則是人們思維系統的內建侷限,容易造成不恰當的心理反應與想法。
近數十年來認知科學、社會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快速發展,總結出大量的認知偏誤。這些認知偏誤很值得研究,因為系統性的錯誤揭示「感知與判斷的背後心理過程」。
認知偏差是指一個人無法「客觀」的接受各種不同的資訊,心中早已擁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甚至「理念」,從而盡全力的去尋找「支持」自己理論的「證明」,而當遇到任何「違背」自己理論的任何言論則將其視之為「毫無科學證據、缺乏深度、不可根據」的「謬論」,進而「忽視」那些「不合他意」的證據。
我認為林清發純粹就是個航酸而已,舉一堆似是而非的歪理謬論來誤導大家,還自以為自己講的很有道理.
茶太 wrote:
台灣是散戶操作迷恩化...(恕刪)
全球航运业火爆!德银狂赚10亿美元“横财”
智通财经网 06-16 20:50
全球海运运费大涨帮助德银获得意外收获。通过押注一家以色列船运公司,德银收获10亿美元“横财”,是该行自做空美国次级债券“大空头”交易以来最大的胜利之一。
外媒报道称,德银不良债务交易员Mark Spehn自2016年开始便开始对陷入困局的以色列船运公司Zim Integrated Shipping Services(ZIM.US)进行押注。在全球海运运费低迷之际,该交易员以大幅折价买入该公司的股权、债券以及银行贷款产品,相关押注总金额近1亿美元。
作为以色列老牌航运公司,Zim在2014年经历了一场艰难的债务重组。重组最终成功削减了公司的债务,但也同样稀释了公司控股股东以色列大亨Ofer的股权。由于全球航运业的长期低迷,Zim过去数年依然举步维艰。
新冠疫情成为公司的关键转折点。受欧洲和美国强劲需求推动,全球集装箱运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急速飙涨。
受疫情红利刺激,今年1月成功上市的Zim市值已经增长了2倍,公司同时宣布将在2021年支付特别股息。Jefferies分析师预计,该公司今年将产生更多现金流,并进一步改善其资产负债表。
股海赤子 wrote:
各位可能不知道這些國(恕刪)
要比較之前,建議你去蒐集其他公司的營收組成,現在及未來的運量變化,預估獲利,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除了本益比,殖利率,還有股價淨值比.
選擇估值方式的考量因素有很多,產業類別,產業前景,產業競爭力,各國的投資文化,都有不同的選擇.
沒有人能去定義哪一種估值方式,或是多少本益比是標準答案, 因為股價估值沒有標準答案,
市場的選擇,才是標準答案.
預估本益比,有人是給10,有人是給20, nvidia是給96, Telsa是給680.
預估本益比,有人是看現在,有人是看今年,有人是看明年,有人是看N年,
未來能賺多少錢誰知道,都只是夢想.
假設,法人認為合理的股價是本益比10, 但是所有的散戶 (主力) 都認為他有20,本益比就是可以到20.
不管你覺得合不合理都不重要,它就是可以到20, 因為這就是市場給的答案.

內文搜尋
X
X
複製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