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像上次一樣,比特幣的峰值幾乎正好出現在機構接受度達到一個重要里程碑的時候。
今年,比特幣在4月14日達到歷史新高,價格升至6.5萬美元下方,而這一天正好是虛擬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COIN.US) IPO的同一天,而Coinbase的IPO正是虛擬貨幣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比特幣在CoinbaseIPO當天升至新高)
與此相同的是,在2017年時,比特幣在12月17日達到當時的歷史新高。在那一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了比特幣期貨,這在當時同樣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體現機構對於虛擬貨幣的接受度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相似點是,兩輪行情中,都是由比特幣率先達到新高,然後帶動其他山寨幣出現暴漲。在上一個周期中,比特幣在2017年12月達到新高,而其他貨幣在次年的1月才達到新高。例如,在比特幣自高點開始下跌的幾天後,瑞波幣才達到新高。

(2017年比特幣較瑞波幣提前幾天達到新高)
同樣,這一次的情況也非常類似。比特幣在一個月前達到新高,而其他貨幣則在幾天後才達到峰值。

(本輪行情中比特幣先於以太坊幾天達到新高)
這意味著加密貨幣的周期似乎存在一些規律,即人們總是最先進入比特幣交易,然後轉移到其他加密貨幣或山寨幣,然後比特幣的交易開始失去動力。
此外,如果換個角度來理解,也可以理解為存在接受周期,即傳統金融領域的人們慢慢被加密貨幣飆升的誘惑所吸引,所以在比特幣升至新高時,往往出現重大的機構接受度里程碑(如期貨發行、首次公開募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