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3美德醫是TDR,母股在新加坡,台股和新加坡股市都有上市,兩者股數是1比1。
這如同台積電在美國也有受益憑證一樣,但因兩地股價有差異,就有了套利空間。
先附上對帳單,再來逐日說明:
這是台股的部分:

這是新加坡股市的部分,我用的平台是IB(Interactive blocker)

以下逐日說明交易記錄,新幣的匯率是以21元來計算:
5/13星期四,放空台股9103,27.85元,10張,這是個人程式操作的一部分,就只是剛好為選到的標的,一開盤即放空,沒想到開盤即漲停一價到底。而且疫情似乎有變嚴重之趨勢,為求避險,想說我個人有IB可以交易國外股市,於是想借由IB去買進新加坡的美德醫。
其實去年美德醫飆漲一波時,就曾想過這麼操作,但我怎麼查,也都沒看過有人分享用IB或國外券商,交易新加坡股市的記錄,因此就不了了之。
但這次疫情嚴重,我覺得應該還會飆,為求避險,我再次查找如何使用IB交易,這次是真的一個一個點後,才找到。
有開IB請看如何一步步找到標的:
首先在自選列表中,選擇編輯自選列表:

輸入medtecs,即美德醫,就會出現他的代碼,再加到自選清單中。各位現在看可能覺得不難,但我當初找非常久,而且要先確認是否有交易新加坡股市的資格,很多人開IB是僅交易美股,不見得可以交易其他國家。但如何確認是否有交易新加坡股市資格,這點有人想問我再找機會說明。
而且我當初並不是這麼快就找到的,我還有繞了一圈,當初不是直接搜就有,應該是我曾加入過,所以就有出現,但現在沒什麼時間講這細節了。
點入546後,就跳出交易畫面:

新加坡交易是每100股為1單位跳動,相當於一張是100股,最小買進量即100,代表100股,而後再跳就是200、300股這樣算。所以我在台股放空10張,新加坡就要同步買進一萬股。
很不幸的,5/13那天,新加坡沒開市,因此沒辦法買。
前一天收盤價為0.945,相當於台幣19.845,台股收27.85,價差為8.005元。
5/14星期五,台股美德醫開漲停,中有波動,最後收漲停30.6元。新加坡就有開市了,我是中午左右買進的,我用excel表示一下買進狀況:

交易手續費方面,新加坡政府沒有收交易稅金,只有IB收交易手續費,大概是萬分之8的手續費用,最低為2.5星幣,買賣各收一次。
當天台股收30.6,新加坡收0.985,價差約為9.915元,價差再拉大。
5/17星期一,台股收漲停一價鎖死,33.65元,我看價差再拉大,於是加碼空3張33.65元,同步買進新加坡3000股,價位在1.05元,當日收1.1元,價差變為10.55元。
而我建多單的平均價格是1.02元,約台幣21.42元,空單成本29.19元,我建單的價差約在7.77元,這就沒記入交易成本。
5/18星期二,台股再收漲停37元,我就沒加碼了,但新加坡收1.12元,價差為13.48元,套利帳面損益為(13.48-7.77)*13000=負74230元
5/19星期三,台股開平盤後跌停收33.3元,新加坡收1.1,價差為10.2元,因跌停就沒操作了。帳面損益為(10.2-7.77)*13000=負31590元,虧損縮小了。
5/20星期四,台股再收跌停30元,新加坡收1.05,價差為7.95元,也沒操作。帳面損益為(7.95-7.77)*13000=負2340元。
5/21星期五,台股再收跌停27元,新加坡收1.01,價差為5.79元。這天因為一開盤開低,分盤交易,九點多有小反彈到28.3,我本想已經連兩天跌停了,應該不過三,要反彈一下吧,加上帳面有獲利了,因此回補所有套利部位。台股補在28.25元,新加坡補在1.05~1.06元。
這是新加坡交易的記錄:

我最後賣出多單平均是1.058元,約台幣22.23元,價差收斂到6.02元。
最後損益:台股空單獲利11360元,新加坡466.63星幣,約9799元,總合約獲利21159元。投入成本台幣約34.2萬,新幣13270元約27.8萬,穫利約3.4%。
檢討:
1. 去年美德醫飆到高點,9/7收71.5元,新加坡才收1.44,等於30.24元,價差超過40元。而後一路下跌到4/14低點收17.75,當日新加坡收0.99,等於20.79元,反向變成逆價差了。當中這麼大的價差,真的是有很好的套利機會,如果之後還有超過10元的價差,我會再進場組單。
2. 新加坡的交易手續費好便宜,我交易約13270元的股票,總手續費才23.33元,當中還有為滿足最低手續費所以比較多一點。因此若使用IB交易,手續費為買進賣出各千分之0.8,總合千分之1.6,大概就是台股當沖減半交給政府的稅金而已。
3. 我獲利沒有很漂亮是因為我是隔了一天才進場,第一天收漲停時因為新加坡沒開市,不然進場組單獲利會更好,第二天拉漲停才進場,但新加坡就比較理性,沒有漲太多。其實願意再等,我想價差會再收斂。
4. 主要獲利是後面加碼單,其實因為我有統計過高低點,我知道這樣做願意等久,還是會換到獲利,但要小心像去年那麼不理性,或許一時間會虧很慘,不過資金控管得宜的話,本多終勝。
5. 市場上就是有各種操作模式,我分享給大家,就是希望以後有不理性飆漲時,散戶不要再被提款了。
謝謝各位收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