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聊 跟朋友討論了一下
他是這樣理財的
投資方式:
1.薪水用來購買定期定額 股票型基金.
2.大筆獎金 用來購買 債券型基金,選擇每月配息,將利息收入再投入定期定額股票型基金.
3.當股票型基金達到停利點,贖回 再買入債券型基金.
重複1~3
請問各位高手,這樣的方式OK嗎?
績效會部會太差?
(1)假設一個月定時定額10k投入股票型基金,兩檔共20K,停利點設定20%.
(2)假設投資8個月後到達停利點,獲利部位出場不含匯率損失,管理費,手續費等也才16K,16K要投入
債券基金恐怕買單都還不夠.
(3)如果投資8個月後損失20%,則接下來該基金必須要有25%的獲利才可以回到原淨值,這是只不賺
但賠管理費,手續費的情況.(以原投資金額算)
這邊的疑慮就是"如果定時定額還沒累積到大量的部位前就獲利出場",其實獲利是很渺小的.
定時定額強調的是時間加複利,但我覺得真正考驗投資者的是選基金的眼光.
某些投資公司廣告詞的漏洞:利用基金淨值低檔持續扣款,增加更多投資單位.但是天曉得淨值是否會
愈來愈低,愈攤愈"貧"!?
所以在此建議:退休金的規劃,一部份要靠持續而穩定的定存,而不是100%的投資工具來取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