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寫下這句
論英雄誰是英雄,說散戶誰是散戶?
當初高點進場被笑擦鞋童的人
如今個個少說賺15%起跳
啾~竟~誰是散戶?
pigstand wrote:
今年以來,平均每位台股股民賺20.72%。
媽的,要打敗大盤可真難呀!
剛剛算了一下從2018/1/1至2020/11/30的總資產成長率,大約47.25%
這三年至少做了兩支翻倍股,結果也只贏大盤不到2% (SP500 為45.33%)
扣掉房地產,好一點,52.82%(年化15.65%),二年11個月,
總共小贏 7.49%,平均一年多贏一個定存的錢而已。
真是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大白菜的錢。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重點還是在配置吧。
買個股敢All-In的人不多。
買大盤指數還有點可能。
像綠角比較膽小,只敢世界盤加股債平衡,
總資產報酬率就不到5%。
其實也沒有人的資產是100%都在股市的,總會有錢在其他地方,
吃穿用度都要錢,不可能一分一毫都在股票上。
就算真的100%,也還有配息日到錢進戶頭,再買入的時間差。
所以總資產要長期打敗大盤,真的也不是那麼容易。
當基金管理人還是最快賺錢的方法,
只要照著大盤買,差不多績效,
只要十億的量(五百個網友,一人兩百萬),抽個1%,夠了。
綠角的模式可以非常穩定的獲利,假以時日,經由複利效應,越後面的獲利的漲幅越明顯,而且也不必傷腦筋,不過,既然是投資理財,怎會不必傷腦筋就能有較好的回報呢?
長期來看(20,30年以上),有統計數據顯示,基金公司能超越大盤績效的不超過5趴(100家不超過5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