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顛覆10億人生活後,螞蟻集團(支付寶) 如何改變台灣生態?

看完文章後覺得生活在中國的人被支付寶制約得太深!

這個模式在台灣似乎也真的是行不通的 (街口想賣個基金都被金管會卡很久了)

但不得不說,電子支付真的超方便 (我自己是今年年中開始使用)

除了偶爾遇到一、二家收訊真的不知道在差什麼,怎麼都打不開app付款,當下會很

而且現在台灣市面上的電子支付實在太多種,應該是要很方便的使用方式~

反而因為各家app不同、配合店家不同、優惠不同,變得超複雜= =

大家覺得台灣未來的電子支付的會走到什麼境界呢?

有可能會出現像支付寶、微信這種一統(二統?)天下的電子支付嗎?

-----------
人的命運是可被預測的嗎?這是個哲學性問題,但在螞蟻集團,這卻是個商業問題。

顛覆10億人生活後,螞蟻集團(支付寶) 如何改變台灣生態?
圖片來源:取自螞蟻集團官方網站

全球最值錢的新創即將變現。(看更多:身價2000億美元,全球最大獨角獸螞蟻金服要上市了)

最快10月,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集團即將在上海與香港兩地上市,最近發布的招股書,首度讓外界得以完整窺見這隻野蠻生長的Fintech公司面貌。

各界預估螞蟻集團將募資達300億美元,一舉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當初募資的25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上市募資案。

「螞蟻金服除了共產黨,已經沒有對手,」悠遊卡控股董事林坤正分析,「他幾乎可以預測你接下來要不要花錢,(做生意)會不會倒閉,這個價值多大?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他有很多價值還沒開發出來。」

螞蟻集團一上市,就擠入全球前十大金融股,在中國僅次於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Paypal雙強鼎立,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金融科技股。

這個讓台灣最大金控──國泰,改變策略,引入合資,還讓他占股51%的螞蟻集團,憑什麼這麼值錢?

首先,靠賣至少10億人的人生預言。

只有支付寶,沒有現金的中國

螞蟻集團的核心業務為電子支付工具「支付寶」,在中國幾乎取代了現金交易、信用卡的地位。2003年推出的支付寶,最初是做為阿里巴巴買家賣家間第三方託管帳戶,以此解決買賣雙方信任問題。

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電子支付場景擴增,除了一般消費,各種金融行為,舉凡理財、投資、保險,均可在支付寶平台上一鍵完成。

2011年,以支付寶為核心的螞蟻金服自阿里巴巴集團獨立,至今,阿里巴巴仍對螞蟻集團持有33%股份,雙方持續在資訊及技術上合作。

29歲的台灣女孩Annie(化名),在北京工作4年。她的北漂生活是這樣的:一早起來用支付寶買片1塊人民幣的煎餅,接著用滴滴打車叫車上班,中午用「餓了嗎」叫外賣,週末再用支付寶買票看場電影。

Annie的日常民生用品,則透過淘寶線上購買。月底到了,房租、水電瓦斯費也都用支付寶一鍵轉帳,要回台灣或到各省旅遊,同樣在支付寶上買好車票機票。

「我出門已經不帶現金了,」Annie表示,不少商家已經拒絕接待使用現金的客人,就算接受現金,商家收到也會反覆查看,生怕收到偽鈔,Annie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用支付寶。

顛覆10億人生活後,螞蟻集團(支付寶) 如何改變台灣生態?
(螞蟻集團招股書提供)

全中國,和Annie一樣使用支付寶生活的人,至少10億。

巨量資訊做出人生預言

透過支付寶平台,螞蟻集團收集巨量資訊,舉凡用戶在哪工作、住的區域、交友圈,打車會不會放司機鴿子、網購商品是理財書籍還是麻將骰子。(看更多:SK-II、螞蟻金服的「加法公式」,瞬間讓品牌變人性)

依照美國企業家羅恩(Jim Rohn)提出的「五人平均理論」,你的財富,會是身邊相處最頻繁5個人財富的平均。透過10億人交叉金流數據網,支付寶幾乎已經可以預知用戶一生的財富變動。


超「狂」的預測力,讓他們發展出各類獨特的金融商品。至今,中國有75%的人沒有信用卡,但他們也不需要。因為支付寶的「花唄」,用戶在天貓或淘寶購買商品,確認收貨後的下個月10號前付款即可,概念即類似信用卡。

「花唄」比辦信用卡有吸引力,因為「這樣可以累積芝麻信用,之後投資比較方便,」5年前從台灣到深圳工作,40歲的Peter(化名)說。

所謂的「芝麻信用」類似徵信評級,只要每次消費均有定期繳款,芝麻信用分便會增加。但只要欠款不還,或是欠繳水電瓦斯費、叫了車不去搭,就會被扣芝麻分。

一旦芝麻信用分太低,所有支付寶上的消費行為都會被凍結,屆時叫不到車、訂不了淘寶天貓,更借不到錢。

「我的中國朋友都說,有欠錢,一定得先還支付寶錢,再還銀行」林坤正表示。


在中國的網民論壇上,欠債幾天,花唄就會打電話給爸媽,也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

綑綁信用評等,降低倒帳風險

從支付寶上,Peter直接開了連通的證券戶與基金戶,買了約10萬人民幣的股票,以及約20至30萬人民幣的基金。但最讓Peter嘖嘖稱奇的,莫過於支付寶的靈活性。

他說,支付寶會根據用戶芝麻信用分,判斷用戶財力與風險承擔能力,推薦適合的商品,隨著交易行為累積,支付寶還會找出之前跟該用戶交易行為相似的人,都購買過那些商品,再一波推薦。

「台灣券商app是被動的,跟支付寶差太多了,」Peter分析,台灣券商app仍是得靠用戶主動下單,但支付寶卻會主動向用戶推播適合的基金股票,還會提醒用戶,購買的哪支基金最近跌了。


除了投資方便,支付寶開創的保險帝國,更是超出台灣人理解範圍。

不掛保險牌照,卻有1億人投保

一道數學題,一年繳120台幣,當你罹患99種重大疾病,理賠機構最高理賠130萬,這樣的保險,你保不保?

相信大部份人不會拒絕這樣的機會,至少在中國,有1億人同意了。

其實,這名為「相互寶」的保險,其實並非保險,而是「互助計劃」。螞蟻集團打的是擦邊球,銷售「大病互助」的商品,規則還有一條,若你不幸患病,能否理賠,可能得經數10萬人投票決定。

雲南一位唐先生,2018年初加入螞蟻集團底下「相互寶」,沒想到年底就因意外,跌入水溝,雙股骨折,陷入重度昏迷,唐太太向相互寶申請10萬人民幣互助金,沒想到卻被拒絕,理由是唐先生未誠實告知,曾因皮肌炎服藥3個多月的用藥史,根本不符合相互寶加入資格。以至於這決定,是經由25萬「相互寶」陪審員做出,其中58%投了反對票,42%投了贊成票。

每筆發放的互助金,螞蟻集團會收8%當管理費,低於一般中國保險公司管理費。

螞蟻集團表示,相互寶並不賺錢,目的是推動保障意識。除了相互寶,支付寶底下的螞蟻保險類似台灣的保險代理人公司,販賣其他保險業者的商品。

賣理財、保險產品的成長潛力大

今年初,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科技集團,目前與支付寶有關的電子支付與商家服務佔螞蟻集團營收35.9%,其餘六成營收均來自數位金融科技平台,其中花唄等微型借貸的利差佔近40%,提供平台讓基金上架的理財科技佔15.6%,保險銷售平台則佔8.4%。

將來銀行策略長吳建頤分析,以台灣目前銀行的收入佔比來看,放款利差與理財、保險的手續費收入,大約各占一半一半,但螞蟻集團放款利差及手續費收入是二比一,意味著後者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離(飽和)未來還很遠,」吳建頤分析,一開始因在淘寶購物而使用支付寶的都是年輕人,等這批人年齡漸長,投資及保險需求便會出現,隨著時間過去,將會看到營收成長集中在手續費收入上。

虛擬金融機構的時代來了

從一般人最頻繁使用的消費支付起家,螞蟻幾乎控制了所有應用場景,有海量數據,控制了每個人的信用評級,最後控制了10億人的理財行為。螞蟻集團實力已遠遠超過所有中國金融機構。

螞蟻集團的野蠻生長,除了中國,無人可以複製。

但「(銀行)虛擬化是必走的路,根本不需要討論,」吳建頤預測,日後實體分行將逐漸縮減。


純網銀開幕後,台灣金融業將會重新洗牌,整體的餅雖不可快速壯大,但純網銀因為成本小,沒有金融巨頭的包袱,創新可能多,「就像是電動車已成趨勢,今天你我,將會是搭汽油車的最後一代。」

林坤正則預測,日後台灣金融市場,將走向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局面。

林坤正分析,銀行要盡可能跟消費場景傳接,但也只有大型金控有本錢這樣合作,小銀行得自己找利基市場。

林坤正以今年7月開幕的香港網銀We Lab為例,WeLab前身是一間行動貸款公司,透過讓用戶自主同意在手機上下載We Lab的app,讓app收集數據,作為之後的核貸依據,就是小型金融機構用獨特方式找到出路的例子。

一個成立10年的公司能夠改變全球金融市場,螞蟻集團的天價上市,意味新時代已然到來。(責任編輯:陳郁雁)

原文: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837
2020-09-10 11:01 發佈
全面電子支付在台灣很難執行,原因在於地下經濟(泛指政府無法收到稅收之經濟行為)盛行,此規模概算佔台灣GDP 1/3 很多依此商業行為的個人或店家政府沒有稽核造成正規繳稅做生意的店家不公平競爭.

我妹同學老公年賺2百萬全都領現金政府稽核不到,之前還申請低收入戶....................... =.=
消費習慣不同,資安也不同

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

當初噓噓東都做過了

就算馬雲來台灣搞只能搞出天邊一朵雲
lsd193anthon wrote:
全面電子支付在台灣很難執行


現在是......但以後我覺得不一定
個人越來越少帶錢包出門了, 手機保護套內只放1000元
除了信用卡/悠遊卡外, Line Pay, Apple Pay, 街口支付 加上類似 PX Pay這些我都有.........我還真的曾經到過兩三間看起來應該要有電子支付的店想購物......然後一問沒有電子支付而取消消費的
是台灣太小
螞蟻金服的支付寶能成功
是在於中國太大
警察跟本懶得管一二百塊的偽鈔小案
就連美國警察也一樣
小偷也一樣懶得抓
更不用談幾十塊錢交易的偽鈔
百姓只能自立自強不收現金
基本上不可能
只要稍具規模的連鎖或通路
自己搞一套APP支付
在維護成本上不見得不划算
但是背後的大數據
可是廣告推撥的利器
自己能賺得為何要給別人賺......

更何況要跨入金融與保險這塊
不要當金管會是塑膠做的好嗎...
lsd193anthon wrote:
全面電子支付在台灣很(恕刪)

我只想問... 這位大大,你的引言是跑錯棚了嗎
0050ETF wrote:
消費習慣不同,資安也不同

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

當初噓噓東都做過了

就算馬雲來台灣搞只能搞出天邊一朵雲

使用習慣不同確實是很大的差異

像今年年初時在跟對面認識的朋友聊天時,說到過年包壓歲錢

對方回我:.... 我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拿過現金了....
jhlien wrote:
現在是......但以後我覺得不一定
個人越來越少帶錢包出門了, 手機保護套內只放1000元
除了信用卡/悠遊卡外, Line Pay, Apple Pay, 街口支付 加上類似 PX Pay這些我都有.........我還真的曾經到過兩三間看起來應該要有電子支付的店想購物......然後一問沒有電子支付而取消消費的

真的,我也常遇到....

不然就是去某個藥妝店想買東西 (他家終於有支援我用的電子支付了)

結果東西通通刷完後,我拿出我的手機說要用

店員回我:啊... 街口要用那台結 (手指另一台)

我:......= = (只好默默的開始挖背包裡的錢包找信用卡)))
mbljeff wrote:
是台灣太小
螞蟻金服的支付寶能成功
是在於中國太大
警察跟本懶得管一二百塊的偽鈔小案
就連美國警察也一樣
小偷也一樣懶得抓
更不用談幾十塊錢交易的偽鈔
百姓只能自立自強不收現金

記得前陣子出現一堆支付寶的討論時

確實是有看到說,中國的電子支付能推行的這麼順利

是因為他們的偽鈔太多....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