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回檔耶!
會產生連鎖效應 波及TSMC嗎?
2020-08-18 06:59 聯合新聞網 / 天下雜誌
聯發科股價飆升,原因之一是受惠華為禁令,如今卻可能因高通反擊,出現危機。
【文 鍾張涵】
一向低調的聯發科,為何史無前例在華府安置高階說客?近期兩起產業新聞,透露被華為禁令困住的高通,正在大反撲;連聯發科前主管都說,「川普(選情)愈危急,聯發科就愈危險,大家皮繃緊一點!」
中美科技戰愈打愈烈,隨著美國對華為「斷供」的9月15日大限將至,太平洋兩岸的台、美、中三國科技業都暗潮洶湧。
首先,7月底,路透社報導,聯發科挖來曾任美國商務部商業聯絡辦公室主任的威爾森(Patrick Wilson),7月起擔任聯發科的政府事務部門副總經理。
一位聯發科主管透露,這是聯發科首度在華府安置高階說客,「不然我們花這麼多精神做(晶片),被制裁怎麼辦?」
「現在(聯發科)的情勢比以前更險惡!」目前退休定居加州的聯發科前法務長許維夫告訴《天下》。
怎麼說?
大吃華為單,卻可能變下個犧牲者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的新一波華為禁令,規定任何企業供應給華為的半導體產品若含有美國技術,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這導致美國高通、華為旗下海思等兩大手機IC公司,都難以供貨給華為手機,海思手機晶片也因此從9月15日斷貨。
但聯發科卻因此成為川普這波「絕殺」的大贏家。從新一波華為禁令祭出之後,到7月底的波段高點,兩個月間,股價飆漲了77%。
因為,「在無法使用自家(海思)與高通晶片的狀況下,華為別無選擇只能用聯發科,我們預估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可能跳躍式成長超過50%,」美商伯恩斯坦證券當時預估。
但這個「意外的禮物」,儘管投資人叫好,卻令一向低調的聯發科高層戒慎恐懼,擔心因此成為中美交火的下一個犧牲者。
然而,該來的還是來了。接下來,接連發生兩件看似不相干的產業新聞,代表的是高通的反撲。
高通告狀:它也有用美國技術
高通在法說會宣布,華為支付高通高達18億美元的和解金及專利長期授權金。該消息讓高通盤後股價一度飆升近13%。
首先,8月8日的《華爾街日報》曝光了高通對美國政府的遊說文件,顯示,高通希望說服川普政府准許該公司在「915」大限之後,可以供應華為最新的5G手機晶片。
這不是新鮮事。但這回,高通正式將聯發科拖下水,在文件中,直接點名聯發科與韓國的三星,是商務部禁令的漏網之魚。
「若高通受制於出口禁令,而其他外國公司沒有,政策將導致中國及其他地區5G晶片市佔率迅速轉移,妨礙美國5G領導地位,對美國利益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結果!」《華爾街日報》引述高通文件內容。
一名外資分析師解釋,「高通的態度就是要美國政府表態:要嘛,大家都可以出給華為;或者,對手也不能出!」
一位聯發科前任主管表示,聯發科產品的設計過程,也採用不少「美國技術」,本就在美國禁令的灰色地帶,「美國商務部若要刁難,不讓你賣,真的可以!」
高通收下華為18億美元的和解金及專利長期授權金後,積極向美政府要求解除禁售令,甚至暗示聯發科、三星是漏網之魚,要禁就一起禁。(Shutterstock)
幾個資深科技業高層、外資分析師都認為,華為選在此時付出巨資給高通,極可能是要求高通去向政府疏通的「前金」。
「這個和解時間點很異常,」一位美商半導體大廠高層說,高通與華為的專利授權爭議已經吵了多年,卻在此時突然爽快地一次付清,「大家認為:華為可能是跟高通說好,你幫我搞定美國政府或拜登,我會給你一些好處。」
高通為何緊張?產品市佔被超車
而且,聯發科今年已經在中國市場展開大反攻,對高通造成強大威脅。
研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翁書婷指出,今年第二季,聯發科在中企製智慧手機處理器市佔達38.3%,躍居第一;高通反而從第一季的41.8%落至37.8%,市佔掉到第二。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也在第二季法說會報喜,強調上季營收達676.03億元,創14季來新高,優於財測。他還預期今年在中國5G市場市佔率有機會達40%,「今年是成長的一年,」蔡力行說。
然而,高通攜手華為消息一出。摩根士丹利證券立即在8月10日出具最新報告,指出美國若放行高通出貨5G晶片給華為,確實是聯發科在中國市佔下降的主要風險。
但為因應915禁令衝擊,華為海思晶片囤貨到明年首季。因此業界預估,最大衝擊也要明年才會發生。
最慘就是華為倒了,但市場會重分配
但多數外資認為,無論高通被放行、甚至聯發科也一起被禁用,其實對聯發科長遠衝擊,沒有想像中的大。
最主要原因是:中國廠商「去美化」的思維已根深蒂固,高通很難讓中國廠商信任,用聯發科做「風險平衡」仍是主要選擇。
摩根士丹利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就在報告中認為,即使高通遊說成功,可出貨5G晶片給華為,讓聯發科明年在華為市佔掉到40%,也不影響聯發科在中國的優勢,「我們本來就把高通可出貨做為明年基本假設,即使修正,聯發科股價報酬依然有吸引力。」
里昂證券亞洲科技產業部門研究主管侯明孝則評估「聯發科也不能出貨給華為」的最壞情境。
他指出,如果聯發科跟高通都不能出貨,華為其實從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拿不到有競爭力的晶片。
「最慘就是華為倒了,但2億支手機市場不會變,消費者還是要買手機,所以市場只是重分配,對聯發科說不定更有利。」
侯明孝說,因為中美樑子結更大,中國政府也可能報復,禁止下單高通,小米、Oppo、Vivo群起抵制去增單給聯發科,聯發科2021年市佔仍可望保有40%。
但許維夫提醒,在美中競爭大格局下,難保戰火四射之下,是否會出現最壞狀況——聯發科對所有中國手機廠都不能出貨,「川普快要不擇手段了。」
「川普(選情)愈危急、聯發科也就愈危險,9、10月等著瞧,大家皮繃緊一點!」許維夫說。
雖然聯發科未列入太極殿大客戶
但畢竟也有相當的投片量
太極殿受到的影響是,若聯發科供華為的晶片若需抽單,則聯發科在太極殿所空出的產能就得再挪給太極殿的其他客戶來填補,內部的某一些相關單位人員會比較忙吧,得再做新一版的產能分配計畫
這種消息對聯發科應屬短空,畢竟手機的需求還是有的,華為掛了,還是會有其他品牌頂替
講直接一點,手機業界希望華為掛點的慾望可能都比川普投顧強烈(包含中國本土的手機市場)
聯發科就算先失了華為這客戶訂單,來自於其他替補上來的公司訂單也將湧入
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擔心的話,就先保持距離
不擔心者,自己就看著辦,畢竟短線已高,居高思危不失為一個持盈保泰的策略
unl7911 wrote:
不像是回檔耶!
會產生連鎖效應 波及TSMC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