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防護衣類防疫股7/10日漲停或大漲,有人敢追嗎?

恆大、康那香為口罩類防疫受惠股,但台灣現在明顯需求下降,我今天在藥局已可很容易買到一盒50入的恆大的口罩了,未來大家家裡都存很多後,需求可能快速下降,出口部份,中國廠商競爭力很強,不一定能賣高價。
聚隆、弘裕、宏遠等本業為疫情受害,營收大減,其中有公司只設置了一點點口罩產線,有公司做的隔離衣不是防COVID-19用的,而是穿在手術衣裡面的隔離衣,完全是愚弄投資人,基本上,沒疫情應對它們更好,但它們的股價在過去一陣子因防疫概念瘋漲,還列入警示股。
所以,我是不敢追的,有人敢追嗎?
2020-07-11 12:51 發佈
我今年只敢買有EPS本益比低的醫療股,可能年紀大,賺沒幾%
只能看著小屁孩們賺大錢。
現在七月,以為會降温,沒想到....而且大洪水陪隨來可能就是瘟疫,
到了九月秋天到了,只會越來冷越....
所以今年真的是波醫療生技年,其實好賺的上半年都賺完,
接下來好像也沒什麼好賺。

明年流行我就還沒抓到,我只知道二個一百年,
明年是第一個,所以我在想什麼是一百年概念股。

原來做股票是跟買包包一樣,要跟著流行走,
我一直都沒有跟上流行的腳步。
去年是5G,
前年是被動元年,.....原來我一直是落後族群
我附近還不好買口罩,去問都賣光了,沒啥存貨就上網買。
還是有點缺呢,我定的那家賣家早上下單,我下午去看他發貨了沒,結果看他的貨全賣光了。
Cat1973 wrote:
我今年只敢買有EPS(恕刪)

流行很容易跟,只要敢買就可以了,但不知何時會退流行,
當退流行後,有些散戶追在高點,跌下來後,不認賠,反而成為了長期投資,損失就大了。
追在高點時,有人還自以為是價值投資,買得便宜,如國巨股價達1300元時,當季每股獲利為34元,
對於一些沒有投資經驗的散戶而言,當時的國巨是高成長,低本益比的股票。
但暴利總是一時的,一時的供不應求而漲價,一時的疫情帶來的需求,總有一天會供需平衡。
我家現在口罩的需求已經下降了很多,小孩在學校已不戴口罩了,大人一個星期約用一個,
我老婆還是想買口罩存,但這不是真的使用需求,而是買保險心理。
我認為大家並不用存多,因台灣口罩生產能力強,疫情再來,還是買得到口罩用。
samuelhuang2222 wrote:
恆大、康那香為口罩類...(恕刪)
跟上次(衛生紙之亂)很像。
感覺是政府斷了口罩股的生路
繼續徵收到12月底.
今年一直徵收
廠商只能賣很便宜的價格給政府
外銷的獲利大概可以多2-3倍

年初有算恆大今年可能EPS有30.
股價上看 200-250
也隨著徵收到年底一起消失了.
政府大概也是徵收去做外交的吧

一條口罩產線原本就是需要6-9個月才能蓋出來(根據年初的報導)
拖這麼久以後
鴻海口罩也做出來了
其他國家應該也都慢慢做得出口罩吧
可能很難有機會再上高點了.

紡織類股都是10年漲一次
希望這次買的人能賺錢
國外現在一堆百貨倒閉
可以查一下google 紡織淘汰賽
口罩股不適合用本益比來估價,比較像賣了一塊地,為一次性利潤,這次的口罩商機若可貢獻EPS 50元,企業的每股價值為50元+企業若沒有此次商機的價值(可以以之前的股價估算)。
假設某口罩股因COVID-19帶來了每股50元利潤,其之前的股價為20元,則其合理價值為70元。
我們如果看紡織中低價的防疫概念股,它們本業受疫情重創,但有一些防疫相關產品,疫情對它們的影響實質上是負面的,因此假設它們的股價由10元漲至20,再跌回10元。
表面上看起來所有的股東不賺不賠
事實上,在股價上漲前即持有的股東大賺,後來加入的股東平均而言是大賠的。
我是不會加入這種平均而言是賠錢的投資機會。
多殺多
殺到屍骨無存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