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發3600消費劵 會有消費替代問題
那什麼情況下花1000買3000消費劵(還有不確定領到程序會不會更複雜多耗工問題)
反而比較不會有消費替代問題?
這算經濟學領域還啥的高手可以請問一下嗎?
例如花了一千塊買3000所以會花掉,給你3600反而懶得花?
可是感覺還是會消費替代?
或者是有啥特別的我沒注意到還請指教
以下文章
===================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5-29/414160
馬政府「消費券」比較好? 實際翻閱當年報告「貢獻不如預期」
為重振因疫情不振的經濟狀況,行政院預計7月推出新振興政策,支付1000元便可領取價值3000元的振興券。前總統馬英九對此相當不以為然,並表示「不要因為消費券是我發的就不做,現在改還來得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表示,這是「記取教訓」。相隔11年的政策,同樣欲達成振興經濟的目標,孰好孰壞?實際翻閱審計部當年報告,自家審核意見便指出「加碼消費效果未顯現」、「對經濟成長貢獻未如預期」。
時任總統馬英九曾於2009年,欲重振金融海嘯造成的委靡經濟,舉債約850億發放面額新台幣3600元的消費券。不過,據2010年審計部「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别決算審核報告」中問卷調查指出,評估消費券發放考量加碼效果後之替代效果,約67.41%,未考量加碼效果高達76.06%,即民眾將消費券用於原日常支出約72.07%。顯示民眾不會因為有消費券購買較貴或較多商品,加碼消費效果未顯現。
報告還提到,經模擬情境,消費券政策對當年度經濟成長率之貢獻約0.28至0.43個百分點,未及原先預期的提升0.66個百分點。以上結果顯示,消費券之發放替代效果偏高,又消費券未能多次流通,乘數效果有限,「致對經濟成長之貢獻未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