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黃國昌證實,將接受大同公司市場派提名為獨立董事,當選後會清查股東對公司的各種質疑。其實,獨董並非監督公司的絕對保證;此外,黃所受雇的大同市場派代表被質疑有中資色彩,卻找來「反中第一人」來擔任獨董,加上獨董沒有調查權清查股東金流與是否有中資,因此被外界認為有「拿黃國昌形象來幫市場派與中資切割」的意圖。
想知道黃國昌接大同獨董的背後原因,首先得先知道企業為什麼要設立「獨立董事」?獨董的工作與職權是什麼?台灣企業目前獨董的生態。
獨立董事是監督公司的「外人」
什麼是獨立董事?有人拿校園班級裡的成員來做比喻:班長是班級領導;衛生股長、娛樂股長執行班上各種工作;風紀股長負責班上的紀律管理,對象包括班長、副班長和班上所有人。
在企業裡也一樣:董事長就像班長;執行業務的董事是衛生、娛樂股長;企業監察人則是風紀股長,專門監督公司業務,對象包括董事長等人與事。
但公司裡既然有了監察人,還要有一位「獨董」來做監察工作,原因也可以用班級成員來舉例。
由於班長和風紀股長可能是好「麻吉」,而且風紀股長也是班上成員,發現有疏漏不一定願意得罪同學,所以,學校只好從隔壁班找另一位同學來監督避免弊端。當然,會給這位隔壁班同學一些好處(獨董酬勞);但如果發現弊端,最後又證實這位外來監督者沒有負起責任甚至同流合污,那可是要受懲罰的!
獨董做些什麼?
證交所曾在2009年對上市公司獨董進行問卷,有高達23%承認「我也不知道獨董要做些什麼?」其實,獨董除了對法律與營運專業有了解,還要參與董事決議內容監督、檢視財務報表、建立內部控制稽核制度,並在對公司產生懷疑時進行調查。一但公司出問題,獨董也跟著有法律責任。
此外,近年獨董辭任率稍有提高,但獨董的報酬也相當驚人,根據金管會統計2017年上市櫃公司獨董有4,219位,其中薪酬超過200萬元有300位,甚至有18位年薪超過千萬,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還爆料:「甚至有破億元的!」
設立獨董,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企業經營者為一己之私,在未經董事會決議下隻手自肥、或侵占掏空公司。雖然透過外部有法律等專業背景的獨董來監督董事會的立意良善,但許多獨董都是由董事長找「理念相近」的親信擔任,不但沒有行監督之實,甚至讓獨董成為經營者的門神或洗白工具。
2016年的樂陞案,董事長胡金龍找來尹啟銘、李永萍、陳文茜擔任公司獨董,此舉讓投資人信心滿滿,認為有這些社會領袖擔任獨董的公司,勢必不會有弊案。沒想到,許等人在短時間內發動多次私募取得不少樂陞股票,並取得價差暴利,影響金融市場秩序,邀請社會賢達擔任獨董卻沒有或無法監督,造成投資人重大損失,獨董也捲入風波並涉及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