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案例評析》台灣人金融風險抵抗力不足 不要成為常態

這次武漢肺炎來 的措手不及,而且也影響很深遠呀,幸運的還有班可以上,有些員工不僅放了無薪假,連企業都關門大吉,版上的神人大大都怎麼規畫跟避險 光想到那幾天的股市就冷汗直流呀


本期透過訪問案例,呈現了台灣民眾的金融風險抵抗力概樣;仔細觀察可發現,台灣缺乏金融風險抵抗力者,真的就在你我身邊。即使是老闆階級(如Vincent),有資產並管理上百員工,其實自身財務也存在不少弱點,更遑論一般員工或社會新鮮人。

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暨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傅清源表示,抵抗力的強化反映在社會中每個人能夠滿足生活所需之財務需求,並對生命中可能面對的金融風險有自信準備。當經濟越高度發展,貧富不均的情況則日益嚴峻,無痛消費、高額債務、老貧、青貧、月光啃老等,當許多人面對日常開銷感到擔憂、對於達成人生中各階段目標需具備之財務狀態感到迷茫、在緊急需要金錢時卻無以應對等,對於未來的社會安定與金融服務永續性(Sustainable Finance)將形成巨大挑戰。

各族群皆面臨金融風險抵抗力不足

造成抵抗力低落的因素不少,不同的族群,其主要來源也有差異,但大致上可以分成共同因素與非共同因素。觀察這些案例,最大的共同因素,就是金融知識的不足,財務規劃與管理能力缺乏導致不當財務決策(例如不當投資或高利借款)所形成的後遺症。非共同原因方面,對於年輕世代而言,低薪及消費主義的誘惑,導致收支難以妥善控制;對中年族群而言,基層勞工薪資成長緩慢,又要擔負子女的養育、教育費用,一旦面臨單薪、單身,或是人生意外的變故、衝擊,生活很容易陷入困窘。而60歲以上的長者族群,因儲蓄太少、花費太快,反而造成隱性貧窮狀況更加惡化。

知識與規劃管理缺乏是共同痛點

由案例可知,多數受訪者認為自己缺乏財務知識,且沒有時間或經費獲取相關資訊。對於收支與儲蓄的規劃,以及因應退休的儲備,其實都只有模糊的概念;此外,普遍不知道如何正確評估和挑選金融理財工具,對於如何應對自己可能面臨的衝擊,也缺乏事先準備調度資源的能力。

這其實可以理解,由於我國正規教育體系中,對於金融教育與個人財務管理的課程安排非常少,因此多數人面對這個與切身生活相關的資訊不熟悉。財務知識不足,連帶導致人們對個人的財務決策缺乏信心,這些因素都增加財務壓力和焦慮感。尤其當發生意外、診斷出重大疾病隨之產生的醫療支出;或因傷病、資遣、非自願性離職等失去工作之情形,造成收入銳減、無以支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困境,對於民眾的金融風險抵抗力而言,都是嚴酷的壓力測試。

協助強化民眾抵抗力是金融業社會責任

強化家庭與個人日常財務管理,包含1.設下重要的財務目標,2.透過儲蓄或投資,一步步接近目標實現,以及3.提高對重大負面衝擊的金融風險抵抗,是普遍認知的三個基本理財要素。前兩者可透過強化金融素養教育,搭配行為診斷與矯正來達成;金融業主要角色在確保民眾或客戶在日常管理與重要目標達成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足夠的金融服務。但金融風險抵抗力則不然,負面衝擊的準備,需要較為完整評估與金融資源的支援,對許多民眾來說,已經超出他們能力所及。

傅清源指出,國外紛紛藉由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踐,或者是由主管機關規範成為金融業經營的共同守則。例如澳洲的NAB有專責的團隊(NAB Assist),透過小額融資計畫等金融工具隨時準備在客戶遇到財務困境時提供支援。2019年,NAB更進一步建立客戶脆弱性架構(Customer Vulnerability Framework),包含了各種增進對遇到負面衝擊的客戶之理解和支援措施,提供包容性的銀行服務。英國的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亦在2019年公告對財務脆弱客戶的待客準則(Guidance for firms on the fair treatment of vulnerable customers),明確規範金融機構對於因健康、生活變故、金融風險抵抗力與金融知識較低的弱勢客戶,需要了解其需求,以合理地謹慎對待,確保金融機構提供的建議真正適合他們,因為這些客戶相對更依賴金融機構的協助判斷。


來源:https://service.tabf.org.tw/TTB/Article/Detail?aID=404#content
2020-04-29 17:40 發佈
富良野 wrote:
即使是老闆階級(如Vincent),有資產並管理上百員工,其實自身財務也存在不少弱點,更遑論一般員工或社會新鮮人。


Who is Vincent?
説的虛無縹緲,實在難以理解。

請問那個國家的國民金融風險的抵抗力好?怎麽個好法?
有在這次瘟疫中表現出來嗎?表現出什麽?
中國大陸疫情在武漢,湖北蔓延,
全世界就已經非常注意了,
美股在2月還創歷史新高,
3月下旬美股才崩盤。
有好幾個月時間緩衝準備,
什麼叫做武漢肺炎讓人措手不及?
其實講的就是國人在理財&投資的常識&知識的不足。

理財方面:
有沒有正確理解緊急預備金定義?預留多少?
有沒有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有沒有視自身狀況(年齡、工作內容、收入、家庭計畫)等等,買到足夠的保險?
有沒有一個長期可以持續學習理財投資方面的管道?那怕是某人的臉書或部落格也好?
有沒有正確的投資報酬率觀念?不要被詐騙集團牽了就走?

投資方面:
投資基本常識了解多少?知道散戶幾乎都沒有投資常識或是無視嗎?
對於基金的了解多少?知道台灣的基金幾乎都對散戶不利嗎?
對於股市的了解?什麼投資方法才是最適合散戶的方法?
對於其他投資管道有沒有稍微了解?知道為何散戶不該去使用期貨、選擇權、期權?
sgxm3 wrote:
其實講的就是國人在理(恕刪)


畫重點達人!!!
簡單講
就是散戶不想給人賺管理費
又想低買高賣一夜致富
成天追逐道聽塗說的明牌
不願用時間慢慢疊積財富
簡單說就是 :
你們民眾都不投資、都不理財,這樣金融業就賺不到錢,這樣不行。

目前國內投資理財管道不是太少、就是收費不合理,民眾有那摸呆,當冤大頭?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