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寫在前面】

轉眼間,來到01也快十年了。

雖然各板都有發表文章,但還是以投資理財板為主。

若說為什麼...應該是有趣吧!

總覺得入市宛如開車,太快了擔心撞到、太慢了又怕趕不上,每次碰上紅燈(盤整)都不耐煩、綠燈(轉折)卻又遲遲不敢向前。

最可怕的是搶黃燈(摸頭抄底),明明頭過了...屁股卻還是被撞到,那種牛熊末端的殺戮市場,停損後才展開行情...最是令人徒呼負負。

===================================================================

【4/15】

金融風暴被QE擊退過一次。

但...2008年9月,3000萬人失去了工作。

十多年過去,那3000萬人都找回工作了嗎?

沒有!不僅沒有,還形成更嚴重的貧富不均。

更可怕的是,為了贏得連任,川普正在將美國未來悄悄出售...

給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

而且早已開始布局。

2018年5月25日,川普簽署了「經濟成長、放鬆監管和消費者保護法案」。

大幅度修改《陶德-法蘭克法案》之後,同年8月20日,美國通貨監理局(OCC)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等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批准了對「沃克法則」(Volcker Rule)的改革方案。

FED、SEC、CFTC替川普背書。

改革措施於2020年1月1日生效。

美股創了歷史新高後,碰上了病毒引起的公衛危機。

川普居然是以應付危機、刺激美國經濟為藉口,放鬆對於華爾街的監管。

在金融海嘯慘痛教訓過後,理智再次輸給了貪婪。

華爾街滿足了「美國再次偉大」的需求。

更多的政治獻金支持川普。

川普推特治國。

美股破底狂飆,不斷創造歷史。

但我們都知道,是什麼讓這個球吹大的,它並沒有實體支撐,一旦泡沫破裂,別忘了,當年救市是從5.25%開始的,如今還不到其一半。

即便有QE這劑特效藥,還能發揮效果,但空間也少了一大半。

更何況,能不能救,還不好說。

QE本是強心劑,當年死馬當活馬醫,如今是活馬當成死馬醫。

面對產業結構危機,川普不去進行積極的調整和改革,而是選擇粉飾太平,用貨幣的「洪水」餵養著...

華爾街之狼。

貪婪的狼群,繼續推高美國股市以維持繁榮幻象。

凡事靠印鈔票就可以解決,沒人願意經歷改革的痛苦、轉型的折磨,這恰恰是十餘年來結構改革...難以開展的原因。

沒有結構改革,當前看到的所謂成長,都只是QE催生出來的貨幣幻象。

奇異、波音等巨型公司一個接一個地陷入危機,就連蘋果、高通等高科技企業也面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而業績受阻。從而陷入「生產成本抬升、新產品研發力度減少、市場進一步喪失」的惡性循環。

在美國政治經濟結構不發生變革的前提下,川普逼迫FED再次走上降息、放水的老路,並且在華爾街狼群們的遊說下選擇就範。

儘管這將是「史上最錯誤的決策」,但也似乎是川普謀求連任的唯一選擇。

華爾街贏得了重大勝利,但美國正在為一位總統的連任... 而「輸掉」未來。

===================================================================

【4/23】

今晚,美國又要公布初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UI Claims)。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預估最差是450萬(巴克萊、摩根大通),前值為524.5萬。

最近因為公衛危機,成了美國勞動部的週四大戲,一週內失業或無薪假的人成了演員,領先為勞動市場詮釋悲慘世界。

其實還得搭配...連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UI Continued Claims)來看比較客觀。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依規定,必須領過救濟金一週後尚未找到工作,才能再繼續申請下週。

這代表真實失業者,找不到工作只能連續申請救濟金。

原本規定是可以連續申請26週,但因為疫情,美國政府追加至39週。

兩者同步下跌,就代表就業市場有機會反轉。

諷刺的是,前幾周公布後,美股都出現反彈。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同樣是數字,華爾街和一般民眾的感受全然不同。

God Bless America.

結果是442.7萬人,連續4週超過400萬人,累計過去5週...超過2640萬人,抵銷了自2009年11月以來的2244萬新增就業人數。

續領失業金人數也來到創紀錄的1600萬人。

至於會不會是結構性的問題...

若川普力有未逮,若是保不住,若是紓困保不住企業,暫時性的失業就會變成永久性的失業,摩擦性失業將演變成結構性失業。

總之,今晚還是放了一場不錯的煙火秀。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

【4/25】

下周開始,美元指數即將面臨101元的關卡,能否站上將是關鍵。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周五收盤雖然拉回,但回顧這一周來...油價衝擊令避險需求升溫,美元指數的單周表現仍極為強勁。

然而,Fed近乎0利率的政策與無限QE,仍對美元長期走勢構成壓力。

回顧過去一個多月...

美元指數從3月9日的94.66點低檔強勁反彈,到3月20日上升至102.99點創逾3年新高,累計上漲逾8%,即使其後拉回,其表現仍然強勁。

不過,在Fed與9國央行簽訂換匯協議,向金融系統挹注市場急需的大量美元後,止住歐元和英鎊的貶勢,這將扭轉美元的強勁走勢。

另一方面,全球許多國家和企業大舉發行美元計價債券,自然不樂見美元走強,因為這會增加還債負擔。

當然,短期內在市場對疫情危機仍相對敏感,美元走勢仍獲得一定支撐。

解封後經濟企圖回歸常軌,但美國如此重手地推出大規模振興措施,令公共債務負擔惡化...將不利於美元的未來走勢。

也許,美元多頭會在6月到頂,然後走弱至12月。

===================================================================

【4/26】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上升楔型。

經常出現在空頭走勢的反彈波,雖然高點步步高、低點不破低,但在漲勢末端爆量(4/17的2314億)後,三日內...跌破軌道下緣且無法重新站上,確認成形。

倘若未來一周多方強攻未果,指數依然無法站穩季線,抑或是達到黃金分割0.618的位置(約10800點),那麼幾乎可以斷定C波成立。

而大盤自低點8523反轉以來,就費氏係數的角度來說...正好在4/20碰上21日轉折,下一次就要等到5/8的34日屆滿,看看多方是否能夠有所表現。

這段時間可以觀察MACD的變化,如果柱狀體持續縮減,而0軸得而復失,那麼恐怕會面臨極大的趨勢反轉壓力。

一般來說,上升楔型的滿足點...最低可看原先的反彈起漲點(8523),但若未伴隨量縮、反而爆量破底,極有可能出現熊市的主跌段。

當然,多方若能在下周站穩季線,空方暫且停損退避,才是上策。

===================================================================

【4/27】

安倍跟進了。

面對新冠疫情,全球資本市場處於空前恐慌的氣氛,日本央行也跟隨FED的腳步,像吃Buffet一樣...努力把資產負債表撐爆。

降低門檻,瘋狂購入國債、企業債、金融債,對市場強力注入流動性,力挺需求,避免經濟出現衰退甚至大蕭條。

這就是無限QE。

但實際上,FED聰明的跟鬼似的。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上圖橘框處,標示的是次級市場的公司債(已發行),FED尚未買進。

這跟說好的不一樣啊?!

依據「次級市場公司信用機制」(Second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簡稱SMCCF,FED將透過特殊目的工具(special purpose vehicle),簡稱SPV,在次級市場購買符合資格的公司債及相關 ETF。

它們被稱為墮落天使(fallen angels),就是失去投資等級信評的公司債,其中不乏赫赫有名如福特、梅西百貨等企業。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

保留子彈等待疫情過去,第二波衝擊時才「真正」出手挽救這些命危的企業。

不過,光是喊話就夠了嗎?

美股給予了最直接的回應,短短三周又重新回到了季線附近,復活節過後,華爾街金牛果真復活?

美國經濟完全沒問題?新冠肺炎只是小感冒?!

關於這點,連前主席柏南克都不否認,從客觀角度分析,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

他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美國正陷入一波急遽下沉的衰退,但不會持久...雖然他是被公認的「大蕭條」權威,但他認為新冠疫情就像天災一樣,僅會造成一時重創罷了。

這也表示,身為QE的實踐者,他認同目前FED的做法。

不過,就算QE能治標,穩住了金融炸彈,但無法治本。

未來一年,經濟必然疲弱,大量流動性根本進不了實體企業,最終多流入股、債、房等資產市場,形成資產泡沫,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反轉的那一瞬間...才是無限QE買單的時刻。

這次究竟會不會產生金融危機?

我們要觀察新冠疫情、油價暴跌以及累積的泡沫效應,但以新冠疫情為主。

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斷裂,深度廣度史無前例,需求面受制於各國封城的政策,消費力萎縮無庸置疑。各國力拚復工卻等不到訂單,隱性失業(無薪假)又進一步萎縮了需求。

另一方面,企業危機也可能引發金融風暴,QE政策確實能短暫止血,但一切的關鍵仍在新冠肺炎何時結束。

最後,還是回到開頭提到的日本。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由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從3/9開始,日圓開始止升回貶,但日經指數卻繼續滑落,到了3/19才在16358點止住跌勢,這當然與美股尚未止跌有關,不過長期扮演避險角色的日圓,通常是與日股呈現負相關的走勢,日圓升、日股跌,日圓貶、日股漲...但近期卻開始脫鉤?

日股一向是亞股的領頭羊,那麼...看看這隻羊會引領我們走向何方。

(話說...動物之森有那麼好玩嗎?)

===================================================================

【4/28】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一則多空共生神話》

多頭是空頭的左手,

空頭是多頭的右手。

雙身合一,生命與死亡,

並肩躺臥,如情慾勃發的愛侶,

如緊握的雙手,

如終點與道路。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在廊下,汝瞰低處的十年線,矜憾雨至。

余誓愛汝,不願以空軋空之勢,捲入多頭。

良久,汝回首道:「轉折如白駒過隙,然也然也。」

余悵然應允:「漸衰那季線,忍淚不含悲。」

汝默然...抬眼卻似嘈切斷腸,伸出了左手。

余征然...心濤瞬時激昂難抑,伸出了右手。

交握的瞬間,余已明白汝之心意。

「炎季換手,七傷共懷。」

===================================================================

【4/29】

川普,正在股市中執行UBI計畫。

餵養對象自然是華爾街的有錢人。

在公布GDP萎縮4.8%之後的美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對於過去幾周的美股投資人來說,只要做多指數就能賺錢。

尤其是在經濟數據公布之後。



當然,真實的UBI(無條件基本收入),概念如下:

UBI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也可稱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指沒有條件、資格限制,不做資格審查,每位國民皆可定期領取一定金額的金錢,由政府發放給全體國民,以滿足國民的基本生活。

美國尚未全面執行,不過若是疫情持續下去,很難說會不會真的實施。

這次公衛危機衝擊甚大,美國全力紓困,除了金融體系之外,更是直接對於國民伸出援手。

其一,大規模擴大的失業保險制度,包含自由業和傳統被排除在保險制度之外的每個人,每週增加600美元。

其二,直接收入補助,即美國財政部向每位納稅人提供的1200美元的一次性支票,只要最近一次納稅申報的收入低於75000美元。夫婦可得到兩倍的紓困金,一個孩子額外增加500美元。至於收入在75000到99000之間的小富階級也可收到較少的補助。

相當可觀吧?

但加州的政客更狠。

早在三月初,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呼籲...向每個成年人(無論其收入如何),一次性支付1000美元。

亞歷山德拉·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a Ocasio-Cortez)則敦促國會通過基本收入(UBI)立法,意思就是定期給付紓困金,而不是一次性給付。

加州眾議員羅·漢納和俄州眾議員蒂姆·瑞安,提出以所得稅抵免作為一種機制,對低收入家庭進行救助,紓困金高達6000美元。

其實,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數月前,許多政客早已為UBI的政治目標打好基礎。

代表矽谷地區的國會議員埃文·洛(Evan Low)提出了《國會法案2712》,企圖創造加利福尼亞版本的UBI。

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斯托克頓市長邁克爾·塔布斯(Michael Tubbs),執行了一項UBI試點計劃,其中125個低收入戶每月可獲得500美元。

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期間,華裔候選人...安德魯·楊(Andrew Yang)更是推出一個雄心勃勃的UBI版本,他建議無條件、永久性地向每個美國成年人...每月發給1000美元!

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吧?

反對者認為,UBI將豢養出一堆米蟲,並以馬里布衝浪者為例。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其中不乏啃老族、靠爸族,終日無所事事在海灘把妹的傢伙。

不過,誰知道呢?

川普救市,在華爾街固樁,目前看來是成功的。

下一步,會不會來這套呢?

(話說...台灣近年來也有一群年輕人在推動UBI喔!)

===================================================================

【5/3】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台股終究選擇了黃線的走法。

出乎意料地以量滾量的方式,非但向上突破了季線(等同0.618的位置),更一舉觸及了年線。

若以純技術面的角度來看,空頭所謂的中期反彈,極有可能轉變為多頭的回升?

但就基本面的狀況而言,全球經濟均呈悲觀預期的情況下,此波又急又快的V型反轉,是否能夠搭配V型的經濟復甦,專家的答案皆是保守以對。

以Fed主席鮑爾的意見為藍本,他在本周的政策例會後提出警告,在有效的治療方式或疫苗出現之前,企業活動將不斷重複暫停和重啟的循環,且這個情況可能持續數月。換句話說,別說是V型反轉了...美國經濟連「W型」的復甦都很難達到。

不過,目前所有經濟學家的預測,其實都屬於「高度不確定性」。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占美國GDP三分之二的個人消費...雖然很難全面恢復,但進入復甦期的過程中,疫情肯定能夠出現更多的控制工具,風險遠比目前降低。

全球經濟火車頭如是觀,對照台灣的處境呢?

不可否認,台廠在疫情初始的時候確實有效防堵破口,第一季受惠部分轉單的效應,許多重量級的公司都繳出亮麗財報,其中更以台積電馬首是瞻。

那麼,我們就以台積電的股價走勢來觀察。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在四月的量縮走勢中,4/17突兀的爆量...肇因於法說會大好,而在那天之後,法人與主力協同收走了融資籌碼,雖然出現回檔,但仍沿著十日線向上挺進,而在週四收周線時,也帶領大盤順利突破季線。

不料,在51勞動節連假休市的期間,台積電ADR卻隨著美股重挫。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而週末波克夏公布Q1淨損500億美元,巴菲特的保守態度從他大砍波音可見一斑,而許多網友甚至戲稱股神也會砍在阿呆谷?!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我個人倒是認為,大到不能倒的波音事關美國的國防產業,川普政府不得不救...檯面上波音不接受紓困計畫的主因是「股權交換」,其實骨子裡純粹是許多利益談不攏罷了。

相較於此,在疫情受創影響較大的娛樂產業,如嘉年華郵輪集團,就趁著紓困炒作反彈題材,讓股價短期出現強彈。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也許上述兩檔股票可以說是逃命波,但下面這兩檔真的不知道該做何解釋?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前者正是台積電受惠HPC(高效能運算)的美國爸爸,後者則是大賺災難財(誤)的最大線上通路商,持有這兩檔股票的投資人,簡直無法感受何謂股災,反而覺得「股市0風險」並非瘋話。

說到瘋話,巴爺也曾經喊出美股十萬點的長期目標,其實也不難...

川普連任外加伊凡卡女神接棒,父女聯手霸佔四任美國總統,在無限QE全球買單的情況下...不要說十萬點,二十萬點都有可能。



回到台股,眼看周一小道瓊僅剩14個小時就會開盤,若又「再次」師法...清明連假後的走勢,很有可能會讓所有人跌破眼鏡。

屆時,希望您已做好心理準備,能在自己的部位上理性即可。

以上,與您共勉。



===================================================================

【5/4】

事實證明,股市確實瘋狂。

FED在四月初預估4700萬人會失業,失業率將飆高至32.1%,遠比30年代的大蕭條還慘。

然而,美股以史上最狂奔牛回應。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科技股高唱凱歌,彷彿美好未來即將展開。

然而,美股會和就業市場完全脫勾,正是FED刻意操作的結果。 

經濟學者咸認兩者應呈相反走勢,即失業率下降,股市上升,反之亦然。

但最後替這些專家洗臉的...當然是FED的反向操作,對金融市場提供無限流動性的結果。

但重病下猛藥的後遺症呢?

對美國來說,無限QE令企業得到資金紓困,不過在齊頭式的平等假象下,良莠不齊的企業雨露均霑,這鍋肥水...將讓信評機構失去作用。

那麼,美國的退休儲蓄計畫(401K Plan),將何去何從?

會不會不小心踩雷呢?

另外,信評混亂的結果,對於海外募資是絕對負面的。

川普妄想全面撤出中國,但他真的有能力解決美國實質生產面的問題嗎?

凱因斯應該很想哭吧...

流動性陷阱!

現金為王?

隨著實體經濟蕭條,未來不論是政府、企業或是個人,大家都急於變現,將導致貨幣政策漸漸失效。

換句話說,單靠貨幣政策卻未配合有效的財政政策,像踩獨輪車一樣,隨時都有失足滑鐵盧的風險。

大量印鈔的後果,就快讓美元挺不住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但誰說只有老美能印,各國央行也大開方便之門狂印,因此...或許會發生競貶的情形。

哪天川普又開始對各國扣帽子,制裁所謂的「操縱匯率國」,屆時大家應該不意外了。

問題是,誰能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

人民幣?

先別笑出來...如果人民幣相對穩健(小貶),也許真能拉抬熱錢的吸引力,加速國際化的進程。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回到美國失業率的問題。

這絕非短期現象,只要疫苗沒辦法真正上市,即便解封...潛在疫情對人們的心理壓力仍在,服務業無法真正恢復正常,對服務業高度發達且依賴的美國來說,衝擊甚大。

當然,以觀光為主的國家,像是泰國和西班牙,也面對相同處境。

不過,我們還是要替FED鼓掌喝采...

Why?

無限QE前所未見,正在重寫經濟學。

重點... 我們都是見證歷史的參與者。



===================================================================

【5/5】

立夏。

炎熱的早暑...氣跑了空頭?

多頭嚴守5日線,牛氣沖天。

放眼列國,似乎沒有強於台股的走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大家都被季線壓著打,唯獨台股力圖扭轉季線翻揚。

所以,台灣的經濟很好?

【2020各國經濟成長率估值】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且不論疫情是否真如表面樂觀,台灣實在沒有基本面的條件可以支撐。

以股王來說...大立光4月營收新台幣46.83億元,MoM為-14%,YoY則是-6%。

乍看之下似乎還好,但這是從去年7月以來,連續9個月正成長後...首度見到負成長。

況且,股王預期5月將比4月差?!

不過,主力今天倒是趁機進貨。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回到大盤。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在0.618的分界,站上可以說是牛市回升,跌破則將展開熊市C波。

就MACD的角度而言,指標持續站穩0軸,雖柱狀體微幅縮小,但中期趨勢似有持強之勢。

拉回連兩日均呈現量縮,對於籌碼沉澱是有幫助的,畢竟昨日資增,今日若持續增加...配合外資續賣,將產生不小震盪。

多方若要重振旗鼓,明日必須表態。

看是以放量至2000億以上,順勢甩開5日線的糾纏、不依不饒地軋空強補,拉出實體紅K為上。

至於空方,務實地以季線10600附近...作為攻擊發起線,畢竟大盤要重返三個月前的高點有難度,不妨確認此波反彈以再度跌破季線收場,再做定奪也不遲。

畢竟,在大趨勢形成之後,多空各有盤算,不管是刻意強拉逃命波、或是賭上V型反轉的最後一擊,都得花點時間,當然...等到轉折出現之時,勇於進場挑戰的人,就能享有最大獲利!

成王敗寇,悉聽尊便。

以上,與您共勉...

===================================================================

【5/9】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終於來到了第34天。

大盤自8523低點以來,尚未出現連續3天的黑K,事實上...

在整個反彈過程中,僅有11次黑K棒。

這代表只有11天是空方佔優勢,而就算您在那些日子都能放空賺錢,以開盤與收盤的實體K棒來算...累計的點數也只有651點。

那更不用說其他的23天,空頭被修理得多麼悽慘。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台積電在這段時間漲了26%,還些微落後大盤的28%,但除了4/17那天法人大買近六萬張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調節持股,反觀融資也是在4/17賣出逾3000張之後,其他時間大部分都是站在買方。

當然,對照法人籌碼,融資並不能影響台積電的走勢分毫,不過可以反映出市場氣氛...

大戶落跑、散戶危機入市?!

集中市場成交值低於1億元的散戶共283萬戶,比起去年第四季238萬戶,單季增加近兩成。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看看美股...道瓊周五持續上漲,站穩了24000點。

但對照,美國勞工部公布 的4月非農就業報告,數據顯示美國 4月失業率飆升至 14.7%,就業人數減少 2050 萬人?!

況且,近期製造業、服務業和商業投資活動等數據...均出現極大跌幅。

然而,面對這些嚴峻的經濟數據,美股為何持續上漲?

除了道瓊指數以外,S&P 500、那指、費半等重要指數,本週漲幅看似不大...但已扭轉疫情下的空頭走勢。

投資人對未來極度看好,認為經濟數據都是反映已過去的股災。

看好經濟復甦的人認為最壞的時刻已過,現在是迎向好轉的未來...順勢進場的時機。

當然,數兆美元的貨幣和財務刺激政策,為股市...不...應該是為所有的風險性資產提供了強大支撐。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美國國債10年殖利率...週五出現久違的彈幅,意味著避險資金開始流回美股?

當然,美元指數走軟也是觀察點。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先前曾經提到,美元指數能否站回101...這個重要的位置,目前有跌落99元關卡的可能,顯見市場對於無限QE的反應正要展開。

加上FED鴿派周四的言論,引發了市場對負利率的揣測。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球股市開始趨於極端。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至於台股是強是弱?

答案應該不言而喻。

===================================================================

【5/12】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上圖是2020年的股災。

下圖是2015年的股災。

同樣是股災,類似的跌幅(30%左右),類似的彈幅(0.618),類似的指標走勢(MACD),類似的量能變化。

2015年的結果,自7203反彈後的第51日,高點約在8870附近開始反轉,其後開始打第二隻腳。

當然,這次2020年的結果...還很難說。

畢竟,當時沒有疫情。

然而,不管是戴著口罩看盤,還是不戴口罩看盤,指數都是同一個指數。

市場不會因為我們的分析而變化。

應該反過來說,我們的分析時時刻刻被市場影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瞧瞧那斯達克指數。

為什麼要看它?

因為它最強。

純粹就技術面來看,美國科技股的走法簡直匪夷所思,一馬平川踏上V轉的康莊大道,一路封閉所有股災的下跳缺口,直取最後2/21的「武漢缺口」。

嘴硬的人會說,這是強弩之末。

說實在的,就算沒成功封閉「武漢缺口」,空頭也是全軍覆沒了。

難怪專家會說,這波行情完全就是在軋空。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要軋到所有投機客斷頭,或是被迫回補空方部位。

事實上,軋空行情悄悄出現時,採用「動能策略」的投資人也跟進,助長軋空力道,等到柴火添足了...技術指標翻揚,那些純技術派的信仰者絕對會加碼追高。

什麼是動能策略?

就是買過去一段時間(如6~9個月)表現最好的股票作多,反之則空。

更白話點講,就是追高殺低,管你是好股還是爛股。

在資金浮濫、基本面不明的背景下,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看看金像電(2368),彷彿處在沒有股災、沒有疫情的世界。

券資比一路升,主力法人愉快地上沖下洗,散戶抬轎時出貨、空方摸頭時軋空,完全勝利。

今天法人主力又大買,量能控的穩穩地...10日線沒破。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亞馬遜也是一樣,疫情反倒幫了它一把,股價推升到神乎其技的境界。

事實上,除了亞馬遜(Amazon)之外,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超微(AMD)、英特爾(Intel)、Nvidia及特斯拉(Tesla),全都是軋空作手的傑作。

Why?

股市狂飆,人們害怕錯過行情(fear of missing out=FOMO),看不懂行情的人,不管對基本面了不了解...最後全都跟著進場。

買就對了!

跟著QE跳探戈。

隨著股價走揚,放空者不死心,停損舊的、建立新的空方部位,結果...

軋空成了周而復始的循環。

回到台股。

2015年那次,軋空持續了51天。

2020年這次,到目前為止才走了36天。

所以,還有15天以上的多頭行情?

別急著下定論。

觀察、等待。

等待空頭的彈盡援絕、杳然無聲。

軋空走勢一旦結束,人為買盤也會消失。

阿門。


===================================================================

【5/14】

川普終於憋不住了...拿出了兩面刃。

負利率。

消息一出,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歷史新低,持續下探中。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那10年期的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專家的預測: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跌至25個基點,然後在2022年達到負50個基點的目標。

也就是-0.5%,如上圖(深色虛線)。

理論上,FED未來讓名目利率變成負值,企圖把錢從銀行逼出來,應該有助於實體經濟。

然而,以先前累積降息6碼...但還是正利率的環境下,帶來的經濟刺激效果...應該差不多。

正面來看,不管是哪種做法...都是為了鼓勵民眾與企業少存點錢,多消費、多投資。

另外,實質利率下降...會令貨幣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支撐資產價格,為民間機構增加財富。

但負面影響呢?

首先,銀行體系壓力會崩潰,當利率往負向趨勢走,會讓銀行的資產報酬下降...束手無策。

為什麼?

面對存款流失可能的因素,包含同業間高度競爭、法規挑戰、政治阻力,最後依然迫使銀行...必須將存款利率維持在零以上。

如此一來,利差縮小...銀行必須減少對企業與民眾放款,否則就是得提高放款利率。

這絕對會拖累金融股的股價,加深惡性循環。

包括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它們提供客戶名目報酬率及對未來的最低保證收益,但在負利率的環境下,因為無法賺取足夠收益,承諾很有可能跳票,破產危機一觸即發。

最後,負的名目利率將會使儲蓄不減反增。

經濟學家稱為...金錢幻覺(money illusion)。

民眾應該認知,實質利率是必須扣除通膨。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理性。

現在,還處在「正」利率的環境,就已經漸漸出現「金錢幻覺」的現象,

那等到負利率出現之後呢?

不敢想像。

===================================================================

【5/16】

520行情?

事實上,必須關注的應該是520過後一個月的走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歷年來每逢520,都會有人藉機炒作,今年520剛好是期貨結算,更是絕配。

然而,以目前台股走勢觀察,即便真的有國家機器運作,也多半採取守勢,邊拉邊出、見好就收的玩法。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34日轉折後的這一周,大盤隨美股震盪向下,雖然周四短破0.618的位置,但週五依然站穩其上。

當然,就MACD的角度來看,柱狀體持續縮減,雙線即將死亡交叉,對於多方而言是個警訊。

成交量的部分則屬中性,雖然並未出現持續量縮的走法,但也未見量能失控的情況。

就上述幾點觀察,大盤也許真的有可能以盤待變,維持箱型整理至55日轉折。

倘若如此,後續就必須觀察蘋概三雄的走法。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台積電力守季線,雖然尚未翻揚,但短天期均線糾結,若外資持續點火(週五買超近9000張),配合政府基金拉抬,很有機會再度向上挑戰高點。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大立光走勢雷同,量縮守季線,但周五黑K外加主力調節、融資增加,後勢宜中性看待。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鴻海最為強勢,股價站穩季線,但主力持續賣超是隱憂,不過基期較低也是事實,畢竟先前漲幅不大,就算再度遭到賣方倒貨,底部支撐也將維持一定強度。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既然講到蘋概三雄,那就得看AAPL的走勢。

蘋果在封閉武漢缺口後,本周拉回整理,周四周五連續兩天開低走高,收出兩根紅色實體K棒,10日線有驚無險地守住,對於台灣的蘋概股來說,這就像是堅忍卓絕的母親,在疫情壓力下...依然顛撲不破,打死不退力抗高檔賣壓,再度彰顯一顆蘋果救台灣的道理。

結論回到520,就外資期貨多單來看...目前仍維持在4萬口以上,顯見它也不願意逆時鐘(誤),應該說是因為台灣受疫情影響小,所以配合政府基金拉抬、賣單高掛,才會出現外資儘管現貨連續賣超,但指數始終未出現明顯跌勢的情況。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最後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台幣走勢,雖然升值格局不變,但央行還是有守住底線,熱錢湧入台灣炒匯也討不了便宜,何時外資才會完成提款,大舉匯出...恐怕才是台股多空的關鍵。

以上,僅供參考。

祝大家周末愉快...

===================================================================

【5/19】

美國銀行,每月都會對200家基金公司進行市調,資產管理規模約為六千億(美元)。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大部分經理人依然擔心...股市將來還得面對第二波疫情衝擊,反彈隨時可能結束。

而近期的暴漲暴跌,將對市場信心造成傷害。

75%認為會出現U或W型復甦。
68%認為是熊市反彈。
25%認為是牛市回升。
10%認為是V型反轉。

在經濟數據的部分,有38%的經理人認為全世界經濟...將在未來12個月內復甦。

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全球PMI數據要到11月份才能達到50(收縮轉變為擴張水平)。

最大的結構性轉變,將是供應鏈重新分配。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73%的經理人...希望企業能夠增加現金流量、改善資產負債表。

15%的人希望增加資本支出。
7%的人希望現金返還給股東。
17%的人認為歐元被低估了。
43%的人認為美元被高估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基金經理人依然持有大量現金(佔總資產的5.7%,上個月為5.9%),現金水平仍遠高於10年平均值4.7%。

債券比重則創下2009年7月以來的新高,持有防疫概念股的比例也創下歷史紀錄。

減持歐元區主要股市市值(降至17%),這是自2012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位。

自2018年9月以來,經理人首次作空新興市場。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本月資金瘋狂湧入美國高科技與成長型類股(如上圖)。

對於未來可能風險的看法:

1.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第二波冠狀病毒。(52%)
2.永久高失業率。(15%)
3.歐盟解體。(11%)

共識...真正有效的疫苗出現,才有機會創造 V型復甦。

對全球經濟的看法:

供應鏈轉移。(68%)
貿易保護主義。(44%)
高稅收。(42%)

不確定因子:免除債務,綠色能源,滯脹(經濟低速增長+通貨膨脹),普遍基本收入(UBI)。

回到台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這兩天出現明確的背離,價跌量增、價漲量縮,MACD柱狀體翻為負值、雙線死亡交叉,在明天520結算之後,多空應該才會出現明確的方向。

先前曾經提過,若空頭失去信心、闃然無聲,也許這波多頭才會退潮。

等待,依然是最佳策略。

與您共勉。

===================================================================

【5/22】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今天台幣再度向30元叩關,結果會如何呢?

外資前兩天雖然買超,但520前可是連連賣超。

光是18日當天就賣超了高達157億元,累計今年以來,外資已倒貨台股逾六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水位。

不過,以前只要外資大幅賣超台股,往往令新台幣匯率走貶,但今年連動似乎不明顯,新台幣匯率反而走升。

這代表...外資賣股之後,資金並未全數撤出,反而轉向其他管道停泊,伺機等待台股買點。

主因無他,就算匯出台灣也找不到適合標的,台灣防疫成果確實較佳,資金自然較為信任台股。

今年以來台幣能夠維持強勁走勢,原因有三:

1.外資的賣超主力多半偏中長期操作,要撤也不是一股腦走,反而有可能先停看聽。

2.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令台灣投資人贖回海外部位,資金匯回台灣...台幣獲得支撐。

3.全球掀起降息風潮,加速債券提前贖回,但台灣在新興市場中...政經情勢相對穩定。

不過,外資熱錢究竟跑哪去了?

根據四月統計,具有外資保管行身分的外銀機構,有幾家被列入台債買賣超前10大,由於比重遠高於過去數值,且它們鎖定到期日較近的短債,引發市場關注。

櫃買中心公布4月債券買賣超金額統計,買超金額最多的並非本土金融機構,竟是法商巴黎銀行,買超金額167.67億元,睽違18個月後再度登上國內「買債王」寶座。

第二名則是中華郵政,買超金額109.90億元,渣打銀行第三(92.29億)、農業金庫第四(75.64億)、花旗銀行第五(57.82億),台灣銀行第六(51.34億)、彰化銀行第七(48.01億)、德意志銀行第八(37.46億)、匯豐銀行第九(29.46億)、兆豐票券第十(17.22億)。

買賣超的前10大金融機構當中,有5家來自於外商銀行。

配合4月台幣曾有一波升勢,外資大舉進入台債市場,疑似熱錢炒匯,短暫賺取匯差,恐怕是央行不樂見的。

但這些炒匯的熱錢,等到台幣回貶之後,還會回到台股嗎?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今日外資賣超290億,期貨多單小減870口。

指數依然出現量背離的走勢,MACD雙線糾結,柱狀體負值擴大,顯然對多方不利。

但能夠就此判斷行情轉空嗎?

對於時間波的操作者來說,苦等不到自己認定的轉折,貿然進場...多空都是枉然。

以目前指數...仍維持在0.618的位置附近來看,中期反彈的格局尚未完全破壞,若全球股市皆然,台股又有可能出現例外的崩跌走勢嗎?

雖然港股受到國安法衝擊,連帶令人揣度兩岸關係緊張,甚至誘發台灣捲入所謂「代理人戰爭」的可能,但冷靜思考一下...真的會發生嗎?

答案應該還是否定的。

原因無他,以目前川普和習近平的動作來看,一個噴口水、一個鴨子划水,其實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

股市在這種政治干擾的情況下,往往都是短期回檔,而事後來看...砍在阿呆谷的機率很高。

不過,現在比較應該追蹤的,反而是台積電的走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在赴美設廠的消息面衝擊下,看多和看空的法人角力中,目前看來是多方略勝一籌。

然而,在今日價跌量增的走勢出現後,對於上檔均線糾結的壓力能否突破,反而出現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旦台積電的走勢反轉,似乎也將影響台股的多方氣勢,是否成為真正的X因子,有待觀察。

最後,小小提醒自己...

市場永遠是對的,順勢操作不吃虧。

與您共勉。

===================================================================

【5/29】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這是三月初...市場對於全球經濟的看法。

確實,疫情帶來了影響,但股市卻在三月下旬見底,反彈至今已逾兩個月。

「當所有分析師對未來看法一致時,未來的情況往往會朝不同方向發展。」

金融市場吃人不吐骨頭。

所謂的專家,正是那些會讓投資人無所適從的股市耶穌。

但行情是真槍實彈的,不可能容許參與者無限凹單、一再復活。

以台股而言,能逃過8523的崩盤,逢低買進...續抱至今一張不賣的人,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人面對龐雜的市場資訊,卻不知該如何判斷,這就是穩定獲利的罩門。

「Consensus,always right?」

市場共識,真的是對的嗎?

近期的極端天氣,正好為股市下了最佳註解。

你必須敬畏市場,風暴過後、雨過天青,反之亦然。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過去一周,台股經歷了上沖下洗的行情,對照美股道瓊堅挺的牛市,似乎稍嫌弱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台積電依然沒能打開那朵麻花,今日甚至爆量收黑。

可以確定的是...市場共識已經轉變,成就了三月低點不會再破的多數決。

想像一下,股市如果成了選舉,每個人的下單平台成了投票所,將會決定行情的走向。

但螞蟻...真的能夠搬象嗎?

市場出現害怕錯過行情的情緒(fear of missing out),科技股、景氣循環股、小型股百花齊放,推升S&P500的本益比跨越23倍,創下千禧年網路泡沫後的新高。

散戶,成了支撐這波行情的螞蟻。

美股展開反彈以來,免費下單軟體Robinhood用戶(通常是散戶),持有Russell 3000的股票水位,狂增2倍。

而其中最受矚目的股票,包括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 Group Inc.)、嘉年華遊輪集團(Carnival Corp.)等均赫然在列。

明明該是受創最嚴重的航空股、觀光股,竟然最被散戶看好?

熊市反彈成了無基之彈,甩開經濟包袱,令股市續漲。

這就是所謂的痛苦交易(pain trade),意指讓投資人大感意外的市場波動。

線上交易如雨後春筍勃發,吸引全新型態的散戶,每天掛單買零股的大有人在。

近期生技股的成交量持續攀高,甚至高於企業在外流通股數,代表當沖盛行。

種種情況與當年網路泡沫年代...散戶瘋狂買進網路股的現象極為類似。

結局會如何呢?

拭目以待...

===================================================================

【6/6】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Bull-starting/down-bear》

面對飛天神牛,狂熊黯然低頭。

近期美股讓許多專家跌破眼鏡,這種無基之彈、利空當利多漲的行情,真的是牛市回歸嗎?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Bull Market or Bull S#*t?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利空,市場就是拒絕下跌,迫使投資人前仆後繼...加入了反彈行情。

其中,有許多「非常不情願」的看空者,買進股票只為了等待適當時機倒貨,清洗戰場並打壓行情。

當經濟問題變成老生常談,只會令市場感到麻痺,因為股票依舊打破傳統邏輯...創新高。

那種多空之間的往來,就像男女調情的唱和,只等最終的高潮來臨。

周二美股爆量之後,並未出現空方期待的背離,最終,還是順勢突破25000的反壓,朝向更高的區間邁進。

市場對於利空的解讀很簡單,優於預期就變成利多,代表景氣復甦不遠。

傳統的經濟模型,衰退通常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惡性循環令經濟不斷下滑。

但反過來看,只要出現任何稍微好一點的數據,都會被放大為復甦的跡象。

這通常是許多投資人用以觀察衰退結束...並尋求景氣再度回溫,誘發牛市出現的訊號。

但在目前來看,這種邏輯已經變成弔詭的投機行為。

全球經濟因疫情封鎖了三個月,因此,重新解封都無法視為真正的復甦。

原因無他,過去三個月中...被抑制的消費需求,令全球經濟經歷重新洗牌,供給斷鏈要恢復得等一段時間。而失業問題依然存在,就算短期數據稍微回彈,但還是有潛在的失業數據尚未浮出檯面(紓困失敗的企業)。

長期來看,這終將導致消費支出減少,這正是經濟衰退的主因,所有的惡性循環都是這樣開始的。

《較低的支出→較低的公司利潤→削減成本→更多的工作損失→較低的支出》

這樣的循環週期,未來三年將會持續演出。

但不幸的是,大多數投資人,把利空解讀為利多:

只要沒有變的更差、就該買進股票。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台股當然也不例外。

所以,高點會在哪裡?

突破12197?

還是再加個500點,上看12682?

我想,沒有分析師敢斷言吧?

但是,小弟竊以為...即使是目前最樂觀的人,也很難100%相信行情一定會突破前高,因為沒有跡象表示經濟全面復甦,而企業收益都回到過去榮景。

再回頭看看美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標普500指數,2020年的每股收益估值從177美元下調至120美元。

這意味著,目前市場的PE值已經被推高至26.7(先前高點為28.3)。

其實,當時經濟「真的很好」時,平均本益比也不過19,但這也算是偏高的指標,前提是債券殖利率低且公司收益在增長。

所以,目前的景氣肯定不是這種情況,以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目前的PE值實在無法被取信。

但多頭會說,為什麼要停止買進呢?

這就是市場泡沫。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最後還是回到台股。

1990年的科技泡沫、2000年的網路泡沫、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都是前車之鑑。

當初市場噴出的幅度都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原因無他,喊進的聲音令選股邏輯全然脫節。

直白地說:「就是要貪婪!」

目前的行情亦然。

當新聞開始統計市場開戶數,甚至零股買賣...前兩天還看到台積電「散戶持有率創新高」的新聞。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外資小兒回頭大買三天,台積電的300元終於突破,麻花打開了...散戶笑逐顏開。

殊不知,許多空手者...不知不覺被市場扭曲了心態,成了勉強買進的多頭。

因此,如果不理性的狀況持續,請做好心理準備,多頭將延續更長的時間。

直到某天,人們終於意識到...肺炎疫情重創實體經濟,相較前幾次泡沫危機更為嚴峻,開始警惕手中持股的位置時...

這些穿著牛皮的熊,才會從假寐中醒來,狂砍手中持股。

是的,這是前所未見的行情。

因此,市場以前所未見的方式發展,並不奇怪。

如果您目前空手(或放空),行情令您心悶難過、只想倒頭大睡,請記得...睜開眼睛睡覺(保持理性與警惕)。

熊市總是來的令人措手不及,當人們終於發現經濟問題依然沒有改善時,市場將會突然崩壞。

當時機來臨時,不論多空....都應該保持理性。

切莫人云亦云,被非理性的情緒淹沒,清醒地切換腦袋,做出正確決定。

以上,與您共勉。



===================================================================

【6/13】

金融市場經過了驚滔駭浪...創新高後重挫拉回的一周,最受矚目的主角是什麼?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是的,就是匯率。

相較於美元貶值的幅度,新台幣匯率在近期升幅簡直匪夷所思,也令國內出口產業受到影響。

台幣一枝獨秀的升值,亞幣表現相對弱勢,究竟這波台幣升值後勢影響如何...值得玩味。

此波台幣升值,主因自然是FED的無限QE,由於美國利率已經降到0%到0.25%,引導美元走弱之下,熱錢便往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地方流動,台灣在防疫表現相對較佳,吸引了外資進駐。

小弟先前的文章也曾提到,許多外資在前波對台股賣超之後,資金並未匯出,反而留在台灣等待進場時機,果真在這兩周...等到了突破平台整理區的時機,釋放追高軋空的買盤。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就連大盤拉回的下半周,外資依然站在買方。

且不論外資究竟心態為何,就指數位階來看...這必定不是一個相對好的進場點,反而有機會落實了「高點通常是外資買出來」的揶揄論點。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回觀亞幣,日圓升值幅度較大,人民幣因為管制較嚴,雖然對美元微升,可是相對亞幣卻是貶值的。

由於人民幣相對台幣貶值,不利於台灣的產品出口至大陸。再加上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品,有許多是上游的產品或是零組件,這些產品都是要送到大陸組裝之後再外銷出口,而出口又大多是以美國為主要的目的地。

因此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對於以大陸為生產基地從事組裝加工,再出口到美國的產業更加不利。

所以,這一波的台幣升值對台灣的出口產業影響相當大。

更別說是中美貿易戰的衝擊,如同雪上加霜,為許多台灣中小企業埋下日後爆雷的引信。

總之,受到美元大幅走弱的影響,令國際熱錢大量湧入台灣,造成資產泡沫的跡象。

房地產正是寫照,雖然台灣經濟尚未復甦,但在預期台幣升值的熱錢進駐下,已有部分的房價蠢蠢欲動,挑戰前波高點,政府在紓困時期,非但不可能打房,反而因降息而助漲房市,這令長期盼望房價合理化的升斗小民...為之喟嘆不已。

而未來台幣的走向,還是要取決於國際間的經濟走勢,尤其是中、美兩國之間的態度決定。

短期來看,中國在川普總統的選舉語言衝擊下,不得不做出些許退讓,但人民幣依舊維持緩升的局面,這對於中企在全球布局的一帶一路,似乎出現了另類的斷鏈危機。

不過,長期來看,大陸已經累積了逾三兆美金的外匯存底,雖然受到疫情衝擊、國際熱錢大舉外逃,但這樣的數字依然相當驚人。

回到台灣,80年代也曾面臨匯率大幅升值的壓力,雖然產業結構適時從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轉型至少附加價值高的高科技產業,但也因為股市、房市嚴重的泡沫,留下不少後遺症。

此次面臨台幣可能進入長期升值的趨勢,我們應記取教訓,再次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也要針對股市、房市可能產生的泡沫,提早預防。

目前發生於世界兩大強權的貿易戰爭,何時休止尚不得而知,而台灣夾在其間難免會受到衝擊,我們雖然不希望經濟因此蒙塵,但如何應對資產泡沫卻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全球市場依然以美股馬首是瞻,過去這周每天波濤洶湧,FED發表對未來經濟憂慮的言論,但頗令外界霧裡看花,因為這並不是華爾街大頭們想聽的,也許負利率是毒藥、會產生金錢幻覺,但川普最後會不會逼鮑爾乖乖就範,令美國這頭世界最大的金融巨獸,步入歐日負利率的後塵,值得玩味。

若成真,我們也不必太意外。

股市零風險,可能不是笑話。



===================================================================

【6/20】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索然無味的一周。

不論美股、台股,均受制於10日線壓力,呈現區間震盪。

這令多空雙方都不敢輕易跨越雷池,一步錯步步錯。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美國失業率雖然稍微下滑,但仍在高檔,但道瓊指數完全反向,經濟學者快被搞瘋...

自新型肺炎爆發以來,超過數千萬美國人申領失業救濟金,失業率從低檔猛爆性飆升,直入雲霄。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預測,美國的失業率Q1為3.8%,Q2約14%,Q3約16%,Q4約11.7%。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令人擔憂的則是CBO預計...失業率將維持在10%附近,直至2021年底。

所以,川普大肆疾呼的樂觀言論...第二季過後經濟就會回復正常,笑話一則。

股市爲何反彈?

自3月23日觸底以來,標普500指數已回升三成有餘,幅度之大對照失業率簡直匪夷所思。

簡單解釋,股市是領先指標,其價值是源於對未來的預期 。換言之,股票價值來自未來所有預期現金流的現值。

過去數月以來,美國發生了不少改變預期的事件:

1. CARES法案

《新型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簡稱CARES Act)已於3月27日獲簽署成為法律。

法案為經濟刺激措施提供資金,當中包括增加每周600元額外失業救濟金、透過薪酬保障計劃(PPP)發放小型企業貸款,以及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貸款和補貼,以協助航空公司等陷入財務困境的產業。

2. 疫情曲線已壓平

雖然美國仍有二波疫情的疑慮,但許多重災區的每日新增病例顯然已見頂。

此外,美國大部分醫院的使用率亦遠低於上限。雖然擺脫疫情還需要時間,但與3月相比,疫情壓垮美國醫療體系的可能性小得多。再者,曲線壓平促使某些州份開始重啓經濟,有助民衆重返工作崗位,推動經濟開始反彈。

3. 疫苗與解藥

臨床試驗顯示吉利德科學(NASDAQ:GILD)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對新型肺炎重症患者有效,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發放緊急使用授權。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 Soumya Swaminathan 表示,今年全球可望產製數億劑武漢肺炎疫苗,並在 2021 年底前達到 20 億劑的生產量。

全球正在開發中的武漢肺炎疫苗達 124 種,其中至少 10 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4. FED

美國聯準會將利率降至零,推出無限QE。

CBO預計Q2的GDP將下降39.6%,但Q3將反彈23.5%,而2021年GDP將回升至2.8%。

5.金融業

鮑爾已經宣告利率在2022年以前都將保持在0,而2021年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僅為0.7%上下,銀行透過放貸和收利息來賺錢,利率處在如此低水位將使利差空間緊縮。

更有甚者,失業率上升將導致貸款違約潮,在經濟復甦前,銀行業有可能會承擔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上述幾點,都已經被金融專家說破了嘴,多空各自論戰。

但重點來了,預測並不代表肯定發生。

再者,新型肺炎的疫情仍充滿未知數。

沒人能確定這場大流行的疫情何時結束,是否會出現反覆感染,這直接影響經濟重啟的時間表。

所以,實際失業率的升降將令人玩味。

結論,價值投資。

買入經營穩健、資產負債表OK的公司,正是華倫•巴菲特的做法。

巴爺名言:「簡化投資,在對的時機挑對的股票,公司表現良好,就應該繼續持有。」

但在被川普嘲笑之後,他會怎麼做呢?



===================================================================

【6/27】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標普500指數回測前波平台整理區間,該跳空缺口正是扭轉熊市的重要關鍵,看來3000點之爭...將成為下周多空關鍵。

另一方面,疫情轉趨嚴峻、新病例大幅飆升,市場擔憂情緒隨IMF警告全面爆發...

全球經濟的衰退情況,可能遠比4月作出的預期更為嚴重。

美股臨淵震顫,經濟V-U-W型復甦?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平心而論,這樣的跌幅還不足以說服多頭退場,即便趨勢已出現反轉危機,但還沒有顯示自我維持的風險偏好出現崩潰。

直白來說,美股的散戶投資人...信心可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不過,若疫情持續延燒、外加經濟復甦預估不佳,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投機者將越來越膽怯。

由於基本面充滿不確定性,許多人開始堅信技術面的指標,換句話說,就是隨勢浮沉、追高殺低。

然而,在風險增高的趨勢下,避險需求也隨之提高。

美元必然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

幸好FED先前曾有短暫的升息作為,而憑藉著當時的利率優勢,美元成功扮演著終極的避險貨幣角色。

不過,隨著0利率與無限QE出現,美元劇烈反應出市場的避險情緒,其敏感度遠高於預期,這頗令人玩味...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以USD/JPY來看,套息交易平倉有利於日元,而純粹的流動性需求有利於美元。

看到這邊,也許您會覺得...與其執著於理性分析,不若無腦相信市場來的輕鬆?

但對於小弟而言,集體的風險偏好情緒(無論看漲還是看跌)...最終還是會決定市場趨勢。

而新冠疫情就是這樣一個X因子。

隨着美國過半州的病例數再次上升,醫院所面臨的負擔難以想像...可能會成為再次封城的臨界點,這或許會迫使川普再次面對經濟閉鎖的危機。

外加一條:IMF在6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全球經濟預測從4月的負3.0%...進一步下調至負4.9%。

反觀先前NASDAQ頻創歷史新高...扭曲了市場恐慌,令投資人陷入軋空手的窘境,紛紛改弦易張地瘋狂搶進科技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如今悲觀的預期自然牽動市場情緒,其反向後座力宛如一把指向華爾街的來福槍...不...應該說是大砲,令人玩味。

最後一個重點。

Fed 週四宣布對美國大銀行三種情境的壓力測試結果:

銀行業面對新冠病毒帶來的經濟衰退,將導致重大資本損失的惡果。為了防患未然...將限制大型銀行派發股息,且至少到第四季之前禁止執行庫藏股。

可想而知,銀行股應聲下跌。

Fed 並未透露各家銀行在疫情分析下的表現如何,但在最嚴峻的「W 型」經濟復甦狀況下,34家受測試的銀行,可能遭受的合併貸款損失...多達 7000 億美元。

就算銀行能撐過嚴峻、動盪和長期的經濟低迷,但資本適足率必將降至最低門檻。

有鑑於此,監管機構對銀行第三季能向投資者派發多少股息設下新限制,銀行不能支付高於第二季股息的金額,且付出的金額也不能超過前四季的平均淨利。

至於禁止庫藏股,其實也是宣示罷了...大型銀行在疫情期間早已自發性地暫停庫藏股。

但Fed確實是史無前例...自2008金融危機以來,首次改變對銀行壓力測試的作為。

原因無他,若出現最差的情況,銀行的資本水準將下降至 7.7%,某些體質不佳的銀行更危險...將貼近4.5% ,有可能點燃金融危機的引信!

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

Smead 資本管理公司投資長Bill Smead 表示:「這不過是長期投資的陣痛罷了。」

他運作的基金持有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等金融股。

回到台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可以肯定的是,外資面對美股回檔,確實陷入兩難的局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但就台幣走勢看來,熱錢仍不願離開台灣,至少短期內看不到全面撤離的理由。

雖然基本面存有疑慮,但不論技術面或籌碼面,都看不到明顯的敗象。

不過,我們雖然無法預測多空孰勝,但可以選擇的是...

端午立蛋萬一破了...別留下來洗碗。

===================================================================

【7/5】

就三個月,沒錯...短短三個月,美高科股完全扭轉空頭,完成史無前例的島狀反轉。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如果說牛市已復返,這看法太樂觀了嗎?

沒錯,市場仍有雜音。

美國疫情二次爆發、FED看法悲觀、散戶搶進、大選不確定性升高。

但這不過是空頭安慰自己的藉口罷了。

自5月開始,美國50州陸續重啟經濟,當然,其中較早復工的18州...出現了病例增加的情況,但相對的...也有16州的新增病例在下降,這反而沒有被大肆渲染。

FED在6月10日宣布將會維持零利率至2022年底,顯示對經濟預期悲觀,但這符合市場預期,不若3月FED的降息六碼,引發市場譁然...所以,維持零利率的政策反而展現FED護盤的決心。

散戶搶買高科技股,就能推高本益比?

這顯然高估散戶的力量。

確實,美國散戶投資人今年新開戶狂增百萬,交易量和資產凈值都顯著增長。

但實際上,美國散戶僅占市場不足3%的成交量,算上槓桿交易的衍生性商品,其交易量也不到12%。

機構法人仍然是市場主力,螞蟻搬不動大象。

川普民調落後,本人都承認有可能敗選。

但在歷次美國大選行情來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獲勝,對於股市影響都不顯著。

事實上,偏向華爾街的共和黨,其執政期間股市表現更差,平均收益率僅為1.71%,對手民主黨則是10.83%。

然而,回顧過往美股崩盤,根本原因都是經濟前景和企業盈利達不到預期。

換句話說,就是基本面的地雷。

「黑天鵝」事件。

誰會是下個雷曼兄弟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德意志銀行?

近年來虧損數十億美元,又逢新冠疫情衝擊,加上其連動華爾街諸多大咖的後門,被認為是可能的地雷。

然而,法蘭克福匯報報導指出:「德銀有充足的資本度過嚴重的經濟危機。」

該行高層人士Lewis表示,德意志銀行有能力在不過度弱化股本基礎的情況下,吸收目前可預見的負擔。

這家德國最大的銀行,近期宣布上調信貸損失準備金至8億歐元,超過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好吧...銀行家總是嘴硬。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標普500指數目前的本益比約28倍上下,遠超過2008年高點,比肩1929年高點。

經濟危機造成的股災,本益比會修正至15倍左右,2008年就是如此。

IMF近期屢屢下修今年全球GDP預測,示警這堪比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但投資機構對經濟前景相當樂觀,V形復甦的預期占大多數。

Factset公司預測數據顯示,市場預期標普500的企業,平均營收成長率,2Q為-11.5%,3Q為-5.7%、4Q僅為-1.4%。

2021年將大幅正成長,營收成長率為8.6%,營益率則成長27.8%。

回到IMF的經濟展望,2021年也是相當樂觀。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果真如此,甚好...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未來實際值未達標,也許空頭將會化身半澤直樹...

加倍奉還。

FED種種「放水」行為,只提振風險資產市場,完全無助實體經濟,反而增加債務風險,擴大貧富差距,實質消費依然萎靡,GDP成長缺乏支撐。

在此同時,程式交易令市場劇烈波動。

投資人發現基本面不如預期,開始賣出,就會引發連續大規模拋售。

這解釋了美股今年以來,下跌和反彈無論時間與空間都創下新紀錄。

不過,股市也許能夠短暫與基本面脫節,但在最終還是得回歸現實。

2009年底至2019年底,美國實際GDP增長低迷,年平均成長僅為2.2%,但股市卻在FED及歐央的QE政策支撐下,年平均成長高達11.2% 。

但歷史告訴我們,股市終將回歸基本面,股價泡沫化、啟動破產循環,直到市場供需平衡後,才會完全觸底。

美國破產潮...才剛剛開始。

2000年的網路泡沫、2008年的金融海嘯,殷鑑不遠...隨著經濟危機逐步展開,股市至少得面對18個月以上的修正,才能真正觸底。

歷經生聚教訓的投資人,如果認為這次僅用三個月...就能完成修正,大概是過分樂觀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不過,武漢缺口回補在即,小弟這篇分析...恐怕只能落得杞人憂天、庸人自擾的評價吧!

多頭噴出的最後盛宴在即,還是別掃大家的興,等著看火山爆發的軋空大戲囉!!



===================================================================

【7/12】

如今看來,2008年的次貸海嘯成了笑話一則。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高科技咧嘴狂笑,QE產生的資金狂潮,擁戴矽谷鉅富們登基...創造無數王朝。

華爾街貪婪如是...陰詭設計金融商品,包藏禍心的代價,創造嚴重貧富不均的社會。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放諸四海皆準,未來30年不會改變。

當年的華爾街運動,會不會重來呢?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站在股市金牛身上...這是黑天鵝的最後一支舞嗎?

十多年來,「量化寬鬆」政策確實救了股市、房市,從苟延殘喘到百花齊放,各種指數屢創新高。

遙想雷曼兄弟當年火燒屁股,美國政府卻放手其倒閉,沒想到這一把火...就這麼燒出了QE!

貨幣政策是藉利率調控資金成本,目的是為了實體經濟。

但零利率,等同消滅了利率政策,Fed搞出量化寬鬆,美其名是增加流通性,其實跟注射毒品沒兩樣。

量化寬鬆就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購入國債、房貸債券,令商業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講白話點...就是「無中生有」。

「量化」,就是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俗稱..印.鈔.票!

「寬鬆」,則可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放寬對不良資產的認定。

柏南克的名言:「量化寬鬆帶來刺激效果。」

恐怕現在這樣的景況,已不能光用刺激二字來形容。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是的,你沒看錯,FED資產負債表規模飆破七兆!

上次QE,從8000億升到4兆3000億,花了四年多的時間。

這次,從3兆6000億升到七兆,僅花了兩個多月時間。

鮑爾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然而,美國的實體經濟,無法吸收多少流動性,就算全部重啟...也無法消耗如此規模的流動性。

重啟經濟說來簡單,但光是就業人口的回流,行業結構的輪轉,都要耗損大量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恢復信心,這可不是川普幾句推特就能帶過。

所以,實體經濟無法消化的...自然流向資產市場,加上債券收益率低,熱錢遂蜂擁擠入股市,尤其是明星股(如尖牙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何其諷刺...專家擔心經濟復甦遙遙無期,但散戶遊資卻勇往直前,積沙成塔、聚少成多,不斷吹起股市泡泡。

就算拿漲勢較溫吞的S&P500來看,對照去年同期的失業率僅3.5%,如今則為14.7%,這就是證明。

但正因如此,流動性與基本面持續拉鋸,勢必造成未來股市的動盪。

但可不只是美國央行這樣搞而已。

中國人行資產負債表也膨脹逾2兆美元。

日央則為3.6兆美元、歐央約2兆。

美、中、日、歐過去10來年,釋放12兆多美元,接近中國1年的GDP(13兆美元)的水準。

台灣央行自然不能與其相比,但股市表現可不能等閒視之。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回頭想想,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時...提出的「萬點健康論」,如今可謂先知。

台股上萬點自然是因為熱錢湧入,但受惠的也是富人,也就是擁有較多資產(股票、不動產)的人生勝利組,對照一般市井小民,資產卻是微不足道。

股市創新高讓富人賺進大把鈔票,諷刺的是...他們可能是用低利貸款來賺錢,發揮最大的財富槓桿。

退休族靠養老金、儲蓄過活,如今在低利環境下,有的也想解定存投入股市,原因無他...

股市零風險



===================================================================

【7/19】

還有招嗎?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道瓊總算表態上攻,但歷經數日震盪,多方退守5日線,後市如何...沒人說得準。

事實上,美股來到高檔(尤其是科技股),而美債殖利率維持低檔,黃金、原油大玩洗刷刷,美元指數守穩96,顯示金融市場多空紛陳,大家對經濟復甦都抱持保留態度。

疫情和重啟議題,深深考驗各國政府,救人或救市各有見解,然而疊床架屋的政策緩不濟急,全球資產卻弔詭地陷入泡沫循環。

當然,身為火車頭的美國,經濟數據是不錯的。

6月零售銷售數據超出預期,產能利用率連續三月反彈,升至66.86%,主要在汽車銷售反彈,加上食品業持續增長帶動,遠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但卻較5月數據下滑。而眾所關注的失業狀況,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較前周小降130萬人,差強人意。

值得玩味的是,FED經過前月的縮表後,本月又開始擴張,顯示QE仍將持續。

至於新招嘛...

柏南克和葉倫,在上週五眾議院的聽證會上都如此表示:「FED可能會實施殖利率曲線控制」。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何謂「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

簡單來說,Fed會對特定天期的美債設定殖利率區間,並透過買賣將利率維持在此區間。

如此一來,無限QE就成了安定股民的口號,實際上就是看情況辦事。

日本早在2016年做了示範,將10年公債控制在0利率,日央購債金額也從每月100兆陡降至6兆日圓。

不過,Fed比較可能效法澳洲,將2至3年期的殖利率釘在0.25%,設法撐過經濟復甦的難關。

但要注意的是...日央持有過半的日本公債,且大額投資人多半都是長期持有,這和美債不同...後者流通性廣佈全球,一開始還是要靠大規模操作,這會導致價格僵固、美元貶值,降低購債意願,不利於刺激經濟。

而FED維持低利率早晚會造成通膨,屆時為了對抗通膨,依舊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傷害。

可是,總不能看著時鐘倒數...等炸彈爆炸吧?

舉例來說,FED一反前週賣出36億美元的MBS,本週又買回226億。

這也算是對市場信守承諾,畢竟先前鮑爾保證每個月會買400億嘛...

知名學者安東尼·桑德斯(Anthony B.Sanders)表示:「隨著FED繼續用流動性充斥市場,十年國債的波動率仍然很低,讓抵押貸款利率處於歷史低位,房市也不至於崩潰。」

當然,這又肥了那些華爾街之狼。

MBS的投機者笑呵呵...因為借款人獲得再融資的機會,絕大部分取決於貸款期限內的利率波動。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將迫使FED進行更多的干預,更低的抵押貸款利率。

幸好楊總裁只是維持目前的利率水準,否則台灣房市恐怕真的回不去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至於台股,也用不著費力分析了。

外資沒有大賣,量能未見失控,MACD糾結,指數高檔震盪,散戶信心十足。

依然...零風險?



===================================================================

【7/26】

Bravo!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週五美股跌,但台積電ADR大漲,表現值得喝采!

台積電之於台股,一如引擎之於汽車。

台股近期能有世界級的表現,台積電功不可沒。

市值最大(逾台股2成),其股價上漲1元,加權指數約漲9點,成為外資法人操作指數的最愛。

台積電低於百元,其股價乘以一百就是加權指數。

100-200元,則乘上50,200-300元,乘上40,周一突破四百元,應該乘以30。

換句話說,台積電站上400元,加權指數保底12000點。

過去30年,買進台積電長期抱牢,報酬率超越大盤,遠勝其他權重股與ETF。

不過,台積電的股東結構中,近八成是外資。

至於台灣法人,國發基金持股近7%、壽險及勞退持股約1%,散戶持有比重低於8%(還得扣除員工持股)。

國發基金早期曾持有四成台積電,但其後逐年降低持股,少賺近2兆元。

勞退基金則是在近年積極加碼,成為前十大股東,如今成了大贏家。

外資法人以新加坡主權基金為牛首,持股近3%。新加坡政府從2005開始一路加碼,持股大幅增加1倍以上,而且幾乎是只買不賣,報酬率早已超越10倍,堪稱先知...操盤人中也有來自台積電的重要成員。

相對來看,荷商飛利浦就成了冤大頭,持股曾超過兩成卻在2005年全部出脫,當時一次賣掉193萬張台積電股票,以每股62.3元賣出,市值達1200億元。

這一買一賣,也成了股市這種你丟我撿、人棄我取的最佳寫照。

問題是,散戶為什麼不敢買?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散戶心理。

「沒錯,台積電是好公司,但股性很牛,所以抱不久。」大部分人應該這麼想。

不過,星期一過後,可能會產生變化,我們可以看看上圖的法人與融資、主力的動作。

回到美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道瓊步履蹣跚,雖然多頭格局未破,但終究不如科技股(那指、費半)的表現。

但川普還沒投降,華爾街也決心力挺,預料還是會驚驚漲到總統大選前...方見高點。

若未來財報展望不佳,加上美中南海角力,美股可能會陷入整理,但這還是多方盤。

指標族群還是科技股,尖牙及特斯拉只要不投降,資金行情依然會吹漲這頭泡沫牛。

但泡沫終歸是泡沫,如果第二季獲利真的不如預期,或突然爆出下半年展望不佳的利空,美股修正可能會來的又急又猛。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至於台股,多頭氣盛,分析師喊到13000點已是保守,上看15000甚至20000點大有人在,融資預料將會續增,散戶等著開香檳慶祝12682點重現。

不過,拉台積出中小的疑慮未除,IC設計、生技股近期股價投機,還是得要小心。

重點在台積電,若台積電漲勢能撐至八月,或許其餘投機股可以等待跌深反彈。

但如果美股出現連續重挫,台股修正幅度加大,須提防主力及公司派趁機倒貨。

結論,台股零風險的時間...所剩不多?



===================================================================

【8/2】

那斯達克持續上演著...驚險的奇幻旅程。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那斯達克孕育出許多新創產業,無數明星公司引領美國經濟發展創新,腳步確實領先全球。

儘管德日兩大工業強權苦苦追趕,但絲毫無法撼動其差距。

在疫情肆虐之際,除了生技股之外,就屬納斯達克最令人感到驚懼。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兩者都扮演著美國經濟重啟的X因子。

若能挺過疫情這關,美國確實能夠繼續偉大下去。

但卻與川普無關。

股市投資人,永遠都會為上漲和下跌找理由,但川普就算連任,疫情就能消解嗎?

回想2016川普當選時,說什麼要請金正恩吃牛排,又要中國打北韓,在美墨邊界築高牆,提議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

種種看似荒謬的言論,都是為了選舉。

如今川普拉抬股市,也是一樣。

什麼民調他都不看在眼裡,只有股市。

事實上,川普若能連任....也不令人意外。

他操控著美國民眾的心理,整盤棋局早已掌握,只差落子。

投資人對他又愛又恨,因此而看多看空都有...但川普並不在乎自己是否連任,所以才會在先前接受福斯訪問時,演出荒腔走板的對談。

對他而言,連任是撿到的,若是無法連任,想從股市提款反而更容易了。

川普深知美國國力衰退,所以刻意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拔河。

如此一來,美國還是能夠扮演世界唯一強權的角色。

那麼,美元的地位就保住了。

全世界將為這場瘟疫買單。

得利者就是華爾街。

拜登當選,聯準會主席鮑爾會改弦易張嗎?

答案不言而喻。

回到台股。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與其討論萬三會不會站上,不如思考萬三站上後,會發生什麼事?

台股零風險的時間將屆?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8/8】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週五金價雖然拉回,但仍站在2000美元之上,在5日線未跌破前,多頭趨勢不變。

全球熱錢炒作風險性資產,相對的...黃金成了避險工具,遂造就了兩者同漲之勢。

疫情尚未平息,美中爭端不斷、川普選情不看好,推升避險需求,在全球央行大玩QE的背景之下,實體經濟與股市脫節,有風險意識的投資人自然會買進黃金。

他們認為泡沫必然會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黃金沒利息,但被視為準貨幣,美元預期貶值,黃金就成了可靠的保險。

表面上,美元走弱、非美貨幣升值,但更深一層看...若各國持續QE政策下去,這只代表購買力下滑,全球貨幣失去相對價值,說白了...貨幣總量快速膨脹,價值減損讓錢變薄,受害的是底層人民。

有錢人可沒管那麼多,持續炒作風險性資產,逼迫資金遠離實質負利率的銀行,不敢買股票的...就買黃金,當作付保險費,以防資產泡沫發生。

已有國外分析師看好金價漲破4000美元,您敢說這是天方夜譚嗎?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至於台股,自8523見低以來,每逢時間轉折均是向上,都已經過了89日的考驗,依然維持高檔整理姿態,量能未見失控,下一個144日的時間轉折,適逢美國大選,答案應該相當有趣。

還是老話,台股零風險...只是時間何時結束,沒人能確定。



===================================================================

【8/15】

一週過去,又是新的一周到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道瓊如預期中展開補漲行情,已過前高、震盪躊躇。

市場關注全球三大央行,美澳及歐洲央行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寬鬆。

8月21~23日,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眾行長是否會討論如何擺脫QE的泥淖?

另外,重磅加碼的是OPEC+聯合部長級會議,預計不會調整協議內容。

但是,以伊拉克為首的未達標產油國將會受壓,或許會對油價產生影響。

8月21日,各國也將會公佈製造業PMI。

以下是重點整理:

8月17日:日本2QGDP公布、英國脫歐談判。

日本的數據預料不會好看,受到疫情衝擊將創自1955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可能達27%。

這意味著,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經濟將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原因是貿易緊張局勢,加上銷售稅上調,最後是疫情的衝擊。

然而,經濟大幅下滑提供了安倍更多的藉口,為維持企業和家庭的生存而採取大規模振興措施。

此外,日本為期五週的全國緊急狀態,重重打擊了第二季的消費,民眾足不出戶、企業倒閉,汽車相關出口產品的需求疲軟,奧運延期雪上加霜。

因此,日央勢必展開新一波刺激政策,引起市場關注。

至於英國脫歐進展,愛爾蘭總理表示同意...英首相強森說法:「達成關稅、免配額自由貿易協定,是絕對必要的!」

不過,脫歐談判重啟過程中,英歐雙方意見分歧,令無協議脫歐的擔憂情緒回升,重點在漁業和金融准入議題上僵持不下。

但歐盟方面似乎願意讓步,英國立場軟化,也緩解了部分壓力。

英央最新決議表示,經濟復甦比預期中好,淡化負利率預期,支撐英鎊走勢。

若脫歐局勢轉佳,將淡化市場不確定性,對於英鎊有利,反之則將引爆炸彈。

8月18日:澳央動作、美國房地產數據、API原油庫存數據

8月4日澳央決議利率按兵不動,但自8月5日開始在次級市場購買公債。

澳央主席洛威表示,維多利亞州疫情爆發,拖累3QGDP近2個百分點。

至於美國的房地產數據,要看營建許可和新屋開工率。

近期美國房市受房貸利率下滑刺激,促進了市場買氣。

同時,疫情蔓延迫使公司允許員工居家辦公,刺激低密度區域的房市需求,令房地產市場復甦。

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將提振市場對於經濟復甦的預期,對美元構成支撐。

但若是曇花一現,表示美國經濟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API原油庫存數據方面,對於需求復甦的預期是近期支撐油價的主要因素。

油價持續反彈,主因數據顯示,原油、汽油和餾分油庫存均下降,煉油廠產能加開以應付需求。

儘管經濟仍有下滑疑慮,加上國際緊張關係,但隨著市場逐漸消化疫情,且OPEC+創紀錄減產,油市逐漸從供給過剩...轉向供應緊縮,油價也獲得支撐。

EIA庫存報告溫和樂觀,隨著美國追加上兆美元的振興計劃,疫苗進程出現曙光,全球逐漸重啟經濟,都令原油需求展開復甦,預料在2021年前仍將上升,加上OPEC+減產,以及美國頁岩油產業疲軟,顯示在未來四個月,庫存將持續減少。

只要API數據延續先前持續下滑的趨勢,油價將高檔震盪。

8月19日:英國經濟數據、OPEC+聯合部長級會議、EIA數據、FED紀要

市場關注英國週三公布的CPI、PPI、零售銷售和工業訂單數據。

英國國家統計局8月12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QGDP萎縮20.4%,創下史上最大季度降幅。

肇因於英國2Q實施封鎖時間過長,佔英國經濟80%的服務業,嚴重受疫情影響。

若7月的數據延續6月疲軟的局面,可能暗示復甦慢於預期,可能會對英鎊構成壓力。

OPEC+聯合部長級會議,外界認為將會討論自8月開始...各產油國放鬆產量限制。

但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OPEC+將不會討論對正在進行的減產協議的任何修訂。

重點可能擺在對伊拉克為首...未達標產油國的補償性減產進行審核。

依照OPEC+的設想,若伊拉克等國嚴格遵守補償性減產,那麼將會使得原油供應下降超80萬桶/日,這將大大緩解市場的壓力。

不過從目前的執行情況來看,尼日和伊拉克執行度較低,這打擊了市場的樂觀情緒。

但在沙特等國施壓之下,伊拉克承諾減產40萬桶/日。

FED在7月宣示低利率政策不變,但鮑爾在記者會的發言偏向悲觀,強調疫情影響,並將責任推給了財政政策,這對美元構成了壓力。

美國財政陷入僵局,市場預期FED必須使用殖利率曲線控制。

FED已經開始討論「平均通膨目標」,短時間或有加大刺激的可能。

8月20日:歐銀紀要、美國失業金數據

7月歐銀決議歐洲央行按兵不動,但是購債計畫將為每月200億歐元,且在年底前達1200億歐元,同時將緊急抗疫購債計劃購維持在1.35兆歐元,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將至少運行到2021年6月底,至少在2022年底前再投資到期的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債券。

歐央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或更低的水平,直到通膨目標接近,量化寬鬆政策將持續至利率上升。

美國失業數據的狀況,截至8月7日當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自3月中旬以來首度跌破100萬人,暗示就業市場逐漸復甦。

但截至7月底仍有2830萬人領取各類失業補助,也表示勞動力市場疲軟。

令人擔憂的是7月失業率有回升風險,市場需保持關注。

8月21日:各國製造業PMI數據、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

各國的製造業PMI數據,隨著限制措施解除,預料數據將進一步好轉,代表全球經濟已經從疫情危機中開始逐步的復甦,有助提振市場的風險偏好,打壓避險資產。

而傑克遜全球央行年會,則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改採取線上模式。

結論,對於全球央行而言,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史無前例的全球化QE,令全球央行陷入黔驢技窮的窘境,如何退出這個泡沫泥淖將是最大課題。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至於台股,彷彿沒事人般地在雲端漫步。

一如國內疫情,戴不戴口罩似乎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體內是否累積了足夠的台灣價值。

願大家平安喜樂...

===================================================================

【8/23】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熱錢流竄全球,猜猜誰是亞洲第一名?

NTD。

「最強亞幣」名不虛傳,年底前升破29元不是玩笑。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5月外資淨匯出168.24億美元(約台幣5,047億元),但這段時間...新台幣仍走升。

是什麼「神秘的力量」...大到可以抵擋外資匯出?

答案是壽險大戶外加海外台商。

在美中持續角力、港版國安法通過後,資金潮兇猛氾濫,混水摸魚的假外資更是不計其數。

FED宣布利率在2021年之前維持0~0.25%,利差令美元弱勢,加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在歷史低檔,壽險業海外投資趨緩,實在找不到台幣貶值的理由。

若非央行阻升,6月開始這波熱錢早企圖炒破29元大關。

出口商已開始認命避險,目標28元的關卡。

楊金龍防線?

個人認為,都是市場心理作祟。

市場有預期心理,央行踩煞車,如同股市的熔斷機制,楊總裁不得不為。

美國疫情未平,美元指數隨「川普民調」波動,然而...重點在選後。

無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那高達7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該怎麼縮,美中貿易如何善了,都是大問題...美元弱勢難以避免。

那麼,新台幣升值也是自然。

不過,全球疫情若在秋末冬初二次爆發,在避險以及商品定價兩大因素支撐下,美元不會一直貶下去,台幣將維持緩升格局。

若是如此,熱錢來去台灣,一波接著一波,震盪究竟會將台股帶向何方?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Let's wait and see...

===================================================================

【8/30】

經過周四、週五震盪後,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創兩個半月新高後拉回,美元同步走低。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市場顯然對FED政策投下不信任票。

展望未來,在FED宣示新的通膨政策下,美元趨勢將面臨考驗。

尤其是在Phillips Curve漸漸走平,通膨與失業是否真如教科書上教的...

通膨走高,失業率降低;通膨走低,失業率提高?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接下來,我們來關心一下美股與美債的關係。

首先,長期下來...兩者應呈反向走勢,因為股債兩市具備高度替代性。

股市漲、景氣佳,代表投資人情緒樂觀,資金會從美債流向美股,追求更高的風險溢酬。

美債則順勢下跌,殖利率上漲。

直到投資人認為美債夠低,投資價值浮現才會進場承接,令美債止跌回升、殖利率則拉回。

反之,股市下跌代表景氣差、投資人情緒悲觀,資金會從美股流向美債,追求低風險的穩定報酬。

美股此時將持續下殺,推升美債上漲、殖利率下跌,等到投資人認為美債過高、買盤縮手,美債拉回、殖利率反彈。

但這是在QE實施前的合理情形。

在2008年10月QE問世之後。

Fed開始不斷將資金注入市場,熱錢氾濫、徹底改變全球金融市場。

美元、美股、美債,三兄弟齊漲。

美債殖利率不斷下探,到了今年...像是失去心跳的病患,維持低檔走勢。

正常來說,美股上漲應拖累美債下跌,令殖利率上揚,美元彈升。

FED降息刺激資金流出,導致美元走跌。

若未來景氣復甦差強人意,市場資金應該從美股流入美債,美股下跌、美債上漲,殖利率下跌。

但如今看來,簡直是亂了套。

QE讓美元、美債走勢轉為同向,市場熱錢氾濫,美債價格持續走高,殖利率自然無法回升。

直到今年8月。

美債殖利率開始反彈,當1個月內的升速超過1-2個標準差時(約20-40 個基點),標普500的報酬預期將轉負。

這會不會是QE倒轉經濟學的後果,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9/5】

又見暴起暴落。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近幾周關切美債下來,有些定義必須釐清。

我們常聽到專家討論美債佔GDP比例的說法,事實上...用數字小一些的公債(約18兆美元)比較合適,若真的用國債總額(約23兆美元),其實有待商榷。

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先說美國財政預算:

美國總統會在2-3月提出下個年度的財政預算,再經由國會審議通過。

所以,2021年的預算,川普已經在2020年2月提出了....就算總統可能換人,但2021年的預算還是依慣例由現任總統規劃。

當然,面對疫情的狀況下,川普自然毫不手軟的大灑幣,民主黨就算反對,了不起就來個政府關門。

但發債有總額上限(Debt Ceiling),由國會監督政府的財政紀律。

其中,國會最看重的財政紀律,是公債(public debt)佔GDP的比例,不能超過70%。

回想克林頓,大家多半會聯想到性醜聞,但他的重要政績,卻是將美國國債佔GDP比例,從70%降至40%。

1999年,美國國債餘額(National Debt)5.6兆美元,絕大部分是財政部發行的。

持有人有兩種,其一是公債(Public Debt),持有人包括一般民眾、機構法人、外國政府,當然還有FED。

其二是政府間國債(Intragovernmental Debt),持有人是政府內部部門,如社保基金、聯邦退休基金。

後者就是政府基金,理應採穩健理財,買財政部發的國債收利息。

克林頓當初預估...2013年可以完全清償。

現在看來也許是笑話,但當年的財政盈餘有1240億,照著規劃走...2013年預估會有4790億,自然能有錢還掉公債。

當時對10年後的名目GDP的預測,年增率約5%,2010年美國GDP就達到15兆美元。

不過,這個美夢在小布希時代破滅。

碰上911、伊拉克戰爭,外加雷曼風暴,美國金融體系崩潰。

歐巴馬收了這個爛攤子,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發債。

2009年公債狂增到8.5兆美元,一年之間...美國經濟完全走調。

歐巴馬也很乾脆,預估2013年公債將達12兆美元,佔GDP比例又回到70%。

克林頓打下的地基,一個金融風暴就震倒了。

到了2020年,武漢肺炎複製了另一次變局。

川普若是連任,可能搞得比歐巴馬更狂。

未來20年,美國政府不可能達成財政盈餘。

換言之,無限QE造就了「Point-of-no-return」!

抱歉,瑞凡...我們永遠回不去了。

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武漢肺炎,雖然本質完全不同,但結果都是引發美國的國債危機。

偏偏這次,是個非典型的美國總統來處理。

川普走的是MAGA路線。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聯邦預算委員會在4月14日宣布,2020年政府開支增加2.2兆美元,調整到近7兆美元,而政府收入預計減少5700億美元。

財政赤字逼近4兆美元!

2020年還沒過完呢...Q_Q

就算2021年美國經濟能夠達到川普政見所稱的「強勁復甦」,財政赤字也還有2兆美元。

2020年的政府公債將變成22兆美元,2021年達24兆美元...這原本是在2030年才會達到的數字。

而2020年的美國GDP,極有可能負成長21兆美元,屆時...政府公債佔GDP的比例將超越100%!!

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還高。

美國建國以來,一直到2011年的政府公債佔GDP比例,從未超過70%。

現在已達80%,未來超過100%。

美債危機已經成了進行式。

未來的美國總統(不管是誰),都得面對恐怖的財政赤字,持續擴大舉債是必然,公債利息自然會年年攀升。

也許您會說...日本超過200%也沒事啊...但那是日本政府自己玩的遊戲。

美債可不一樣。

舉個例子,「美債危機」和「歐債危機」,希臘是真的還不出錢,政府發行的債券違約(default),無法靠印歐元償還。

但美債肯定不會違約,因為美國政府有FED這台無敵印鈔機,買新債還舊債就解決了。

換句話說,只要FED在,美債永遠不會default。

但是若真的出現流動性風險呢?

歐債、日債都有這個問題,美債看來流通量大,套現容易,應該不會有這風險?

注意,債券持有到期才能無風險,但若出現流動性危機,套現就困難,屆時殺低求現就會出現多殺多的情況。

當然,也會有抱著不動的存債族,套牢沒差。

不過,金融市場詭譎難測,如果連那些套牢的也撐不下去、信心崩潰,把籌碼拋出來也沒人能接,去槓桿的結果就會令金融體系毀滅。

另外,公債規模超過GDP的100%,會為政府帶來沉重的利息負擔。

每年公債利息超過1兆美元,佔政府收入四分之一,還沒算其他開支。

所以,為了減少利息支出,就要壓低殖利率,FED當然必須維持低利環境。

但這降低了美債的吸引力,如果最重要的10年期T-Note沒有3%以上的利息,投資人會覺得收益太少不值得。

兩難的選擇題,殖利率高付不出利息,殖利率太低沒人想投資。

最終就成了喪屍,美債陰屍路正式上演。

美債不會違約,是因為FED撐著,但這就代表除了FED,沒有人能撐下這個爛攤子了!

QE、再QE、無限QE,就這樣了。

川普還不反對負利率呢...最後也許會和日本國債一樣,政府利息負擔不重,超越GDP的兩倍也沒事。

最後就成為債券喪屍...Nobody care!!

羅傑斯在2018年預言美元霸權將在2030年終結,各國外匯儲備將拋棄美債。

若他說對了,現在開始即將展開流動性危機、殖利率危機漸接演進,最後真的成了陰屍路。

經濟現象就是這樣,恐慌容易,建立信心難。

到了恐慌的時候,不需要理由,殺出就對了。

全球投資人曾經如此相信美債,美國政府則利用這種信任,來化解自身的經濟困境。

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美債危機如果真爆發了,去槓桿也僅在轉瞬之間。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不過,台股還是不一樣。

如同疫情,百毒不侵。



===================================================================

【9/6】

美國7月新屋銷售增幅創2006年12月以來最高,6月房價V轉。

但房價走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待售物件偏少,供不應求。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和台灣一樣,房貸利率處於歷史低點,自然能夠吸引買方進場。

很多專家看好美國房市,認為未來三年仍處於多頭循環,和美股不同,房市沒有泡沫。

中國也不惶多讓...

為挽救經濟,中國央媽大舉放水,韭菜們把熱錢投入房市,希望能避免人民幣貶值。

這造就了弔詭的情況,中國失業人口破億,房價依然居高不下。

買房者認為,政府印鈔、房價上漲,就是這麼簡單。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還記得房利美和房地美吧?

當年大到不能倒的這兩寶,不但挺過了金融風暴,今年五月還悄悄IPO...

但八月他們宣布對「再融資抵押貸款」增加收費,意味著美國房市也許有些蹊蹺。

至於中國,規模高達52兆美元的房市(比美債還大),究竟會不會泡沫呢?

想一想,難怪這麼多保守派會搶買黃金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

【9/13】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NASDAQ近期跌勢,尖牙股難辭其咎...共佔60%跌幅,市值縮水近兆美元(約當印尼GDP)。

超漲就是最大的利空,美股不甩基本面、宛如太空漫步的噴出,如今面臨地心引力的考驗。
  
美股泡沫無庸置疑,但目前算是破了嗎?

只能說,還早。

散戶愈戰愈勇,瘋狂買進...迫使對沖基金等機構只能順勢槓桿操作,建立衍生性商品部位。

這次美股泡沫的背景:愛說大話的川普+FED對市場打針(無限QE)+機構法人槓桿操作。

股市上帝,目前瘋狂ing。

特斯拉就是一個代表。

創新高的同時發行50億美元的新股,看似意氣風發的馬斯克,搞不好早就知道特斯拉不會被納入S&P500。

果然,事後發現...大股東和馬斯克減持了不少持股。

完美詮釋,何謂內線交易。

即便如此,特斯拉現在還是全球車業股龍頭,注意...這是從股價市值的角度看(頭又大的銷量是特斯拉的20倍)。

另一個觀察點,軟銀孫正義的願景基金,大量買進看漲美國科技股的買權,大賺40億美元。

但對照七月以來日本投資人,則是瘋狂賣出美股(500億美元)。

賣出現貨+買入買權=看跌美股。

不過,這是日本人的看法。

美國的投資人還是很看好。
  
原因無他,美國大選民調令拜登開始大作總統夢,但真實情況呢?

自七月以來,川普的民調開始止跌回升,時至九月的現在,許多股市分析師開始感到迷惘...自己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股市對大選非常敏感。

從VIX的漲跌趨勢可以看出,隨著川普的支持率七月後回升,美股拉升、VIX指數走平。

雖然本周美股受科技股影響回檔,但VIX的隱含波動率反而下降,大部分的波動率期貨價差集中在遠月(競選月)。

目前的市場定價,正開始進行模式轉換。

我們就耐心等著看...泡沫何時才會破滅。

【2020】股海修行者的禪房

台股,夢遊中。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
2020-04-23 17:58 發佈
慧星大開版了... 支持一下.

已經好多人 準備買call 等晚上美股大噴了.....
yjcao wrote:
慧星大開版了... 支持一下.

已經好多人 準備買call 等晚上美股大噴了.....


感謝y大捧場。

不錯啊...我倒是建議做買進勒式(BC+BP),賭雙邊波動。

(話說...4/9那天台指夜盤是有反應,但4/16就差強人意了。)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

根據前三波經驗

 
失業人數越多
 
發財機會越大
 
小聲說一下 巨惡都有在做功課
他們認為這些失業者都只是臨時性
並不是結構性失業
me5888 wrote:
根據前三波經驗 失業(恕刪)


結果是442.7萬人,連續4週超過400萬人,累計過去5週...超過2640萬人,抵銷了自2009年11月以來的2244萬新增就業人數。

續領失業金人數也來到創紀錄的1600萬人。

至於會不會是結構性的問題...

若川普力有未逮,若是保不住,若是紓困保不住企業,暫時性的失業就會變成永久性的失業,摩擦性失業將演變成結構性失業。

總之,今晚還是放了一場不錯的煙火秀。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
彗星大早,

目前據我們公司在紐約州的工廠員工回覆 五月第二週會重啟濟活動

因為公司是美國政府國防和醫藥的主要供應商

所以到目前為止紐約州工廠不受管制令約束 還是繼續生產

亞太區業績除了2月大陸封鎖停工有受影響外 3,4月都正常

台灣區還因為轉單因素3,4業績比去年好.

目前美國失業率主要來自服務業居多, 這在短時間可以靠發錢解決.

川普算盤打得很好, 只要外銷不斷. 其它國內的失業率他可以去cover.

只不過5月起 電子封裝廠的關鍵主材確定斷鏈了 而傳說中手機大廠的砍單潮也要開動了

封鎖令在5月如果沒解除 那骨牌效應就來了. 製造業的失業率比服務業失業率嚴重度高多了.
現在看來就是比錢多或時間多的誰贏

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答案

 
一般時候都是錢多的贏

yjcao wrote:
彗星大早,目前據我們(恕刪)
yjcao wrote:
彗星大早,目前據我們(恕刪)


同意...疫情若無法在短期緩和下來,確實如此。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
me5888 wrote:
現在看來就是比錢多或(恕刪)


說得好,就像打架...拳頭大的總是多佔點優勢。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
下周開始,美元指數即將面臨101元的關卡,能否站上將是關鍵。



周五收盤雖然拉回,但回顧這一周來...油價衝擊令避險需求升溫,美元指數的單周表現仍極為強勁。

然而,Fed近乎0利率的政策與無限QE,仍對美元長期走勢構成壓力。

回顧過去一個多月...

美元指數從3月9日的94.66點低檔強勁反彈,到3月20日上升至102.99點創逾3年新高,累計上漲逾8%,即使其後拉回,其表現仍然強勁。

不過,在Fed與9國央行簽訂換匯協議,向金融系統挹注市場急需的大量美元後,止住歐元和英鎊的貶勢,這將扭轉美元的強勁走勢。

另一方面,全球許多國家和企業大舉發行美元計價債券,自然不樂見美元走強,因為這會增加還債負擔。

當然,短期內在市場對疫情危機仍相對敏感,美元走勢仍獲得一定支撐。

解封後經濟企圖回歸常軌,但美國如此重手地推出大規模振興措施,令公共債務負擔惡化...將不利於美元的未來走勢。

也許,美元多頭會在6月到頂,然後走弱至12月。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