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險黑傑克,無償幫人理賠,不亦樂乎 所以沒甚麼時間在股票、期貨上面
我的簡短謬論如下:
1.一間公司假設每年獲利以5%成長,一年EPS 4元 假設其他狀況不變 市場投資人願意給他的股價是100元
2.如果市場突然出現一個意外收益,比如疫情嚴重,這家公司剛好在生產口罩,這三個月每天加班,可以預期的是這三個月EPS多出了2元 假設疫情三個月結束了 這世界一切又上軌道了,而且 投資人對市場的本益比評價並未受影響+未來原物料並未上漲+未來競爭者沒有增加
投資人給這家公司的評價 應該在130元附近盤桓 然後一段時間後再慢慢的趨近100元
3.但是 現在面臨的情況是 絕大多數的公司 第一季財報將會非常糟糕 有可能是過往的3折 甚至我昨晚看桃園機場一整天只有三班飛機降落,飯店、觀光業者這些絕對都是大虧損 受到歐美鎖國的影響 蘋果銷量也會受影響,如果五月份第一季財報公布 全台灣上市公司獲利,只有往年的7成 你覺得股價應該下修幾成?
而且提醒你 疫情還沒結束....
我沒記錯的話 上次看到成交量超過3000億元是在96年7月27日那天 爆發房地美違約 之後就是一連串無止盡的金融海嘯 這次又在3/13 萬點之上看到三千億超級大量.... 總之 不要樂觀的以為重返萬點是常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