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關投資者本人身故時,家人如何處理之疑問..?

請教各位幾個問題...

海外的金融商品在投資者本人身故時,
家人在知情的情況下(知道身故者所有的海外投資項目),
他們有辦法代為將資金轉回嗎?
若身故的非常意外突然,平常也沒跟家人說自己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
像這種情況下,這些資金又會如何? 家人有辦法查得到嗎?

另外平常各位在做投資時,有沒有做什麼預防措施,
能夠在遇到身故狀況時(尤其是走得很突然時..)讓自己家人比較好處理的?

像我最近有一個認識的朋友罹癌身故,
從發病、確診到離開只有短短一個多月,走得又快又急,
這位朋友的太太不是很清楚先生的資金狀況,
只知道好像有投資美股還是ETF...
國內的還比較好處理,國外就不是很清楚了...
我其實也不知道怎處理,所以也幫不上忙...
特來請教~感恩~
2019-11-03 9:06 發佈
fenixtw wrote:
請教各位幾個問題.....(恕刪)

要不要花錢請專業的代書或會計師去處理?
fenixtw wrote:
有關投資者本人身故時 .....(恕刪)

我有寫一篇 WORD 存在電腦中,
不算遺囑,只是詳列往來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
讓後輩好處理。

至於海外券商,也是基於此而未開戶。
以免被兒女罵:沒幾個鳥錢,讓我恁麻煩!
哈~~
fenixtw wrote:
請教各位幾個問題...

海外的金融商品在投資者本人身故時,
家人在知情的情況下(知道身故者所有的海外投資項目),
他們有辦法代為將資金轉回嗎?
若身故的非常意外突然,平常也沒跟家人說自己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
像這種情況下,這些資金又會如何? 家人有辦法查得到嗎?


這個問題可以請版上海外指數化投資大師回答你.

為了省每年零點幾趴費用大費周章把錢搬到海外投資,出問題時才會感慨偷雞不著蝕把米。

我也很好奇,開立海外券商帳戶的人,有想過如何處理?且又有美國遺產稅的問題。
花點小錢用複委託省事多了,不過我更懶,買國產ETF更簡單,台股、美股、陸股、債券,各類ETF都買不完了。萬一突然掛掉,家人也好處理。
所以我把ib 結束掉,並凍案帳號。
不止身故遺產的問題,帳號如果被盜,也是求償無門。
投資了一些錢用複委託,是比較有保障,但買賣不及時,成本也高,所以資金比例很低。
主要還是放台股。
wangxyz wrote:
我也很好奇,開立海外券商帳戶的人,有想過如何處理?且又有美國遺產稅的問題。
花點小錢用複委託省事多了...(恕刪)

首先,用複委託是否可免除美國遺產稅,以下是綠角的相關文章,請大家各自解讀:

複委託可免美國遺產稅?(Estate Tax Evasion by Sub-Brokerage Account)

其次,我個人的作法是每年固定在年底跟最親近的家人一同檢視所有國內及海外的投資現狀,同時也會再次交待有任何事故發生時,如何聯絡各別金融機構的承辦人員以啟動後續處理程序。

最後,我已投保足額的「終身壽險+定期險+意外險」以負擔國內及海外的遺產稅。
schou23 wrote:
最後,我已投保足額的「終身壽險+定期險+意外險」以負擔國內及海外的遺產稅。
..(恕刪)


Schou大,
關於這些將來可能成為足額的遺產稅費的保險給付額度,
請問這些保險的年繳保費總額與您的課稅總資產間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Nuke worker wrote:
Schou大,
關於這些將來可能成為足額的遺產稅費的保險給付額度,
請問這些保險的年繳保費總額與您的課稅總資產間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恕刪)

嗯,我不曉得這樣的比例要怎麼看,因為不同險種的保費差很多,像是還本險的保費就會比較高,但是身故保險金只有略高於所繳總保費。。。

對於美國券商帳戶可能的遺產稅問題,我個人覺得其實是可以做妥善安排的,因為我最近才把原本在Firstrade帳戶下的ETF賣出後資金全匯回來,整個過程只要大約5個工作天而已,所以除非是意外身故的情況,當然我不曉得樓主朋友的確切情形,絕大多數應該都有足夠的時間在生前把海外帳戶的資金匯回來。

針對意外身故的情形就加買保額較高但保費極低的意外險即可,以我個人的壽險保障為例:

壽險的主約部分都已繳滿,現在就是一些醫療附約,以及每年保費6仟多元而保額6佰萬的意外險附約,這樣其實綽綽有餘了。
schou23 wrote:
嗯,我不曉得這樣的比...(恕刪)


感謝,
若以意外險來處理,問了壽險公司,大概就也是100萬的保額1000元的年繳保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