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邊緣化惡夢來了!RCEP部長聲明 11月達成協議 (政府沒告訴我們的事)

政府告訴我們20年來經濟最好的時刻,未來一片光明.

But.............卻沒告訴我們接下來會面臨的事

04:112019/03/05

台灣邊緣化惡夢來了!RCEP部長聲明 11月達成協議 (政府沒告訴我們的事)

東協10國與大陸等6個域外國家「東協10+6」自貿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註1)有重大進展。2日在柬埔寨舉行的RCEP部長會議,16國發表聯合聲明稱「將盡最大努力」實現年內談妥的目標,最快於11月領導人峰會上達成協議,屆時隨著陸、日、韓都加入與東協的區域經濟整合、囊括世界一半人口;加上CPTPP也不樂觀,這也意味台灣被徹底邊緣化

註1:RCEP會員目前有東協10國,再加上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印度共16國,是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了大約35億的人口,幾乎是全球的一半貿易額及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世界3分之1,經濟影響力非常巨大。台灣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加入RCEP的機率微乎其微,如今談判出現重大進展,又更加深了台灣在亞太地區被邊緣化的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兩岸政治因素影響,台灣加入RCEP曾在馬政府時出現曙光,但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惡化,加入RCEP已不可能,惟僥倖的是,RCEP談判在陸日兩國爆發釣魚台主權爭議,以及隨後南海主權之爭,加深成員國間的矛盾下,RCEP談判進展並不順利,此也延緩了台灣邊緣化危機

8月再開會 力拚年內完成

如今RCEP談判傳出大進展。由於RCEP是我主要出口市場及投資地區台灣對RCEP成員累計投資額占我對外投資額高達8成,一旦RCEP成員國在年內完成簽署,台灣將在亞太區域被徹底邊緣化

2日會中重申去年第2次RCEP領導人會議推動談判在2019年結束的共識,將全力達成此目標。第8次部長會議將於8月在北京舉行。

RCEP談判始於2013年,談判範圍除工業產品關稅外,還包括服務貿易智財權等18個領域。各方迄今已在經濟技術合作中小企業等6個領域及部分法律和制度上事項達成妥協。

此外,台灣目前正在努力爭取加入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經濟部表示,CPTPP的11個成員國均是重要的貿易夥伴,不過,我國在2018年公投反對日本核災食品進口,引起日本多次表達不滿,甚至放話說台灣無法加入,外交部則希望日本食品進口問題與台灣加入CPTPP一事可以「脫鉤處理」。

日本事後態度軟化並回應,歡迎符合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規範國加入,當然也包括台灣,但CPTPP採共識決,台灣應該多與其他CPTPP會員國進行協商,以爭取各國支持。

;------------------------------------------------------------------------------
RCEP佔台灣貿易總額的 59%如果台灣被屏除在外將面臨關稅壓力導致許多產業外移民眾失業率遽增.

各位你覺得台灣加入Rcep的可能性高嗎?

2019-07-12 2:00 發佈
〈台塑股東會〉未加入RCEP對台產業影響嚴重 示警台灣恐僅剩電子業能存活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19/06/11 16:47

台塑 (1301-TW) 今 (11) 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林健男表示,RCEP 將於今年 11 月達成協議,呼籲應政府積極爭取加入 CPTPP、RCEP,並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 FTA,否則台灣將只有電子產業能存活,其餘產業多須外移,對台灣長期產業發展極為不利。

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高漲,林健男表示,不僅經濟規模佔全球 GDP13% 的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已於去年底生效,另外,經濟規模佔全球 GDP 30%,且為 CPTPP 2.3 倍的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將於今年 11 月達成協議。

林健男說,CPTPP 及 RCEP 分別佔台灣貿易總額的 25% 及 59%,但台灣都被排除在外非常不利產業競爭與發展,令人至感擔憂。反觀,台灣與中國已簽訂 ECFA 協議,截至去年底,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總計減免關稅 63 億美元。

林健男表示,台灣年出口金額高達 3300 億美元,佔 GDP 比重高達 6 成以上,但簽訂國際自由貿易協定 (FTA) 國家卻很少。目前台灣每出口 100 美元,可享有的關稅優惠、也就是「FTA 覆蓋率」,僅有 9.7%,遠不如日本的 23%、韓國 64%,及新加坡的 77%。

林健男指出,RCEP 對台灣產業影響相當嚴重,從電子零組件產業來看,佔台灣出口產品三分之一,這類產品由於 WTO 資訊科技協定 (ITA) 而免除關稅,不過,包含石化業等其他產業,佔台灣出口產品三分之二,由於沒有 FTA,也沒有加入區域經貿協定,出口都將面臨關稅壓力

林健男認為,在此環境下,台灣僅有電子產業得以存活,其餘產業多須外移,將造成產業發展嚴重失衡,對台灣產業長期發展極為不利。呼籲政府應積極爭取加入 CPTPP、RCEP,並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 FTA,協助化解台灣產業在全球所遭受不平等關稅貿易障礙。

我們的政府現在的重心好像不是放在這.
lsd193anthon wrote:
〈台塑股東會〉未加入...(恕刪)

老實說,現在國際上的氛圍是“反全球化”,所有的國家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絕對優先考量,
各種國際組織早已形同虛設。
沒幾天前的G20有談出什麼重大協議嗎?啥都沒有。
美國單方面對中國啟動貿易戰時,WTO有任何回應嗎?還是沒有。
日本說管制就管制輸出到南韓的關鍵半導體原料,有任何經貿組織出來協調嗎?一樣沒有。
所有國際上的政治/經貿組織,發展到現在,其實就是每年給大家一個場合出來拍拍照而已。
只要我看你不爽,關稅/禁售/管制/審查....各種封殺的手段立刻使出來。
二者都屬於同一個國際組織又怎樣?
我就簡單問RECP一個問題:“日本對南韓管制半導體原料的問題,要如何解決?”
檯面上拉拉手拍拍照,好像弄得很親密,實際上大家私下都在互相捅刀。

pathless wrote:
所有的國家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絕對優先考量


是這樣沒錯,然而決定權都是列強在控制,萬一RCEP真的建立而台灣無法成為會員那台灣受到傷害肯定不小.

lsd193anthon wrote:



是這樣沒錯,然...(恕刪)

另外文章中提到“台灣與中國已簽訂 ECFA 協議,截至去年底,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總計減免關稅 63 億美元。”
ECFA是2010年中簽訂的,七年半的時間減免了63億美金的關稅,平均下來一年減免的關稅是8.4億美元。
8.4億美元多不多?
台灣上個月對中國的出口金額是74億美元,以這二年來看,這個金額其實算是在中間甚至偏低,並不是特別高。
我們可以合理預估台灣現在一年出口到中國的金額約是900~1000億美金。
也就是說就算簽了ECFA,就算中國給了台灣許多其他國家享受不到的關稅減免,那影響其實連1%都不到。
光看8.4億美元是個很大的金額,但是一把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總金額拿來比較,那省下的關稅根本是少的可憐。

我倒不是說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稅不重要,當然關稅能越低越好。
但是國際情勢發展到這樣,“企業真正的競爭力”已經遠比關稅保護要來的重要太多了。
pathless wrote:
另外文章中提到“台灣與中國已簽訂 ECFA 協議,截至去年底,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總計減免關稅 63 億美元。”
ECFA是2010年中簽訂的,七年半的時間減免了63億美金的關稅,平均下來一年減免的關稅是8.4億美元。
8.4億美元多不多?


ECFA目前只有執行早收清單階段(後續因為兩岸存在分歧目前仍擱置中),以下為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執行情況表.




依上表數據舉107年完整年度,我國出口至大陸貨品總額為967.58億美元,而列入早收清單貨品出口值為236.29億美元只有這個部分才能減免,稅率約略5%為11.89億美元.

全部貨品總額都能減免,以107年度來算可減免48.37億美元.



什麼是早收:「早期收穫清單」意指「提早降關稅的商品清單」。 自由貿易協議洽談初期,雙方將較為迫切、開放對雙方(或單方)有利的產品項目,列入早收清單。 以ECFA貨貿為例,2010年簽訂ECFA架構後,將列入早收清單之商品,分三年逐步降稅,屬於早收清單的產品關稅自2013年起已降為0%。


歡迎各位踴躍討論,小弟若有說錯的地方也請指正,謝謝.
pathless wrote:
老實說,現在國際上的...(恕刪)


那台灣全部不要參加好了,已經參加的也一併退出,反正形同虛設。
RCEP是什麼: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由東協十國發起,並邀請與東協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日本、中國、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等6國加入。

主要目標為何:籌組此協定的16會員國,以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三項目為主,希望通過降低關稅削減非關稅壁壘,來深化區域經濟整合。

協定內容有哪些:依據「RCEP談判指導原則與目標」,主要談判內容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與技術合作、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爭端解決等議題。

貢獻全球超過30%的GDP:RCEP包括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2015年RCEP會員國總人口超過30億人,全區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額達22.4兆美元,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

;-------------------------------------------------------------------------------------
台灣邊緣化危機

RCEP 的 16 個會員國與台灣經貿之間的競合關係,不管是中國大陸、日本或東協十國,都是台商相當積極布局的關鍵市場,因此能否與東協加 6 之間建立區域經貿整合關係,對於台商未來拓展中國大陸與東協內需市場的影響不小。

根據經濟學原理,如果台灣不能加入 RCEP,將會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貿易移轉效果」與「投資移轉效果」。就「貿易移轉效果」而言,RCEP 成員間彼此降低關稅並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成員之間的貿易額會大幅增加,相對而言,沒有加入的台灣所生產的相同產品,要附加關稅,價格相對較高,競爭力絕對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台灣出口到 RCEP 成員的產品要面對非關稅貿易障礙,如檢驗檢疫,產品很難進入 RCEP 成員境內,台灣產品會被成員境內生產的產品所取代,此即「貿易移轉效果」,這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邊緣化危機(Sina, 2017)。

其次,就「投資移轉效果」而言, RCEP 成立後,會擴大吸引外資到成員境內投資,以獲得區內相對廉價的生產資源、享有關稅優惠與通關便捷、以及爭奪區內擴大的消費市場,這不但會排擠台灣的外資投入,更會吸引台商赴RCEP成員投資,加速台灣廠商外移,此即「投資移轉效果」,這也就是空洞化危機(Sina,2017)。由 FTA 運作事實可知,中國大陸自從 2010 年 1 月 1 日東協與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以來,貿易與投資移轉效果就已經產生,從許多台灣知名大公司到「東南亞國協」設廠就可以知道,他們是多麼在乎 FTA 所帶來降低關稅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效果。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指出,RCEP 將加速原產地規則(Rules ofOrigin)的調和,因此 RCEP 的成形對台灣布局東亞市場的重要性不容小覷。蔡宏明解釋, 國際化促使貨品生產製造的分工愈來愈細,一個產品的產出,往往牽涉多個國家的參與,因此貨品的原產地究竟屬於那一個國家,經常產生爭議,增加貿易成本,因此為解決國際間的認定標準不同,世界貿易組織於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之時, 即訂下「原產地規則協定」。也就是說,未來 RCEP 訂定原產地規則協定,可能使台灣產業面臨衝擊,例如,台灣有不少紡織廠在東協設廠,若台灣沒有加入 RCEP,未來 RCEP 成員如紐西蘭、澳洲或中國大陸等,要求會員國的紡織業上下游都必須有原產地證明,才能享有 RCEP 關稅減免,那麼將使台灣紡織中間材無法賣到東協,而台商在東協的工廠也將面臨斷料危機

除此之外,在 16 個會員國中,中國大陸、南韓、日本與台灣在許多產業上都存在競爭態勢,尤其同樣以外貿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南韓,高達8成產業與台灣重疊,因此,一旦 RCEP 完成談判,南韓加入、台灣被排除在外的情況下,將讓台商在東協、中國大陸或紐澳市場的布局,更難以與韓廠競爭

;-----------------------------------------------------------------------------------
有的人認為RCEP會員國各懷鬼胎形同虛設,但RCEP萬一真的成立而台灣被排除在外,試問台灣產業能不受影響嗎?





這種說法,講的好像海外設廠都不存在一樣.

這不是第一次,應該也不是最後一次。大陸重申臺灣是大陸的一份子,所以不是國家,就不能參加…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