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川普將制裁砲口對準越南,指在貿易戰中大吃美國豆腐

中美貿易戰紛擾不斷,讓越南成為得利的那位漁翁。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接受採訪時,表明越南可能將成為繼中國之後受到制裁的國家。

與中國的貿易戰尚未休止,美國已將砲口對準下一個國家。川普近期接受採訪時暗示,越南可能將成為繼中國之後受到美國制裁的靶心。

貿易戰最大贏家:越南

貿易戰已邁入第二年,期間中美雙方互不相讓,如喊價般接連向對方上千億美元的商品施加懲罰性關稅。在中國與美國爭得頭破血流時,以越南為首的開發中的國家,反倒成為這場紛爭中的最大贏家。

為了避免被貿易戰波及,各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從中國南遷,而越南便是許多大廠在東南亞地區的首選。然而川普認為,與中國相比,越南吃美國豆腐的功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9年第一季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與去年同期相比就上升了45.5%,其中受貿易戰關稅影響的商品,增長比例最為驚人。

前陣子也有消息傳出,蘋果(Apple)預計將15%至30% iPhone產能從中國遷出,移往墨西哥、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開發中國家,其中越南與印尼又是設廠生產iPhone的首選。

三星重點投資,越南手機產業大成長
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各國廠商就看上越南的發展潛力,紛紛在當地投資設點。雖說南遷是必然之事,但貿易戰紛爭更加速了這個過程。

這或許與中韓之間的微妙氣氛有關,韓國3C大廠Samsung(三星)一直是投資越南最為積極的企業。根據日經報導,從1988年至今,三星已在越南投資505億美元,是該國最大的外資企業,佔據總外部投資的30%。2017年時,三星在越南貢獻了540億美元出口額,接近當地出口總額的1/4。

由於在中國市場發展不利,近期傳出Samsung將關閉最後一間在中國的手機場,將手機生產全面遷往越南,在此之前,三星去年4月就關閉了位於深圳的廠房,去年底更再度關閉天津廠房。

目前Samsung在越南僱用超過16萬名員工,並建立了完整的供應鏈,擁有數十家當地合作廠商。越南廠房每年為Samsung製造逾2億支手機,去年11月時,Samsung更宣佈加碼投資越南,不僅要建立第三座手機廠,更將在越南設立研發中心,表明深耕當地的決心。

Samsung在越南的重點投資,也連帶影響了美越貿易上的往來。美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根據越南海關公佈的資料,2018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達475億美元,主要產品為紡織品、鞋子、手機與電話,其中手機、電話相關產品佔比11.4%,達54.1億美元。

目前川普並未明說是否會對越南產品課徵關稅,僅透露「正與越南進行協商」,並再次強調越南是佔美國便宜最甚的國家。

;-------------------------------------------------------

如果阿川真的對越南下手那這些為了要分散風險的廠商要倒楣了.......

2019-06-28 9:44 發佈

lsd193anthon wrote:
中美貿易戰紛擾不斷...(恕刪)

不是說不要在大陸設廠可以去越南?感覺是不是有人格分裂症?
應該是針對當初去大陸設廠的外資,希望他們去別的地方
美國就是要課中國的關稅,那些原本很愛國的陸資,口中反美,卻跑去越南設廠銷售給美國,躲避關稅


投資初學者 wrote:
不是說不要在大陸設...(恕刪)
lsd193anthon wrote:
中美貿易戰紛擾不斷...(恕刪)



我好不容易把所有鋼鐵家具都從大陸搬到越南出...
看來接著不能吃河粉了! 要來去看吳哥窟了!!

台灣也被列在觀察名單!!
很快,全世界都是美國的目標了!!

投資初學者 wrote:
不是說不要在大陸設廠可以去越南?感覺是不是有人格分裂症?


其實下個關注目標不只越南..............


中國貨洗產地避美關稅 華爾街日報關注越南台灣


2019-06-27 03:54中央社 記者尹俊傑紐約26日專電

美中貿易戰正熾,華府加強查緝業者出貨繞道避關稅。華爾街日報援引數據與官員說法報導,越南被用來「洗產地」嫌疑最重,台灣今年對美國資通訊產品出口激增,也引發關注。

越南貿易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越南從中國進口電子、電腦、機械及其他設備年增80.8%。與此同時,越南對美國出口同類產品年增71.6%,比這類產品整體外銷成長高了4倍多。

越南工業貿易部坦承,產品偽標為越南製的貿易造假現象與日俱增,不僅直接影響產品與消費者,也嚴重損害越南製產品聲譽與競爭力。越南海關總署6月表示,部分廠商從中國進口貨品後貼上「越南製」,再出口到美國、歐洲或日本,總署已指示省市分部加強查驗原產地證明書。

報導提到,台灣貿易趨勢也引發關注。根據經濟部數據,今年1至4月,台灣對美國出口資通訊與視聽產品42.6億美元,成長56.3%,與整體對美出口提升19.8%相比高出近2倍。

經濟部2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美國經濟持續穩健成長,民眾消費及企業支出提升,帶動台灣資通訊與視聽產品出口。加上台商因美中貿易摩擦回台投資增加,擴增國內產線及產能,促使台灣對美出口大幅成長,並非「洗產地」造成。

經濟部表示,已與財政部及交通部合作強化進出口管理,針對中國遭美國課徵額外關稅的產品,海關於通關時將加強查驗有無產地申報不實或偽標情形。

華府已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貨品加徵25%關稅,準備另對約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報導指出,業者「洗產地」避稅行為恐破壞美國以關稅施壓中國的計畫,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一年多來試圖揪出以轉運避稅的不法廠商。

中國習慣取道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出口鋼材與家具,越南去年就成為川普政府查緝「洗產地」的重點國家。

美國商務部如認定原產自中國的貨品存有轉運現象,除了原本加徵的關稅,還會追加懲罰性關稅。報導指出,這種做法遏阻「洗產地」成效如何,目前還不明朗,但從越南與台灣近期貿易數據觀察,「洗產地」規避關稅的問題仍存在。

美中貿易戰延燒至今,許多企業已思考將部分產能移出中國,全球供應鏈面臨潛在變局。觀察家認為,供應鏈變遷仍處於初期,不足以造成貿易數據大幅變化。美國與亞洲政府官員研判,貿易數據波動背後很可能是「洗產地」作祟。

貿易專業人士指出,「洗產地」甚至已普遍到在港口產生支持生態鏈的基礎設施。

處理關稅規避案件的紐曼律師事務所(JeffreyNewman Law)創辦人紐曼(Jeffrey Newman)表示,越南建了很多稱作工廠的建築,實際用途只是倉庫,用來存放運到當地的中國貨品。

;--------------------------------------------
經濟部的說法是台商回流,但美國認定如何?還是要川普說的算.
老美本來策略是要把製造業移回美國

結果……
那台灣被盯上也是遲早的阿

廠商只能回美國了
roob wrote:
那台灣被盯上也是遲早的阿

廠商只能回美國了


2018-09-14
iPhone回美國製造會變多貴? 來算給你看!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將矛頭對準蘋果公司,原因是蘋果公司指出,白宮對中國的第二輪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將重挫蘋果。川普對此回應:「那就在美國製造你們的產品啊,離開中國。現在就開始蓋工廠吧!」

當然,很多人會自然將川普的推文看作是另一次的民粹式語句,但蘋果真的應該把iPhone和其他產品的生產搬回美國嗎?這還是個有趣的問題。

中美貿易戰火,可能波及蘋果公司,就在蘋果發表會前幾天,這家公司才剛剛致信美國政府,期待政府用其他方式促使中國尊重智慧財產。川普回應,蘋果要避免關稅很簡單,就把製造搬回美國就好了。但真的是如此嗎?蘋果旗下的產品如果真的都回流美國,一支iPhone定價會變成多少?來算給你看!

分析師卡卡斯(Konstantin Kakaes)2016年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寫道,如果要把iPhone在海外製造的零件運到美國組裝,每支手機的成本大概會增加30至40美元(900至1200元台幣),對於一個利潤率高達64%的產品來說,似乎不算超級高。如果每一個零件都要在美國製造,那麼iPhone手機的成本,就會增加約100美元(3000元台幣)。

因此在最極端的狀況下,iPhone XS Max單機可能會從5萬2900元,變成5萬5900元。對那些笑稱「賣腎都買不起的人」來說,好像更可以死心了。但對那些本來就鎖定最高階iPhone、口袋夠深的人來說,大概不痛不癢。

真正的問題,其實不是組裝成本,而是技術、專業與基礎建設,而這一切都需要長期投資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換句話說,要「製造回流美國」,蘋果要花的成本是從頭開始建立一個美國目前沒有的生產系統,但這個系統已在海外存在幾十年。

即使蘋果真的有辦法砸重本讓整個生產流程回到美國,就全球貿易來看,這也未必是優勢。

市調研究機構IHS Markit分析師韋恩林(Wayne Lam,音譯)說:「一位總統在貿易上表現強硬,並發表一些保護主義言論時,總會讓他的支持者很開心。但真相是,美國根本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和技術模組去應付消費性電子商品的製造工作。」

要蘋果在美國製造一切,其實是個壞點子

川普頻頻抱怨中美貿易逆差,在2017年,雙方逆差達到3750億美元,其中有1400億美元是來自電腦及電子產品。對此,川普一直窮追猛打製造業,但這實在太過狹隘,如果是針對蘋果公司,那更是根本沒抓到重點。

有人曾經提出,去年的美中貿易赤字當中,就有157億美元是來自iPhone 7和7 Plus進口額。這是因為,在海外組裝的iPhone運抵美國海關時,美國官方會將其記載為出廠價格240美元的「進口商品」。

換句話說,川普政府把每支iPhone的240美元出廠價格記入赤字。

但事實上,中國並沒有因為組裝iPhone賺大錢,美國柏克萊大學教授林登(Greg Linden)、雪城大學教授德瑞克(Jason Dedrick)在今年稍早的研究報告指出,每製造一支iPhone手機,中國只能賺進8.46美元。

8.46美元與240美元出廠價格相比,簡直天差地別,而且為了8美元把蘋果和其供應鏈看成是中美貿易爭議焦點,根本是犯了成本結構的謬誤。但至少以川普政府的邏輯,真的就把240美元全部算入中國出口額。

研究人員寫道,比較理性看待美中貿易的方式應該是僅計算中國加值的部分,也就是8.5美元,而非把240美元全部算入中國出口額,「在供應鏈全球化時代,『貿易赤字』在現代經濟中不再能用一種膚淺的方式解釋」。

林登和德瑞克2011年時也針對iPod產製發表了研究報告。他們發現,2006年時,生產iPod所創造的海外就業機會,足足是美國的2倍之多。但在美國的iPod團隊都是研究、開發和企業支援人才,所以儘管美國團隊人力是海外的一半,但總薪資達海外人力總薪資的2倍。

川普和其他政治人物屢屢威脅利誘要蘋果和其他公司回家製造,但事情永遠不是iPhone漲價和蓋幾座工廠那麼簡單.

;-------------------------------------------------
以上說法是美國人自己說的喔.


按對越南的思路

搬到那裡都沒用,只有搬到美國生產才有效

所以搬回台灣工廠未來會不會被美國制裁,大概這些老闆心裡又開始打小算盤了

nickmail1971 wrote:
按對越南的思路

搬到那裡都沒用,只有搬到美國生產才有效

所以搬回台灣工廠未來會不會被美國制裁,大概這些老闆心裡又開始打小算盤了


川普民調現在落後民主黨拜登10%,他現在急於表現全球都要陪他玩.........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