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37/3877895?list=list
【Bloomberg】經濟衰退的線索何處尋?看這四個指標
金融市場愈來愈關注美國經濟何時將陷入衰退,然而,衰退的起點及終點一向很難認定。當就業人數或國內生產毛額(GDP)等數據持續走下坡時,事實上經濟早已開始萎縮。
依據彭博資訊於6月7到12日所做的調查顯示,經濟學者認為未來12個月發生衰退的機率已由25%提高到30%。
彭博資訊指出,那麼要怎麼搜尋經濟衰退的線索?可由以下幾方面觀察:
1.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
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說明美國短、長期公債的殖利率差距。在正常情況下,長期殖利率會高於短期,因為長期的風險較高,因此投資人會對長債要求較高的報酬率。
當短債殖利率高於長債時,便稱為「倒掛」(inverted,或稱「反轉」),這是市場預期經濟擴張將退潮的信號,此時聯準會(Fed)通常會降息以緩和經濟下滑。
二次戰後,曾發生七次衰退,每次衰退前都出現10年期與3個月期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的現象,因此「倒掛」被視為未來經濟將走下坡的重要信號。
不過,兩者之間未必存在因果關係,一些經濟學者並認為,由於央行實施量化寬鬆(QE)等非傳統政策,已使「倒掛」的預測能力下降。
2.信用情勢:
經濟學者追蹤的另一項指標,是企業界與家庭是否更難取得信用,尤其是中小企業。例如Fed對銀行資深授信人員的每季調查,以及全國獨立企業聯盟(會員為中小企業)發表的信用情勢指標,都能提供這類資訊。
如果銀行業認為授信已經浮濫,未來的信用風險升高,便會緊縮授信,因此被認為是經濟衰退的領先指標。
3.企業信心:
例如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指數,便是企業活動的領先指標。5月ISM製造業指數已降到2016年低點,但仍高於50,顯示製造業景氣仍持續擴張。摩根大通經濟學者艾傑敦指出,ISM指數趨降,顯示企業界相當審慎;目前企業資本支出已經下降,接下來應該關切的是雇用情況是否也走下坡。
ISM指數還包含一些次指標,例如新訂單及累積訂單指標等,也能預示景氣動向。如果企業已有閒置產能,再加上訂單萎縮,則企業便有可能裁員。
不過,在2015及2016年初時,製造業ISM指數也曾低於50,但並未發生經濟衰退。
4.勞工市場信號:
每月的新增就業人數通常被視為景氣同時或落後指標。當企業不再創造工作機會,甚至裁員時,景氣其實已經走軟。
每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較能預告經濟動向。如果人數持續且大幅增加,顯示企業正加速裁員,經濟也可能正快速趨向衰退。
另一項領先指標是企業臨時雇用人數,即所謂的「低度就業比率(U6)」。當景氣良好時,企業可能會雇用臨時人員以應需要;當景氣轉壞時,也會先裁減臨時人員。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