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宏泰人壽的新聞怎這麼小?

宏泰人壽要賣了,虧太大金管會要他先補錢(增資)才能賣,這算很大條的事吧,要增資的原因是壽險公司的實際價值計算根本是有問題的,以IFRS17實施來計算他可能不夠,今天才看到兩天前的新聞,大家都沒討論這個。

雖然我沒有宏泰,可是我有倒數第二的那家.....而且他沒金控提款機,政府雖然打死不公布IFRS17實施之後的狀,不過政府要求上市坑股民要5.5%淨值。
宏泰人壽的新聞怎這麼小?
這幾年最大的那家又發特別股又發債券的,人家好像也還再5.5%的門檻上下,後段班怎辦?有金控爸爸有花不完的錢,沒有的不知道會怎樣.....

我有,富邦,中壽,三商的保單😥😥😥😥,10年的薪水都在裡面😱😱😱😱,政府千萬要買單.....

宏泰人壽的新聞怎這麼小?

還好我們IFRS17要晚4-5年,我的最危險那間也開始增資自救了,現在要拋棄保戶的那間就很無言,以前被安泰拋棄一次,又被保誠拋棄一次.......
2019-05-11 23: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宏泰人壽 新聞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硬要攪在一起下場通常不會太好。請遠離投資型保單和儲蓄險

保險只是和一間公司的契約而已,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保險公司出事了政府就一定要救?

保險基金也已經用完了不是?下次再出事看要怎麼救
風暴之影 wrote:
宏泰人壽要賣了,虧太...(恕刪)

ifrs17 的問題很嚴重,韓國估計要增資上兆台幣才能結決,台灣可能遠超這個數字。
縱觀近期新聞,某壽險公司未實現損益一季可差上千億。另一壽險公司疑似特別股不發股利。這讓人十分擔心保險公司的未來。
而其他國家預計2021年導入ifrs17, 台灣要2025年才開始,請問這四年中外資難道不會甩賣金融股嗎?那大股東不是又要繼續增資嗎?而國際再保公司不會要求台灣保險增加再保保費嗎?
樓主的看法未免太過樂觀了巴
kevin721202 wrote:
ifrs17 的問...(恕刪)

這次要拋棄的地雷我沒有買到,看到一段新聞請看啊,去年年底的新聞

對照今年以來,官股確實為承接壽險股的一大力量,包括國泰金獲官股買超6.3萬張,富邦金買超3.5萬張,新光金16萬張,中壽、三商壽也各獲買超2萬及1.2萬張,其餘還有漲幅較少的中信金、開發金、合庫金等,同步獲官股買超。

我的富邦應該是穩的又賣特別股又有發公司債滿手現金穩穩的。
開發金也發公司債了,金控錢多多應該也沒問題

賣牛肉麵的要籌錢可能比較有問題,要自己掏錢,不過看起來政府已經進場買,風險倒到政府手上增資應該比較容易了吧。

之前都存壽險公司是想說這個是信任行業,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政府基本上一定要救,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假如政府沒救,對壽險公司信任失去了,因為近年狂賣短期方便隨時解約,險解約潮基本上沒一家不倒,為了避免風暴擴大政府多半會買單。

現在才比較了解IFRS17,原來以前保費繳了扣除準備金,其他全當利潤拿走了,想起來原來風險這麼大,等於都靠新增保費收入再填舊坑,等於是後來繳的錢準備金之外的當利潤,剛好補了前面拿走隨年度增加歸還的保單價值,
躉繳3年還本,6年期保單6-7年,現在狂賣這兩種隨時可以被解約,又讓資產飆速膨脹,但是幾乎都靠每一年新增保費來填,現在感覺確實是滿危險的。

以前沒IFRS17的討論,對壽險公司了解不多,就是想這個是定存,有危險政府買單,以前想說保險公司金雞母,是因為手上資金超多,買個A級債或是投資債輕鬆套利差賺的,現在才知道原來賺的錢是我們繳出去的本金,扣除準備金就直接是利潤.......這樣會不會未來少子化上來,或是經濟狀況不好新增保費收入一減少就出問題。

kevin721202 wrote:
ifrs17 的問...(恕刪)

目前現況應該是政府護盤拿官股來買,坑轉到自己手上再增資補洞,這樣拿官股的獲利轉填這個坑,努力增資應該就能渡過,畢竟還有5年每年增一些說不定就過關了



看看官股多買一點會不會積極增資填坑了....
看這次宏泰要求他增資之後才能賣,跟南山沒5.5%不準上市,政府很了解保險公司的實際價值遠低於淨值,為了避免最後要買單,我想後段班應該會積極處理了吧。
sgxm3 wrote:保險只是和一間公司的契約而已,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保險公司出事了政府就一定要救?保險基金也已經用完了不是?下次再出事看要怎麼救

因為保險有著安定社會的效用,所以才會特別設立安定基金。
所以政府當然會買單,只是必然有它的限制在。

而這也是為何強責險立法強制人民投保的緣故,
開車造成他人體傷或身故的情況下,當事人未必賠得出來
更甚者,直接兩手一攤說沒錢;
那被害人家屬又該如何面對失去家庭經濟支柱的困境?

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倘若家人(或自己)不幸長期臥病在床,
這對於一個家庭的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

姑且先不討論收入中斷的損失以及醫療耗材等等...,
光是一年的看護的費用就要36萬,
再加上一年的生活雜費算12萬,共為48萬。

若失能10年代表將負擔數百萬元的經濟花費,
這對於任何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經濟損害。
務必替自己投保【殘廢/殘扶險】做好殘廢風險的轉嫁。
煩請參閱此篇:
殘扶(廢)險理賠內容
殘扶、長照哪個好?



而安定基金不夠可以跟金融機構借錢,所以問題到不大。
比較有問題的在於安定基金的墊付是有上限的。

像是身故、失能、滿期、重大疾病,
每一被保險人最高以300萬為限
倘若在該公司投保壽險總合為500萬,
最高還是只能理賠300萬而已。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保險保全銀行都是特許行業 門檻高不是沒道理的

透過獨董 經理人 白手套 政治獻金保障公司派的利益

就像政黨要角逐權位  商人要門神保護 政商關係良好就夠了

虧錢又不是自己的錢


那換個方向想 你是保戶投資人

是不是把風險轉嫁到政府身上

就是為何要找官股比較"有保障"
sgxm3 wrote: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恕刪)

同意
投資型保單和儲蓄險
就是保險公司拿了你的錢
然後去炒地皮
炒完再賣給年輕人
無限循環
直到台灣沒有中產階級和窮人
漢森麵 wrote:
同意投資型保單和儲...(恕刪)

幸福人壽那些,政府全買單吧?不算倒閉直接賣掉??
畢竟保險公司倒了也不是手上的錢歸0阿,不是全風險資產,公司淨值貼上去所以打個95折剩下政府貼,1兆那家來說政府出500億就好,感覺應該沒問題。
漢森麵 wrote:保險公司拿了你的錢然後去炒地皮(恕刪)



存在銀行的錢,銀行也是1樣拿去做投資。
重點是放在哪會對自己比較有利而已。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