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朋友提到想聽金融股的解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部份,
大家別看金融股都一樣,其實金融股還可以細分三種,
銀行股,還是壽險股,或是雙引擎股,
銀行股顧名思義,就是開銀行的,像是大家很喜歡的台新金、玉山金、第一金就是屬於銀行股。
至於壽險股,大家比較會買的,則是像中壽。
雙引擎股則是兩者都有,最著名的當然就是龍頭的國泰和富邦。
至於中信金在幾年前則是銀行股,後來合併台壽保之後,就晉升到雙引擎股了。
那銀行股跟壽險股兩者的差異我們也來分析一下:
第一點:獲利能力,大家會發現"壽險股比銀行股賺的多"
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壽險股是投資的收益,而銀行股則是收收手續費,當然獲利會比較差。
第二點:配息多寡,大家一樣會發現,壽險股的發配率其實不高,很多時候看似獲利亮眼,
但很多獲利是投資所得,加上未實現損益偶而還會扯後腿,所以發配率不高也能理解。
而銀行股就大大不同了,雖然賺的比較少,但大多是手續費或是利息,都是收現金,自然發配率會比較高。
下圖做一份比較表給大家看,中壽的發配率大概只有50-60%左右,
而銀行股的玉山金,發配率則是落在80%左右,
雖然中壽每年都多賺一元,但是兩家公司的配息卻差不多。

第三點:風險大小,銀行股的獲利比較穩定,而且漲跌的幅度會平緩,
也就是震盪沒有那麼大,而壽險股相較於銀行股來說,波動就會來的比較大。
以上三點就是銀行股和壽險股的差異,接著我們來談談實際的存股標的,
媒體新聞都喜歡把所有金控集合,評量獲利能力,但這樣其實有失公允,
畢竟獲利的來源跟風險本來就不一樣,一起比較就會失真。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2016年中信金的獲利本來還在第六名,
而2017年因為合併台壽保就衝到第三名了,但相對的後來的配息也降低了,只有配息一元。

比較妥當的做法,應該是將銀行股分別出來,然後去衡量獲利跟配息,來判斷投資的價值,
很多人如果害怕風險,其實銀行股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以下是2018年各家金控的獲利狀況。

金融股大家還是以穩定為主,所以獲利不穩定的就還是避開比較好,
像是新光新,就讓我想到他們在宏達電一千元的時候買了六千張........
言歸正傳,我將比較優異的股票整理給大家,然後放上配息率、本益比等資料給大家參考
下圖是以去年獲利做一個排行。

以下則是以本益比做排行,喜歡撿便宜的朋友可以考慮。

再來就是以配股配息報酬率來做排行,喜歡每年領多多的,可以考慮以下排行

從上面兩張圖,不難看出去年很紅的臺企銀,至今還是滿有投資價值的,
本益比跟富邦金並列第一,配息報酬率也來到第四名,有7.1%算是很不錯的綜合型好標的,
以上就是金融股的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