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全世界最理想的居住地—海景鎮」,他過著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有一個慈祥的母親、美麗的妻子、平凡的工作。雖然他做的事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但天真憨厚的楚門卻從不放在心上。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居住的完美小鎮其實是座巨型攝影棚;他接觸的每個人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演員;更不要說隨時都有5000支隱藏攝影機在轉播他的一舉一動!
現在楚門的世界正在中國準備上映 ,主角是為數眾多13億人口



這是科技進化版的東廠錦衣衛 , 共產黨本身就是謊言起家! 謊言說一百遍 ,變真理
跟共產黨談信用就如同妓女要立貞節牌坊一樣可笑



真是厲害了我的國啊
=====================================================================================================
中國國務院早在2014年發表綱要,提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利用大數據為市民的信用作評分。中國北京當局正式宣布,2020年底前於中國北京落實制度,明言失信的人將「處處受限、寸步難行」。
雖然《中國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表面上是針對營商政策,但當中一項卻提及制定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信用條例立法工作,到時將會建立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的中國北京「個人誠信分」工程。政府和社會信用訊息將整合歸集共享,並且會設有「信用聯合獎懲機制」。
「守信者」可以享受「容缺受理」(即手續未齊照獲受理,文件後補的便利安排)、「綠色通道」等便利措施,至於失信的人就會「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寸步難行」,當局更會設立黑名單制度,定期公開公示企業和個人失信記錄。
2016年中國當局頒發另一文件,羅列出市民「失信」後面臨的一系列懲戒,失信人在設立金融公司、發行債券、擔任國企高屬,甚至是乘坐火車飛機、入住賓館飯店、以至子女就讀高收費學校等各方面,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限制。
中國政府自2014年起,逐步建構更有效監控、評量14億人口的「社會信用系統」,進而衍伸出「黑名單制」,已有上百萬的中國公民和企業都在被貼上不可信賴的低分標籤,遭到當局限制旅行自由,也無法投入金融市場,公布黑年度黑名單制度,是當局為了「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措施,也是社會信用系統的延伸,透過蒐集公民的銀行和社交資訊,針對公民個人行為打上正負分數,最終結果將影響個人旅行自由、升職、置產,以及子女就學機會等生活各方面。
但是人權倡議者擔心,專斷的評量體系並為將個人因素列入考量,經常發生個人和企業在有失公允的狀況下,被評為不值得信賴,根據2018年中國國家公共信用訊息中心年度報告,2018年有逾359萬家中國企業被列為信用黑名單,禁止參與招標、進入證券市場,也被限制無法參與土地拍賣和發行公司債卷,當局蒐集了逾1421萬條關於個人和企業「不值得信任的行為」,其中包括被指控欺詐客戶、未能償還貸款、非法集資、廣告不實誤導消費者,以及行為表現不文明,如在火車上坐了別人的座位、在醫院裡造成麻煩等。
報告指出,約有1746萬名信譽不佳者,被限制購買機票,547萬人被限制購買高鐵票,除了限制交通旅遊工具之外,當局也不斷祭出新方法,作為懲罰不值得信賴黑名單的手段,禁止購買高額保險、金融理財商品或是房地產,或是透過公開個人資訊和姓名都是羞辱民眾的招數,但是官方公布的這份報告稱,由於實施社會信用體系所施加的壓力,2017年已有351不值得信賴的公民和企業,償還債務、或是繳清稅款。
同時,報告質疑質疑網路借貸(P2P)的信度,有1282家P2P企業(其中逾半數位於廣東和上海),被指為非法募資或無法讓投資者獲利而列入信用黑名單。另外,因為中國醫療生技企業屢次出包,如先前吉林省的長春長生技公司,爆出引發譁然的假疫苗風波,也在黑名單之列。
許多律師憂心,加速且擴大使用社會信用系統將會侵犯個人隱私。一名中國律師表示,許多人因為處於赤貧狀態而無法還債,就會被當局以社會信用體系監視和羞辱,該律師稱:「這樣做侵犯了人類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