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衛生紙到499之亂,台灣「低端經濟」警訊:再有錢,你現在都不該去買車買房
海嘯和火山爆發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它們來之前的訊號,沒有人看得出來或是沒人把它當一回事。
我有個朋友,去年花錢買了一堆生財器具,準備轉做小吃,沒想到才做不到一個月就宣告失敗。
後來,他上網把那些生財設備拍賣,結果不到幾天,就來了一堆人,死纏爛打地要求降價,甚至已經把切菜機和磨豆機都搬到貨車上了,還苦苦哀求再降個300元也好。
更誇張的是,他原本買了一袋紙杯,本來以為賣不了多少錢,心想如再無人問津就直接丟掉。 沒想到,某天來了一個女大生,她說自己不想繼續讀書了,立志要賣飲料,但她的創業預算只有2千元。她的計劃是把木板拖盤二端綁了繩子掛在脖子上,把自製的飲料放在上面,再到商圈附近沿街叫賣。
因此,她寧可坐捷運再轉公車,再走路到我朋友那個鳥不生蛋的倉庫,就只為了300元的一袋紙杯。
我朋友聽了她這般苦心的故事,就只收她200元。她卻拿了東西付了錢,就頭也不回地跑走,似乎覺得他收200元,還算賣貴了,有點不高興。
後來,他跟我說了這些怪現象,我聽了鐵青著臉跟他說,台灣應該要發生趨勢大轉折了。
在資本市場中,趨勢的轉折前會出現許多訊號。
有些是假訊號,有些是無效訊號。
但從我朋友的這個大家搶著賤買生財設備訊號,再加上台灣人搶衛生紙和怒排499事件,再到這幾天郭董的減資和FII在陸股掛牌,即使降低募資額度也非掛不可,這都讓我覺得,這些訊號的真實和有效性,高到令我感到毛骨悚然。
有人說,那些搶衛生紙和499的人是太閒,時間成本太低,機會成本也幾乎等於零,才會花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去幹這種驚天動地的事。
老實說,如果這是單一事件,那麼我也會從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去分析這些人的想法。
但從年初到現在的一連串詭異現象,再加上主計處公布的CPI數據,還有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餐飲業倒閉或欠薪的新聞,此外,再看看那些野狗比人還多的夜市,每走幾步就有一間的夾娃娃機,詹宏志不敵免運費割喉戰,無奈讓商店街下櫃,還有,即使通膨加劇,錢放在銀行已變成實質負利率,央行還是硬頸說不升息。
這些訊號像骨牌一樣,一張接一張地翻牌向上,我認為絕不是巧合,更不會是景氣繁榮的正向訊號。
有人說,現在走的是「末端經濟」,因為大家不敢投資,沒錢投資,寧可花少到可憐的成本,去賺那些連三餐都餵不飽自己的微利。
就像那位輟學卻只準備2千元創業賣飲料的女大生;就像那些也想做小吃,卻到處殺價找便宜再便宜二手餐飲設備的低端人士;就像那些不想請店員的夾娃娃店老闆;就像那些寧可排隊排到滿頭大汗血糖過低血壓升高,甚至情緒崩潰的閒閒老百姓。
然而,我卻認為,這種氛圍和市場訊號想告訴我們的是,這不是末端經濟,卻有可能是「低端經濟」的起始點。
「低端經濟」是要比「末端經濟」還可怕的經濟停滯和退縮現象。
如果景氣仍有循環動能,末端也只是一個循環的谷底,接下來再苦再慘也總有一天,會走到向上循環的周期。
但是,「低端經濟」走的是整體國家或經濟圈的向下降級,往下跳到下一層區間,可能花很長的時間在低端打底,卻一直在地上爬,再也站不起來。
例如,生產力下滑,因為,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早就是鬼故事,台灣老年化和少子化,加上就業人口外移,未來不但沒有紅利,還可能變成人口負債,因為,老人佔比愈來愈高,會耗掉其他仍可生產的青壯和年輕人資源。
例如,投資萎縮,外資因為美國升息早晚逃之夭夭,熱錢當然也因為美國縮表和貨幣緊縮政策,加上台灣利息太低,沒有利差可賺,儘管它來和我們搞的不是一夜情,但也不會是一世情,哪裡有利就到哪去和人家山盟海誓。
再者,隨著陸股6月要進入MSCI,磁吸效應下,凡是想賺錢的有錢人,都會把錢放到陸股的國際級購物中心,去玩資金派對,誰會留在台灣這個小雜貨店,降低資金周轉率,又沒有煙火名牌包和美食。
更殘酷的是,隨著郭董正式發射第一支登陸掛牌火箭砲,可想而知,台企以前偷偷摸摸透過借殼或利用子公司,到陸股掛牌吸飽陸資奶水的賤招,都會變成抬頭挺胸到對岸掛牌募資的大拜拜,不但不怕人家知道,還要敲鑼打鼓的,才能把股票賣到好價錢。
哎,自己母親貧奶,逼得孩子到對岸吸奶求生,這實在是很無奈,但又一定發生的事,說來殘酷,但對企業來說,有奶便是娘,誰叫陸股它們隨隨便便一支股票,本益比都是50倍起跳,有的還漲到上百倍。
說白話,就是企業賺一塊錢,在台灣的股票頂多賣到10塊錢,但在陸股卻可喊到50塊甚至上百塊。
人要有錢才有膽,企業要有錢才有子彈,才能和人家廝殺,到時候,再愛台灣也是要過去掛牌吸金,有誰還會說什麼義氣三小之類的幹話。
還有,內需也會因為企業外移和資本市場萎縮,餐飲休閒服務,甚至是小三小四小五和八大行業的市場,也會跟著變成「縮小人生」。
經濟學理論中有一個「中等收入陷阱」。
當一個國家的GDP達到世界中等水準後,由於舊的成長動能消失,同時又欠缺新的增長動能,就會使經濟成長進入停滯狀態。
台灣之所以會進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放任甚至勾結財團炒作土地而導致的。
其實,世界各國都是如此。當國家GDP上升時,就會有不肖資本家在暗中吸人民的血,像是財團會收買政客,大量掠奪土地,再大規模造鎮,拉高房價,也拉高當地生活成本,台灣高房價低薪水的鬼故事,就是這樣發生的。
或許你沒學過總體經濟學,但你也不妨想想,當一個國家同時擁有超高房價和低端產業時,怎麼可能不會讓國家掉進「中等收入陷阱」和貧富不均的下場?
我知道,大部分朋友不會想管這些資本主義上的理論和問題。
然而,這些總體經濟結構的前因後果,還有我說的這些「低端經濟」海嘯可能襲來的訊號,對你未來上有老下有小要養的溢價成本,對你未來的經濟潰壓點,都有很緊密的關係。
當你發現賺錢難度愈來愈大,物價愈漲愈凶,花錢速度加快時,就等於海嘯已經淹沒你家巷口的便利商店,這時你逃再遠也是凶多吉少。
經濟趨勢如海嘯,就算知道它要來,我們老百姓又能如何?
是啊,我想說的是,我希望台灣只是經濟軌跡的修正,而不是走入「低端經濟」。
然而,不管是「低端經濟」或「末端經濟」,從現在開始,你不應該再花錢去買正在貶值的資產,而是要把錢存下來當錢母,等景氣循環7到10年波段底部來臨,或是「低端經濟」打底完成,再花錢去買開始上漲的資產。
例如,你真的需要用車去接小孩或工作需要,寧可買中古車,也不要買新車去虧掉前三年的貶值價差。
真的需要買房子也是如此,要買地段和機能,不要買裝潢和贈品,因為它們不是資產,更不是不動產。
舊房再醜就再住吧!不要急著花錢裝潢買傢俱。
其他的依此類推,在資產價格已經被堆到天花板高時,不要買在高點。
至於,衛生紙和499吃到飽,想搶就去搶吧!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article_22743_Blog_2.html
ace0156bbb wrote:
從搶衛生紙到499...(恕刪)
台灣經濟不錯,只是分配不均,
台灣97%企業是中小企業,他們賺取台灣整體獲利30%,
且這97%的中小企業雇用全台超過80%的就業人口,
看出癥結點了沒?
全台8成的人在分3成獲利底下的肉渣。
整體來看台灣很好,但好不到小老百姓,
這是資本社會架構下的必然結果,而且只會更嚴重。
簡單說就是貧富差距,
講到貧富差距,台灣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來比還算好的,
沒比較不知道,有興趣去看PPP跟基尼係數世界排名,台灣排在哪,
再回頭看看港中日韓的底層人民那才叫地獄。
用世界GDP排名今年是22名,
印象中台灣最好也只有到20名,
一個屁小國家還因中國被世界排擠,這樣都能到世界前20,
當然沒比較沒傷害,台灣都拿資優班比當然失落感大,而向前看也是好事。
所以你說台灣差嗎?我不覺得。只是分配不均的問題,這也是所有國家的問題,
而台灣在分配不均貧富差距這部分表現也是相對不錯,
只是人民不會買單這種說法,對老百姓而言用自己"感覺"的才是真理。
貧富差距這是不可逆的趨勢,就像通膨一樣。
2.那個輟學的女孩
a)應該繼續讀書
b)時間成本抵不上坐公車去買東西省的錢 失敗只是必然
就像為了省7元手續費跑去同一間銀行ATM領錢
應該花時間思考或去做怎去賺更多錢超過這些而不是浪費時間
只有你認為時間非成本的才去坐趟這麼遠公車
那她要自己做生意怎會成功??
3.台灣沒有時間成本觀念 時間就是金錢觀念早已拋在腦後
4.每個時代都有人脫穎而出 也很多頹廢
5.只要你願意 年輕人一定都找的到工作
台灣的失業率是10年或20年來新低 ,今年6月畢業的年輕人最幸運
2008/2009畢業的年輕人大概是30..40年間(1980~2018) 最慘的 最難找工作 最倒楣的兩年
今天還是好好的 而且很多已是社會中堅份子
6.大家愛看J8K 笑話 依他年紀大概是2010/2011找工作 也很難找工作的一年 他還是好好地而且努力的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