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賀〈感諷五首〉其一中「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對木奴這個詞有所不解,查了典故才發現「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後密遣客十人於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衡亡後二十餘日,兒以白母,母曰:'此當是種甘橘也,汝家失十戶客來七八年,必汝父遣為宅。汝父恆稱太史公言:“江陵千樹橘,當封君家 '。吾答曰:'且人患無德義,不患不富,若貴而能貧,方好耳,用此何為!'吳末,衡甘橘成,歲得絹數千匹,家道殷足。」
白話來說:爸爸想賺錢,媽媽沒興趣且反對,爸爸偷偷去種了千棵甘橘樹,傳給小孩發了大財。「木奴」後來被引申為用柑橘樹擬人,樹就像不費衣食還可供驅使的奴僕,來幫忙賺錢。在現代資本市場,若能找到好的股票、債券等各項標的,每年提供股利與利息,就像「木奴」一樣。當你能在市場中找到「千頭木奴」相信家道必當殷足。
另一句「合浦無明珠」,其實也是可套用現代資本市場,廣西浦海出寶珠,因官員需索無度,寶珠交易遂遷於越南邊境,合浦變得日益蕭條。後來換了太守改革制度,寶珠交易又回到合浦。就像股票市場又有證券交易稅、補充健保費、還有按交易金額計算的手續費制度,加上還併入個人綜所稅等,所以不少人都轉到海外進行交易與購買資產。

X